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先下手为强
赵尚归心似箭,所以一路上都在狂奔。
半路上遇见了正在急慌慌的往青涧城赶去的曾公亮、郭允恭二人。
郭允恭看着憔悴的赵尚有些心疼的说道:“官家,前面不远就是长安城了,官家要不您还是先在长安城歇息几天吧?”
赵尚摇了摇头道:“十万火急,朕不敢耽误,舅父你在后面慢慢赶来就行,至于曾卿,你还是继续留守西京,做好大军的后勤保障,等到银、夏二州拿下来后,朕想让你去治理。”
“臣多谢官家厚爱,请官家安心上路,臣定不负官家所托。”曾公亮拱手拜道。
几人就在野外吃了一顿野餐,又聊了几句,赵尚便上马离开了。
看着赵尚在马上矫健的身姿,曾公亮点了点头不禁赞叹道:“大宋终于也出了一位武皇帝……”
按说天子出行,一路上各郡县都要迎驾,但赵尚因为事情太急,所以就只安排了各郡县准备粮草,不必亲迎。
虽说如此,但没有人真的敢不拿皇帝当回事,而且现在又是国丧时期,皇帝的性情定不会很好,这个时候要是惹怒了皇帝,说不准就直接把你给砍了。
官员们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虚情假意,赵尚都没有亲自接见他们,只是让他们陪同自己去见那些百姓们推荐出来的三老。
这些人赵尚可不敢怠慢,乡老虽然并无官职在身,但一个个却是代表着民意而来啊。
就如后世的明太祖朱元璋一般,那是宁可得罪士大夫、勋贵,也不敢得罪百姓啊,赵尚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三老的。
记着赵祯在世的时候,就与赵尚说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乡老,因为朝廷只能管到县一级,再往下面就得靠这些乡老了,说难听点,这些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这天赵尚来到蒲州,遇见了一位姓田的乡老,这位老人家种了一辈子地,是赵尚见过这么多乡老中第一个不识字的乡老。
老人家之所以成为乡老,原因很简单,第一长寿,第二能生,第三便是会种地。
田老丈已经八十三了,见到赵尚还是颤颤巍巍的行礼,赵尚给王琳使了一个眼色,王琳连忙笑着搀扶起老人家坐下。
田老丈坐下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官家,草民一辈子虽然没出过蒲州,但也知道官家与太后娘娘都是心善人,太后娘娘不幸早亡,草民也是痛彻心扉啊。”
说着说着田老丈就大哭了起来,赵尚也只好在旁跟着抹眼泪。
对于百姓来说,这还真不是做戏,因为在他们眼中,皇帝就是父母,皇后就是他们的母亲,而太后则是他们的祖母。
在古代,“一国之君、一国之母”那可不是说着玩的,百姓们可真拿其当父母看待啊。
赵尚很喜欢与这些老人聊天,他们虽然大字不识,但从他们口中却能得到来自民间最真实的信息。
赵尚笑着问道:“老丈,现在种田还有什么困难么?”
此话一出,旁边陪同的蒲州知州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田老丈则不急不躁的回道:“启禀官家,现在确实有一个大难题啊,咱们蒲州靠近黄河渡口,所以做生意很方便,因为现在种田的收益不如做生意,所以很多后生不愿意呆在家里伺候那几亩地了,一个个都跑去给人家当伙计了,之前是愁着无田可种,现在反而成了种田的人手不够了,这都怪那些商贾们,就是他们坏了咱蒲州的风气,草民有十三个孙子,现在在家里的除了年长的三个孙子外,其余人都出去了……”
蒲州知州终于忍不住了,在旁小声的说道:“田老丈,你忘了你还有两个孙子去参军了么?”
田老丈重重的一拍额头道:“官家,草民老糊涂了,把这两个孙儿给忘了,草民家里人口多,土地也多,倒是不缺这两个人的饭,只是草民觉着是官家给了我田家这么多土地,草民也应该送人去帮着官家打西夏人去啊。”
听了田老丈朴实的话,赵尚不禁大笑道:“老丈身系家国,堪为百姓之榜样啊,王琳。”
“老奴在。”
“赐匾,就写“光荣之家”四个大字即可。”
“诺,老奴遵旨。”
田老丈被这巨大的幸福砸晕了,一个劲的谢恩,旁边的众多蒲州官员也笑着恭喜田老丈。
赵尚又赐了田老丈一根拐杖,老人家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等到田老丈等人离开后,蒲州知州陈望立刻跪下请罪道:“臣有罪。”
赵尚摆了摆手道:“起来吧,朕走访多日,相对来说,蒲州城还算是富裕,百姓虽然还没达到衣食无忧的地步,但还不至于面有菜色,不像其它几个州,竟然会出现全村人得了瘟疫全部病死而官府还不知情的混账事,所以说你其实做的还不错。”
“官家真是折煞臣了,这是臣应尽之责。”陈望很谦虚的回道。
赵尚继续吩咐道:“但朕还有两件事要提醒你,其一大宋现在还没有到粮食吃不完的地步,边远地区还有许多百姓在忍饥受饿,所以还是要以农桑为主,不可本末倒置;其二一个州郡的发展虽说要因地制宜,但切记不要忘了教化,官府之责既要保证百姓吃暖穿足,也需要教化百姓习礼仪,忠君爱国。”
“官家的教诲臣谨记在心。”陈望重重的点头应道。
赵尚摆了摆手道:“记住就好,你先下去吧,朕要休息一会。”
“诺,官家。”
陈望刚刚离开,王琳便小心的将一份档案递给了赵尚,赵尚揉了揉眉头疲惫的说道:“什么情况你说就行了,朕就不看了。”
“官家,陈望此人乃先帝时期的进士,为官比较清廉,而且重实务,算是一名能吏,与京城勋贵、宗室之间并无任何牵扯,可以继续留用。”王琳小声的回道。
赵尚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说完赵尚便倚在椅子上沉沉睡去了,几个内侍轻手轻脚的将赵尚搬上床,然后王琳一挥手,众人便都悄悄的退下了。
赵尚之所以一路上耽搁这么长时间,其实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将青涧城到东京这一路上的州郡官员好好考核一番,现在这条线是大宋最重要的补给线,赵尚必须确定这条线上的官员都是自己人。
虽说没有证据,但曹太后的事勋贵与宗室的嫌疑最大,所以这条线上与宗室、勋贵有关系的官员,赵尚一个都不准备留。
一路走来,已经有五十余人被下狱或者流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