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为了朝廷公信力
“长乐王李幼良,在凉州干的是贩卖盐铁等战略物资给突厥。”
“但是,为了朝廷和皇室的颜面,我们又不能大张旗鼓的搞得天下皆知。”
“如此一来,我们知道这事的底细,而老百姓、诸侯王和太上皇老臣们,他们就不一定知道。”
李承乾对着一众大臣和李世民微微欠身,以示他的谦逊态度。
众人一想,觉得也是这么一回事。
对于老百姓来说。
作为享受民脂民膏的大唐皇族郡王,都私通外敌。
既然这人上人都只知道满足一己私利,而不顾朝廷大局,那么又能够怎么要求老百姓忠君爱国?
对于诸侯王来说。
他们只会看到,李世民先斩首安义王李孝常,然后又废除长乐王李幼良。
而这两人可都是李世民的叔辈,都是皇族近亲。
他们有可能看不到,李孝常和李幼良的作恶之处。
今天李世民可以收拾安义王,明天可以收拾长乐王,那么下一次难免不会再收拾其他哪一个王。
兔死狐悲之下,诸侯王们会悲哀、会警惕。
然后他们为了自保而拥兵自重,进而更有可能和朝廷离心离德。
对于李渊老臣们来说。
他们看的安义王和长乐王,都是李渊在武德年间所分封的。
李世民连皇族近臣都敢收拾,说明他冷酷无情。
既然李世民都能对亲族下手,自然也就更敢对外姓大臣举起屠刀。
李世民在充分思考过后,也是彻底明白了李承乾的话。
“那么,太子可有解决之道?”
既然是李承乾提出了的谏言,李世民也就又询问起了他有无对策。
这就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
“儿臣以为,为了给天下一个解释,必须彻底的调查清楚,长乐王李幼良在凉州的罪恶。”
“必须在证据确凿无疑之下,办成一个铁案!”
“如此一来,才能让天下人知道,是他长乐王罪大恶极,不是朝廷出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
“最好,是让人人都唾骂长乐王,说他是罪有应得!”
“这样一来,人们才会相信父皇是出于维护法纪,而不是搞政治清洗。”
李承乾说了这么多,李世民脸上的疑惑反倒是更重了。
因为李承乾说的,不止是李世民,就连在场众人都能想得到。
既然众人都能想得到,那么李承乾还解释这么清楚。
这样多少就有一点,给人以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感觉。
“所以,儿臣请父皇在中书令宇文士及之外,再派出一员大臣前往凉州。”
“这个人,必须是大张旗鼓的前去,好让人们都知道。”
“这个人,必须是不受制于宇文士及,这样既可以显示他独立办案,又可以对宇文士及进行补充。”
“这个人,在之前夺嫡一事上,必须是保持严格的中立态度。”
“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认可他的公平公正,而不是为了原秦王党利益。”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一拜,他已经说完了,而且还是说得很清楚。
李承乾这是想借助一个很有公信力的大臣,通过他的公信力,来提升这次凉州一案的公信力。
“太子,很好!”
李世民听进去了李承乾的建议,对此也是十分认同。
有一个成器的儿子,也让李世民感到十分的欣慰。
“你们议一议,今天务必商量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
李世民豁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他这样,大有一副今天不确定下来人选,就不让众人回家的意思在里面。
“启禀陛下,臣举荐一人贝州武城的孙伏伽。”
魏征握着象牙牌,出列对李世民拱手一拜。
“孙伏伽!”
“他是什么人?”
李世民眉头一皱。
对于朝中大臣,李世民大多数都是有着印象。
可是听到“孙伏伽”三个字后,李世民是完全没有想不起什么来。
“隋朝时期,孙伏伽担任小吏。审理刑狱,督捕奸盗,颇有政绩。”
“武德五年,他参加科举,状元及第。”
这是魏征的介绍。
或许别人还提不起对孙伏伽的兴趣,不过李承乾却是忍不住兴趣盎然。
要知道,科举可是隋唐的一项重大制度发明。
隋唐的科举制度替换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对历史进程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一种更加公平的社会制度。
九品中正制,那是为了维护士族豪门的利益,那只是为了维护世袭权贵们的利益。
而科举制度,很大一部分保证了底层读书人,有跨越原有阶层的机会。
其次,科举最大化保证了人才不会被埋没。
在科举制度的设计上,不看家世出身,只在乎有没有才学。
只有有才学,就能得以进入仕途,就能造福百姓。
本来就打算在大唐,强力推进科举制度的李承乾,突然听到“状元”二字,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
“还有呢?”
李承乾很有兴趣,所以接着对魏征问了起来。
“武德初年,针对隋亡教训,孙伏伽向太上皇进谏三策。”
“他认为杨广刚愎自用,劝说太上皇皇帝虚怀纳谏。”
“他认为杨广贪图安逸享乐,劝告太上皇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他认为杨广身边充斥着乱臣贼子,劝告太上皇要亲贤臣、远小人。”
“太上皇有感,特任命孙伏伽为尚书侍御史。”
魏征对于这个孙伏伽的底细很清楚。
“魏征啊,你们不是文人相轻吗?”
“怎么朕听你的话,你对这个孙伏伽却很是推荐啊!”
李世民这是在开魏征的玩笑。
然而,和李世民嘻嘻哈哈不同,魏征的老脸上还是一本正经。
“臣为陛下身边谏臣,就要时刻提醒陛下不要犯错。”
“若是臣不知道其他大臣的底细,又怎么知道他们是善是恶?”
“不知善恶,臣又怎么帮着陛下,监督他们呢?”
魏征哪里都好,就是永远板着一张脸。
他的臭脾气,估计也就李世民能够容忍了。
“孙伏伽心存百姓,敢于为民请命。”
“太上皇武德年间,朝廷在征收军粮赋税上面,十分的繁重。”
“他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减免百姓负担。”
“武德九年,孙伏伽弹劾民部尚书裴矩沽名钓誉,不知体恤百姓。”
“太上皇和重臣们审议后,将原本以户为单位缴税,改成了以人头缴税。”
“由此,既让税收得以保证,又使得税收得以公平,还让贫苦百姓得了实惠!”
魏征不管不顾的,继续介绍着大唐首位状元孙伏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