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圣天子 > 第129章 大宋钱庄

第129章 大宋钱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钱庄的计划,王德这个小小的侍中还没有资格在朝会中提出来,于是赵尚便将此事交给了三司使。

    三司使王尧臣拿到了赵尚的计划书后,大为震惊,一直在书房研究到深夜。

    其妻来送夜宵时,王尧臣握着妻子的手激动的说道:“钱庄之事乃千秋大计矣,对于我们王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做好了百年可期,搞砸了身死族灭都难以挽回一二。”

    “老爷,既然这么危险,那您还是推掉吧?”王夫人担忧的说道。

    王尧臣不怒反笑道:“哈哈,我王尧臣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无论如何,也要试一下,这是吾辈读书人的责任。”

    “老爷既然决定了,那就放手去做吧。”

    真正的士大夫们就是这幅脾气,他们真的不怕死,只要能青史留名,死亡乃寻常事耳,中国人管这叫正气,人虽死,但一腔正气长流人间,这对于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第二天的大朝会上,王尧臣毅然决然提出了钱庄计划,王尧臣的奏疏上虽然已经规定了钱庄的职责,但通篇都是文言文,且引经据典,让赵尚看了都一头雾水,什么叫一钱生一钱,千日生万钱?又不是摇钱树,哪来的这么大的好处?

    赵尚干咳一声问道:“范卿意下如何啊?”

    “启禀官家,其实王大人这封奏疏早在昨晚便送到了老臣府上,老臣昨夜一夜未睡,抛开了所有杂务,发现其中确实有大学问,只是一时急切,有管中窥豹之嫌。”范仲淹摇了摇头道。

    “臣也有些模糊,王公,您能否再详细阐述一下你的钱庄计划。”庞籍也站了出来奏道。

    王尧臣胸有成竹的回道:“官家,诸位同僚,其实这钱庄便是老夫从前朝的青苗法上得来的启示,钱庄也是一个贷款机构,与青苗法不同的是,青苗法是强迫百姓们必须贷款,而钱庄是自愿原则,谁缺钱便可以来贷款?利息也要低的多,而且钱庄还多了一个存钱功能……”

    半个时辰过后,王尧臣还在那长篇大论的讲利润如何大?如何便利?然后又升华到利民、利国这样的大标杆上。

    赵尚听着直犯困,赵尚干咳一声打断了王尧臣的话道:“王卿的话,朕倒是明白了一些,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打个比方,咱们在开封、广州、成都三地各有一家钱庄,一个商人要从开封去广州做生意,他带的本钱有三万贯,带着三万贯这一路上极不安全,于是他就把钱存进了开封钱庄,开封钱庄给了他一个凭证,他拿着凭证一路上游山玩水到了广州,然后取出来了本钱,这么远的路,钱庄收他一成利不贵吧,大家可以看看,钱庄什么都没做,便白白得了三千贯,当然这只是钱庄赚钱的一种方式了,其它的还有投资啊、贷款啊等等……”

    听赵尚说完,众人不禁打了个冷颤,范仲淹喃喃自语道:“那个商人如果从广州赚了钱,他也不会带这笔钱回开封,他会继续将钱存进广州钱庄,这样算下来,只要有钱进入钱庄一次,钱庄便会盈利一次,这可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啊。”

    赵尚认同道:“范卿果然聪慧,这便是王卿所说的一钱生万钱的道理,只是要想将钱庄真正的铺开,朝廷必须拿信誉作保,一旦朝廷信誉丢失,那钱庄也就完了,那个后果恐怕比兵灾还要严重,到那时候大宋也就真的要改朝换代了。”

    “按照钱庄的模式,那么现在大宋的记账方式恐怕也不适合了,大宋的记账方式是出入账本,有进有出,出入相抵才可以,这样看来就有很大的漏洞可以钻了。”范仲淹一言道破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王尧臣从怀里拿出一份新的账本递给范仲淹道:“范公大才,这是我们三司使使用的新式账本,是日清薄,日后老夫还会专门将其细分为“货清簿”“银清簿”和“往来簿”,货清簿是专门记录货物的进出情况,银清簿则是记录现金收支情况,而往来薄才是记录贷款的账本,三本账本必须全部统一,只要有一本对应不上,都不会封账。”

    赵尚瞪大了眼珠子不禁问道:“这些你们是从哪里学来的?”

    这些记账方式已经很接近于后世了。

    王尧臣笑道:“官家,臣昨晚连夜拜访了赐乐业人的长老,是他们告诉臣的,好像钱庄在他们的家乡也有了雏形,臣在这里还要请旨,请官家允许钱庄雇佣赐乐业人。”

    “为什么?”文彦博在一旁问道。

    “因为赐乐业人可杀。”王尧臣杀气腾腾的回道。

    赐乐业人便是犹太人,大宋海贸发达,这些酷爱冒险的犹太人有很多来到了大宋定居。

    刑不上士大夫,要是士大夫管理的账本出了毛病,要不贬官、要不便是外出,最多也就是个流放。

    但是对于赐乐业人这些外族人,大宋的律法可就没有那么友好了,大宋的律法就像悬在他们头上的一般宝剑,他们要是犯了错误,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杀头,另一个便是杀全家。

    赵尚听了王尧臣的解释后点头应道:“可以,传旨,只要是进入钱庄工作的赐乐业人必须全部集中居住,出门必须报备,三代之后,朕会给他们颁发大宋户籍,让他们享受宋人的待遇,另外,三司使也要着手培养自己人,不能全靠外族人。”

    “诺,臣遵旨。”

    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包拯突然站了出来道:“官家,既然钱庄如此重要,臣建议皇家不可插手钱庄的运营。”

    “哼,你是信不过朕么?”赵尚冷哼一声道。

    包拯摇了摇头道:“非也,官家天纵奇才,早在三年前发行国债的时候,估计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臣即使再多疑,也不会怀疑官家会贪天之财的,但是日后的君主,官家您能确保他们不动心么?所以这个规则只能由您来定,后世帝王即使定了,也很难服众。”

    包拯的话说的很难听,却很有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是后世真出来一个不肖子孙,把钱庄搞破产了,那大宋也就完了。

    赵尚点了点头道:“卿之话言之有理,朕会将其定成祖训的。”

    “官家圣明。”众人连忙拱手拜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