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圣天子 > 第187章 煮酒论英雄

第187章 煮酒论英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尚对于身边人很是包容,尤其是尚书台的这些年轻士子们,他们自从考上进士后便跟在了自己身边,朝夕相处三年时间,与赵尚既有君臣之义,也有朋友之情。

    赵尚站起来拍了拍刘敝的肩膀道:“无论你们去哪里,大家都会把你们当成朕的心腹,这对你们未来的官途生涯是有利有弊,有朕在,没人敢欺辱你们,但同时你们也成了官场的少数派。”

    “官家,跟着您这三年,臣等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大宋现在的积弊,臣等定不会让官家失望的。”

    “朕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点,等你们去了地方上,一定要牢记民生艰苦,你们多担待一些,百姓就能松快很多。”

    “诺,官家……”刘敝含泪拜道……

    在开封城外有一座很美丽的庄园,这里种满了桃树,每年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的时候,美轮美奂,宛如仙境。

    这里原本是当今官家的私人园林,后来被官家送给了自己的小妹妹延福公主,延福公主今年只有五岁,所以一般情况下这里都会对外开放,供文人雅士们赏景赋诗。

    但今天这里又重新封锁了,国子监的学生已经约好了今日在这里开诗会,却被临时通知取消,因为庄园内今天要招待一位大人物。

    这次诗会的发起者苏轼对此很不忿,要去理论,刚刚走到门口,就遇见了他的亲弟弟苏辙。

    苏辙气喘吁吁的说道:“二哥,别去了,我看见了官家身边的九陵公公。”

    “哦,原来是被官家征用了,那就不去了。”苏轼无所谓的说道。

    苏辙则担忧的说道:“二哥,你说是不是爹爹回来了?按照时间爹爹应该是这几天到京。”

    苏轼的脸刷的一下便白了,匆匆撂下一句:“我先去柳先生那里躲躲,爹爹问起,就说我在山庄受罚呢。”

    说完便一溜烟跑了。

    苏辙看着苏轼离去的背影,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丝微笑道:“你可算走了,终于能睡一个好觉了,晚上没有人再打呼噜磨牙放屁了……”

    赵尚在庄园等的并不是苏询,他等的是从青塘回来的文彦博。

    文彦博今日进京,有些事他需要给赵尚一个交代,这也是赵尚给文彦博的最后一次机会。

    赵尚面前摆了一些瓜果蔬菜,还有两壶桃花酿。

    文彦博身穿一身文士服就直愣愣的跪在赵尚对面,赵尚摆了摆手道:“起来吧,别跪着了,地上凉。”

    “臣辜负圣恩,死有余辜,请官家恕罪。”文彦博低眉顺眼的请罪道。

    赵尚冷笑两声道:“行了,别装了,朕认识的文宽夫可没有这么胆小。”

    “官家英明。”文彦博笑道。

    赵尚说道:“坐下吧。”

    文彦博坐了下来,殷勤的给赵尚倒酒,文彦博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桃花酿可是难尝一次啊,臣惶恐。”

    “你惶恐什么?又不是断头酒。”

    文彦博笑道:“既然不是断头酒,那臣就却之不恭了。”

    “快喝吧,当初曹孟德与刘玄德也是于此青梅煮酒论英雄,今日咱们君臣俩也学习一下古人,你看如何?”赵尚似笑非笑的说道。

    “哐啷”一声,文彦博的筷子掉在了地上,赵尚大笑道:“都说你文宽夫是一位胆大包天的人物,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么。”

    文彦博连忙谄媚的说道:“在官家面前,臣一时紧张也是情有可原。”

    赵尚点了点头道:“不错,看来夏竦临终的话你都记下了。”

    “此事官家您也知道?”

    赵尚冷哼一声道:“夏竦这个职位手握十万精锐骑兵,朕怎会不做一点防备?不该你知道的事就不要问。”

    “诺,臣知道了。”

    “好了,说了半天,咱们回归主题,朕问你,你觉着朝中之人谁可接替范相之位啊?”赵尚试探的问道。

    听了此话文彦博挺起胸膛道:“官家,臣可以毛遂自荐么?”

    赵尚似笑非笑的说道:“可以说说理由么。”

    “韩琦刚烈有余,不懂变通,难通进度之法;富弼爱财,家里亲朋故旧比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至于庞籍过于媚上,难以服众,余者皆不足为虑,所以臣觉着臣最合适了。”文彦博胸有成竹的说道。

    赵尚点了点头认同道:“脸皮厚心又黑,你确实比较合适当宰相,但你当了宰相,非君主之福。”

    “有了官家这个评价,臣死而无憾。”

    赵尚摆了摆手道:“朕不需要你去死,朕希望你能好好活着,看看这不一样的世界,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太平人间,朕也希望你能为这个太平世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臣遵旨。”文彦博很认真的答道。

    “文卿,这次回来你参知政事的职位是保不住了,朕想让你与包希仁互调一下,包希仁老了,对台谏的管理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朕希望你能重新带领台谏官走上辉煌。”

    “臣定不负官家所望。”

    此时文彦博心里才真正松了一口气,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虽然看起来官家是想让自己去得罪人,但得罪人也总比官涯结束要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对于台谏官的这些御史,赵尚一直很不满意,包拯为人虽然清明,但他在很多关键时刻,却总是把屁股坐歪,比如上次文武之争,跳的最欢的便是御史,包拯身为台谏主官,他的手下却都跑到了文彦博这一方,无论他是有意或者无意,对于赵尚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

    而文彦博接手了台谏,应该会有很大的一个改变,文彦博想保住前程,就要做孤臣,而做孤臣,就不得不一视同仁……

    当天一份大宋新的人事调整名单便公布了,庞籍拜相,韩琦任枢密使,张方平、包拯、曾公亮进中书任参知政事,文彦博任台谏主官……

    对于重臣们来说,文彦博返京任台谏主官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对于一心求活的文彦博来说,返京后绝对会掀起一场大风暴的,官员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而对于那些年轻士子们来说,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又多了一条路,曾公亮便是最好的榜样,不用在地方上死熬,也不用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你在将作监干好,也能入中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