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为开互市,无所不用其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矛盾也不是一天能解决的。
小玉儿问道:“那你现在的打算是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汉民和满民的矛盾。先得从这方面着手。”皇太极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关键。
小玉儿道:“确实,但想必阻力不会小。”
她倒了杯茶递过去。
随口道:“大贝勒他们的观念就像山一样,顽固不化。”
皇太极点头,“这个我是深有体会,但是该做还是得做。”
“对汉民,皇太极你的具体想法是什么样的,可以说说吗?”
男人挑眉,这么刨根问底,是有什么话想说?
反问:“可是有什么想法吗?”
小玉儿瞧他一眼,道:“你先说,大汗这么英明,说不定我想到的你都想到了呢。”
皇太极没藏着掖着。
“逃人的事,说实话太过严苛,想要留住人或者说让那些逃走的回来,就必须减轻这一刑法。我打算略作修改,只罚那些被抓获的,被告想逃的不予处置。”
努尔哈赤治下,对逃人极为严苛,甚至于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
——只要说有动机就会被定罪的。
小玉儿赞同道:“现在时局不稳,没有一步废除是件好事。”
皇太极接着道:“无人种地,我的打算是从已有的庄户中分出来。庄户地少,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划出一些,明年派到那些无人的土地上,建立公社,供给吃穿。”
“而粮食……你去岁提的海盐一事,颇有成效,但杯水车薪,不足以填补国内的空缺。”
小玉儿眨了眨眼,“如此一来,确实很麻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地里没有粮食,变也变不出来。
她垂目,思考了许久。
后世高产的番薯、玉米和土豆她知道是在明末传进来的,但是她并不确定现在是不是有。
而且就算有,她用什么借口说出这些东西的存在呢?
要知道现在的史书上可没有。
小玉儿知道许多事,其中许多还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但是这些都涉及她最深的秘密。
就算皇太极原谅了她之前的错,她也并不敢赌。
这两件事性质并不一样。
前者不过是她口头上的一个过失,但是后者直接可以将她定性成妖孽。
乱棍打死不足为过。
为了小丰生,她也不会说出那个秘密。
但就这么放任事态发展下去她心里也不会开心。
……要是有个人能够替她说这些话就好了。
皇太极没有催她,给她充足的思考时间。
小玉儿时常有些新奇的想法,或许可以给他打开思路。
良久,小玉儿道:“粮食可还够今年的?”
皇太极点头。
那就是说只够今年的。
“现下最首要的事,是弄到粮食。可是大金现在是变不出来了。所以大汗可考虑过开互市?”
皇太极皱眉:“互市?”
这个答案他确实考虑过,但是想想还是否了。
和大明战局如此胶着,那边不可能会同意此资敌之策。
小玉儿道:“开与朝鲜的贸易。”
“或者说让朝鲜朝贡我国。”
短短一句话,让皇太极有些吃惊。
但转念一想,他挑眉轻笑。
清俊的脸上褪去一丝苦愁。
大金建国时间不算久,且立国后,矛盾重重。
因此就连皇太极都没意识到,他潜意识里还是将大金视作一个难以长久的国家。
朝鲜其国,虽屡屡找麻烦,但他却并没有这种意识,顶多是将结为兄弟之盟,以开互市。
但小玉儿这话却提出带着一种笃定——大金能够成为中原霸主。
换句话说,就是格局打开了。
男人道:“你既然这样说了,可有什么具体的对策?”
他想知道,小玉儿究竟能够给他多少惊喜。
瞥他一眼,小玉儿沉默一会儿,还是道:“三十六策中有一策,名为隔岸观火。听闻李氏朝鲜原本并不是这般坚定的站明朝。”
她抛砖引玉,皇太极随即会意。
“浑水摸鱼?”
