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天启六年的第一谏
天启六年刚刚开始,赵尚便被人堵上门了,为首之人正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现在同时兼任甘棠与国子监的祭酒,可谓是位高权重,不说别的,今年的新科进士中,国子监便占了有四分之一多。
而那些考上进士的学子们还得进入甘棠进行培训,所以严格来说,这一届科举的进士们都是欧阳修的门生。
这个官职虽然清贵,手中实权也不大,但绝对是门生故吏满天下,一般重臣都不敢得罪欧阳修。
但欧阳修还有一个官职,那就是经筵讲官,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便是为帝王讲课,帝王讲读制,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到了大宋,皇家才正式建立经筵制度。
在大宋,官员如果兼充讲读,则被视为一项特殊荣誉,北宋名士范镇曾在《东斋记事》中写道:“讲读官……其礼数优渥,唯执政大臣亦莫得与也!”
真宗朝经筵讲官人数不多,只有几个,但到了先帝年间,经筵讲官的人数便急剧增加,最多达到了十四人之多,而且讲课频率很高,先帝自认是中人之姿,觉着自己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
但赵尚继位后,很烦上课,于是便经常翘课,七天一次的经筵先是改成了一月一次,后来又慢慢的成了三四个月一次,而就在去年,赵尚只举行了两次经筵。
因此引起了经筵讲官的不满,刚刚过完元夕,这些经筵讲官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堵门了。
对于这个制度,赵尚自己虽然很厌烦,但对于大宋的后世帝王来说,这无疑是个好制度,所以赵尚觉着没有废弃的必要,而且还想着继续将这个制度发扬光大。
现在的经筵讲官虽只有六位了,但被这六位老夫子轮流轰炸,赵尚也受不了啊!
于是还不待欧阳修等人说话,赵尚便抢先说道:“诸位先生,来得正好,朕今日闲来无事,读《论语·泰伯》篇时,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不解之处,正想找诸位先生请教呢。”
欧阳修的满腹牢骚无处发泄,心里很憋气,硬邦邦的回道:“官家,臣等今日来此,是来请辞的,臣等无才,不敢再教授官家学问了。”
赵尚心中暗骂了欧阳修一句不识时务,但还是装模作样的问道:“欧阳卿这是何意?朕年少,还要向诸位先生多多学习,此时卿等弃朕而去,是嫌弃朕愚昧不可教么?”
听了赵尚这番话,几位老夫子差点被气死,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这不是倒打一耙么?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头站了出来怒道:“官家天资聪颖,老臣等才学浅薄,无知之辈,不敢当官家之师,请官家另择贤才。”
这位老爷子赵尚也认识,此人名叫杨安国,官居天章阁侍讲,天章阁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人图书馆。
天章阁侍讲便类似于后世的大学教授,日常在国子监与甘棠也有课要上。
先帝在世的时候,就很喜欢听杨安国的课,别的经筵讲官讲课都毕恭毕敬小心翼翼的,只有杨安国不按套路出牌,摒弃了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艰涩行文,一张嘴就是满口的乡土俚语,同行们都鄙视他,说他是个土老帽,没文化没品位。
有一次,杨安国讲《论语》,当他讲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时,竟然停下了,直勾勾的盯着先帝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十条干猪肉,我还是愿意当他老师的。
先帝闻弦歌而知雅意,第二天就赏赐了经筵讲官许多补贴,而其他经筵讲官都不敢接受,只有杨安国丝毫不顾及将赏赐收入囊中,一时间传为佳话……
杨安国发话了,其他几位讲官也梗着脖子威胁赵尚,要求辞官。
赵尚见糊弄不过去了,满脸干笑道:“诸位先生,朕往日政务繁忙,确实耽误了经筵,朕保证日后每月一次经筵讲学,朕会准时参加,不会食言,诸位先生就先请回吧。”
大家互相给了个台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至于以后每月难熬的经筵,赵尚也想好了对策,闲的无聊就去听听,要是实在不愿意去,就安排皇长子赵曙过去,子为父背其劳也是应该的。
可是杨安国老夫子偏偏不走寻常路,老夫子干咳一声道:“官家,现在老臣就为您解释一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意思吧,也就是说老百姓只要按照朝廷的政策来做事即可,不可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要不便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这不利于官府管理百姓,在老臣看来,是一种很好的政治手段。”
赵尚反问道:“朕与杨先生有不同的看法,此话出自圣人之口,圣人已逝,如何理解都靠后人自我解读,这有失圣人之道,就比如这句话,如果换种写法,会不会有不同的道理?”
赵尚挥笔写下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赵尚笑着问道:“杨先生,要是这样断句,你觉着意思还一样么?”
杨安国等人看完后陷入了沉思中,欧阳修缓缓说道:“这样一来,意思完全变了,百姓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百姓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听起来好像更有道理啊!”
杨安国叹道:“官家果然聪慧,臣不及也,像官家这种人,反而不太适合读书,书读多了也不好,有时候天赋确实胜过一切。”
杨安国这句话好像是在骂赵尚书读的不多,是半文盲,但了解这位老夫子的人都知道,这位老夫子的所言绝对是出自真心,没有丝毫杂念,杨安国其实就是一位纯粹的读书人。
赵尚摆了摆手道:“杨先生,您真是太抬举朕了,您几位都是饱学之士,像这种断句的错误,估计典籍上还有不少,所以朕希望诸位先生能够找出来,并且修改掉,要真正能体现圣人博爱、仁德、正义、民主的观念,圣人在《论语》中,多次多次提及并向往尧舜之治,而尧舜时期的天下大同也正是朕向往的,朕希望诸位先生可以正本溯源,让天下学子们都明白圣人之心。”
“官家圣明,臣等遵旨。”众人拱手应道。
看着这群跃跃欲试的老夫子,赵尚心中暗笑道:“给了你们这么一份扯皮的工作,不信你们还有时间找朕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