第16章单兵武器装备
“一二一,一二一”
李乌拉在侧边高喊着口号,士兵们划着整齐的步伐,一步一步来到装备领取处。
可以选择的武器有好几种。
火力凶猛,但是不是特别靠谱的斯登冲锋枪,持枪者必须要当排头兵,否则指不定枪打在队友的屁股上。相对而言,美国的m3黄油枪,算是挺靠谱的。
李·恩菲尔德4型步枪,人称英七七。英国人的招牌枪械,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在阿三的军队里还在服役,前后跨越了19世纪,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
最出名的除了它是同时代,射速快、装填快的拉枪步枪,还有一个案例。苏联和阿富汗作战,曾经被阿富汗的李·恩菲尔德老爷枪打得抬不起头,ak够不着它,游击队神出鬼没,这枪的精准度和射速还贼好。后来,苏联人改进了sks半自动步枪,才缓解了这种尴尬局面。
布伦轻机枪,捷克式的变种版本,容量:25发梯形弹匣,30发弯曲弹匣、100发双层弹盘。重量也高于原厂的捷克式。
最后就是默默无闻,但是出场率其实很高的50毫米轻型迫击炮,这东西主流国家都用,岛国和民国则是简化成掷弹筒,去掉了底座、支架,瞄具,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精准度也变差了。
要麻选了一把冲锋枪,爱不释手,但是很快被李乌拉制止了。
“我记得你是重机枪手,我们巡逻没办法带重机枪,你带轻机枪,副手你自个挑。”
要麻虽然很喜欢那冲锋枪,最终还是放弃了。李乌拉是他上官,谁知道这家伙憋着什么坏事。
“是!”
虽然回答的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要麻还是照做了。
李乌拉选择的是英七七,20发弹夹可以拆卸的,对于没有作战经验的,看见一个挑选冲锋枪,就直接制止。就这些家伙,枪都没拿过,还想玩冲锋枪,上了战场,估计就打队友脚后跟了。
2排共计4个班,每个班包含班长,正好14人,基本配置是2-3挺冲锋枪,1把轻机枪,剩下的全是步枪,另外李乌拉单独要了一门50毫米的迫击炮,军需官也只是看了看,直接给了。
“拿好武器,弹药,去靶场射击。”
突然,李乌拉看见一个新兵,企图把子弹塞进枪管里,他勃然大怒:“干什么呢?没学会开枪,就想找死是不是,枪走火了,第一个枪毙你。”
新兵被骂的跟鹌鹑似的,只会缩着脖子,不敢反抗。
“各班班长,带人,去靶场,教他们规矩。”
李乌拉也不指望这些人能变成神枪手,但是好歹能开枪才行。
100米立靶,200米立靶大部分人都是卧倒射击,只有李乌拉不停的切换站姿,跪姿,还有卧姿。
靶子不是人体目标,所以自动瞄准的功能无法起效,但是有李连胜的记忆在,结合肌肉记忆。在打空了两次弹夹以后,李乌拉就熟悉了节奏感。
要麻一看:“乌拉,不赖啊!100米,枪枪10环,200米都有89环。”
李乌拉只是回答了:“差太远了。东北军师从日军,他们可以做到200米,10环。我们打得是英国的尺码,200其实才182米。”
要麻一琢磨:“我说么,小东洋怎么各个都是高手,感情都是狠人。”
李乌拉一看,其他人观看他打枪了,羡慕的人还不少。
“还等着干啥,现在不练,待会就上战场了。你们不把他们弄死,他们就弄死你们,开枪,我要看到所有人能上靶。要麻,你也是。”
“砰砰”
“哒哒哒”
枪声络绎不绝,几个阿三只是看了看,又继续聊着自个的话题,仿佛战争和他们无关。
大概是训练了一个多小时,那个二狗子又来了,其实应该是叫他翻译官。不知道谁取得二狗子的绰号,反正大家都知道,缅甸机场有个会说洋话的二狗子,这个绰号就一直跟着他。
“上面来了命令,你们跟着威尔士他们的一个班,去东边巡逻。李排长,明白了吗?”
李乌拉回身敬礼:“明白了,我这就安排人回去领弹药,马上出发。”
“嗯!”
二狗子满意的走了,威尔士则是在后头跟着,后面七八个人都是印度士兵。
说起来,英军的士兵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后勤装备保障确实是时代先锋,单兵多功能背包更加是被二战各国纷纷效仿,其中两个大国德美均是效仿英国人的。
头戴扁平的飞碟头盔,上衣配有两个很大的衣袋,并采用了收腰设计,虽然丑不拉几的,但是很实用;
左侧腰部佩戴步枪刺刀或者冲锋枪弹夹,右侧佩戴步枪枪口榴弹发射器和空包弹,个人水壶包;
后腰包为个人物品腰包,内裤、袜子鞋子,剃须刀等等;
身上背着的是一个大包,主要是行军毛毯、雨披、睡袋、战术搞头(挖战壕用的)、一部分机枪用的弹夹或者冲锋枪弹夹或者散装子弹包、急救包、三到五天个人口粮等。
胸前一个小背包,前方配置防毒面具、也可以配置防弹钢板、或者是弹夹、子弹包。
重量也不低,从20斤到80斤不等,看你能装多少。
日军全副武装和它一比,天差地别。
要麻一脸震惊,看着李乌拉的前后装满大包小包,二狗子也惊掉了下巴,这估计有一百斤了吧。
李乌拉瞪着眼睛说道:“瞅啥瞅啊!自个能装多少子弹,带多少吃的,心里有个数。带不走的,就放下。”
李乌拉还时不时的蹦跶几下,英国人没话说了。单兵武备,你能装越多越好,不在队伍落下就行。
二狗子:“所有人,保证自个能背多少,带多少,李排长这样的,并不推荐。”
大部分士兵纷纷学习了二狗子的减配携带,抛弃了睡袋,毛毯,弹夹从10个减少到2个,装散装的子弹包为主。个人物品只保留了一双新鞋,相当一部分人不带急救包,口粮以压缩饼干为主,三天的量。重量直接减少到30斤左右。
李乌拉就像是一个钢铁战士一样,身体很是臃肿,依旧用手大嗓门看着:“弹药箱,背步枪的,两人一组,再抬一个弹药箱,谁都别想偷懒。”
不用他讲,大部分战士都把子弹塞得满满当当的。国内作战,给10发子弹都是谢天谢地了,这里可劲的造。
满汉这会真的是满头大汗:“排长,差不多了,我们都准备好了。”
李乌拉满意的点点头:“都准备好了是吧,走打日军去。”
“走咯、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