“对,朝鲜光……”小玉儿顿了顿,接着道:“李氏原为高丽大将,后谋反得来今日的王位,本就得位不正,虽以儒学治国,自诩小中华,却也不过一介乱臣。常言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玉儿停顿的一下,是因为以她的身份,不应该知道朝鲜光海君的身份。
一个三年前被推下台的他国君主。
她克制着,没有说出太多,免得说多错多,让人发觉她有什么不对。
皇太极见她吞吞吐吐,有些不明,但转念一想,明白了她的顾虑。
——汉人常道女子才盛易生祸事。
他虽理解缘由,却并不赞同这一观点。
满人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远比汉人女子的高。
在许多人家里,年长的妇人甚至能扶持起一个家庭,其多年的智慧是年轻男子拍马远不能及的。
而且历史上诸多有才能的女子,其才亦是他所赞赏。
况且小玉儿不仅有才,而且有大才。
去岁的以工代赈、公社制就极为有用。
平白浪费岂不可惜。
他身子靠过去,和她四目相对。
小玉儿看着男人的双眸,琥珀微黑的眼珠在阳光下有些许透明。
皇太极认真道:“小玉儿,是我让你说的,若是我因此而对你心有隔阂,那我便是无耻之人,上天合该降下惩罚。”
小玉儿抿抿嘴,没想到他会说这样的话。
男人俊逸的脸就在眼前,但小玉儿却好像第一次看到一样,看得很认真。
“我可以向天发誓,若是有负于你,那就让我不得善终,汗位被夺!”
这样的誓言远比天打五雷轰狠毒得多。
小玉儿连忙拉住他,“好了好了,别说了。”
皇太极道:“你可以放心大胆的说,我的誓言已经发下,那便是铁板钉钉,变不了的事。”
看他这般用心让她心安,她沉默了一会儿。
良久,无奈的笑了。
算了算了,知道不说就是浪费,而且就算她说了出来,现在消息不灵通,皇太极没个一年半载也不能查证。
“那我就直说了,李氏朝鲜并不是铁板一块,城中偶有流窜朝鲜人,我偶然得知前几年国主光海君被侄子推翻,但据说,朝鲜国内情况并未好转。国中矛盾并不比大金少。”
“虽还没有叛乱的苗头,但是我们可以搅混水,浑水摸鱼。”
“离间计?”
“对,我看了这许多史书,知道一个道理:君臣之间,最忌信任缺失。大汗是否看过水浒传?”
皇太极摇头,他一贯不喜这种话本小说。
“知晓,但未看过。”
小玉儿道:“其中一位人物,名叫宋江。大汗可知晓?”
皇太极点头,“宋江宋公明,梁山二把手?”
小玉儿见他知道,便没有补充故事背景。
“以我的理解,他其实是被赚上梁山,而非被逼上梁山,或者说逼他上梁山的是梁山上的人。”
“怎么说?”
“其根源在于智多星吴用,在宋江入狱后,他出了个主意:伪造信件。若是按照他的法子,宋江自然可以脱身。但是问题就出在那封书信上,显而易见的纰漏,反倒成了宋江的催命信。在这种情况下,吴用等人不得已出了个劫法场的法子。”
皇太极听懂了:“通过劫法场,让人彻底无路可去,只得上梁山。”
“正是如此。我们可以说某大臣有意谋反,不拘于一个,越多越好,甚至还可以和上任国君光海君扯上关系。就算君臣相得,但流言越深,众口铄金,国主难免不会怀疑。忌惮越深,越容易做出错事。如果他对其中一个动了手,那么其他人迫于保命,就会……”
“就会不得不反。”
皇太极接住她的话,笑道。
“对。”
小玉儿不是良善之辈。
虽然觉得很阴险,但她还是说出口了。
因为总比出兵好得多。
要知道历史上后金曾两次出兵朝鲜,第一次就在天聪元年,也就是几个月后。
从一月打至四月,时间持久。
其中带兵的人还是阿敏。
那可是个彻彻底底的蛮人。
打仗虽好,却是因为少同理心,杀人如麻。
她想:这样总比真刀真枪打起仗来好。
毕竟朝鲜位于大金后背,为了保证安全,终究是会有一战的。
若是这个计谋能行,总好过拼杀下来,血流满地,伏尸千里。
对谁来说,都是好事。
……
男人凑到她身边,搂住了她,心中高兴难以抑制,抱着人猛亲了一口。
他从未有过这样孟浪的举动,让小玉儿不由失笑。
皇太极兴奋道:“如此兵不血刃之法,真真是好极了!你之大才,任官都不足为过。”
