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摄政王的命定王妃 > 第188章 标题52

第188章 标题5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首先,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整体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气候也随着山地的起伏复杂多变。中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被分为两大区部分:南方和北方。

    南方是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北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中国北方山体裸露,北方人性格粗狂豪爽,北方艺术作品的风格刚毅健硕,气势浩荡。南方草木葱郁,南方人温婉细腻,南方艺术作品的风格也是轻盈秀美,韵味深远。北方艺术作品中对树木的描绘一般是生长在山顶,岩石在侧,和白分明,整体成阶梯型分布,南方则以树木为主,山石落差小,以平远布局为主。北方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是瀑布和溪流,南方则是以湖水为主。由此,可见中国艺术作品也有南北方之分。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生长环境,生活阅历,地域文化背景和个人气质等方面创造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在时间磨练中形成的这种艺术风格往往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属性。特定地域内的山石、地质、植被和空间关系都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地域环境差异也造就了南北方艺术作品风格的差异。

    其次,“山水”二字对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山水”一直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从而延绵至今。山水由诗人创作,他们通过文字赞叹传达祖国的大好河山。山水由画家绘画,向人们呈现无数美妙图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作品思想境界的历史集成,也是“知山乐水”意识的集中体现,更是自然条件、人文景观、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的缩影。地域性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气质的不同,孕育了不同风格的艺术家,诞生了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地域性催化了中国艺术作品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迥异的艺术风格也验证了地域性艺术作品的影响。

    最后,地域性也是当代艺术家挖掘艺术创造价值的重要基础。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的艺术创作主要来源于生活。以自然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转化。例如元代(距今大约七百五十年)画家黄公望对常年居住的富春山创作了一幅作品,名为《富春山居图》。可见,地域性对艺术作品的已经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2022年1月31日晚的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正是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整个舞剧一共分为七个部分,观者将跟随一位现代故宫讲解员也就是展卷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纲目,一起探索千里江山图,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在春晚舞台上,饰演“青绿”的领舞孟庆旸和数十名青绿姑娘在短短六分钟内,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其中表现山峰险要陡峭的“险峰”,以“青绿腰”之名火遍全网,引得多数舞者竞相模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