小玉儿垂下眼,有些不好意思。
她其实就是占着一个信息差,前世是研究古籍的,所以对这些有些涉猎。
若是皇太极知道这些,定会比她早想到。
要知道皇太极可是能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设下反间计,诛杀袁崇焕这一心腹大患。
皇太极为了诛杀袁崇华,下了大功夫。率兵绕过宁锦防线,取道蒙古科尔沁,深入明朝腹地。
亲手将袁崇焕夸下的海口戳破,使得崇祯帝和袁崇焕君臣之间再无信任。
这其中的胆气、智谋和对人心的把握,在那一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玉儿出声道:“其实没有什么,若是你知道,想必也会比我想得更周全。”
皇太极摇头道:“那不一样,若是以我原本的想法来,会是出兵,等到将人打服之后在与之缔结盟约,全不似你的想法。”
他想得深,顺着小玉儿的话完善了一下计划。
“如此这般,我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可以乘机收纳边民,那些逃人见到朝鲜之人都能在此安居乐业,难免不会心动,我在适时放松政令,想来可以令他们回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且朝鲜内乱,我们可以借机出兵,帮助平乱,一来彰显我大金的力量。纵然不能让其顺利的成为属国,却也能使之心生顾忌。二来朝鲜以儒治国,肯定会松开开互市。若是不松口,那也可以继续计划,转而扶持其他支持的人。”
皇太极一连说了许多,越说越激动。
“我们拥有海盐,这本就是个好东西。到时候何尝不愁换来粮食?免了战役,开了互市,还解了国中之危。一箭三雕!”
说了一会,他猛地站起身。
朝小玉儿亲了一口后,大步出去。
“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尽快安排下去。”
去到大政殿内,他派人将韩云兄弟召来。
韩云、韩义兄弟是朝鲜人,早年间就投奔了过来。
只是努尔哈赤一直专心于攻打明朝,所以他们并未受到重用。
这次听闻大汗召见,心里很是激动。
出门的那一刻,兄弟俩对视一眼,心中都有预感:他们的机会要来了!
小心恭敬的走进去,皇太极正坐在紫檀木制成的案台之后,案台摆上于一个台阶之上,自然形成了一个高度,使皇太极即使坐着,也是高于殿中众人的。
韩云兄弟恭敬行礼。
齐声道:“臣拜见大汗!”
皇太极抬手,“起身吧。”
“是。”
屏退左右后,男人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道:“此番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去做。”
两人对视一眼,皆是心中激动,振声道:“还请大汗吩咐。”
“你们归来大金,朝鲜朝中可有人知晓?”
两人躬身道:“并未。”
韩云解释道:“我二人族中,因奸人陷害,所以尽数被诛,只剩我兄弟二人,在仆人的护送下,逃来大金。因着有人替我们受过,所以朝鲜那边以为我们已经身死。”
韩义听出皇太极是想知道在朝鲜有没有认得他们的人。
他道:“族中遇难时臣还年幼,与外接触不多,且现在容貌已变,想来没有人会认得臣。”
皇太极颔首道:“那既如此,此事就有韩义主事。”
“是!”
“这次之事,事关重大,因此出了这个门,朕不希望听到任何消息。若是泄露风声,到时别怪朕按律处置。”
他二人齐声道:“臣知晓。”
“好。”
然后皇太极就着计划,跟他们商议了许久。
小玉儿提出了一个想法,但落实下来,还需要经过许多步骤。
如何才能让对方成功生疑,选择的对象要关键。
不能轻易被排除嫌疑,还需要拥有足够的力量。
皇太极和他们分析许久,最后才定下整个计划。
次日,韩义便收拾行装启程,前往朝鲜。
计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