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开局召唤王伯当 > 第104章 世之奇才

第104章 世之奇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呀!居然是陛下,如今竟然长得这般英姿不凡啦,倒是老臣眼拙,险些没有认出来。”

    对于上次见面,孔融已经不知道是几年前了,当时的刘协只是一个稚童,如今已经长成为翩翩少年,孔融第一眼居然没有认出来,直到刘协走近开口寒暄之时,孔融这才恍然顿悟。

    孔融一边说着,一边跪倒在地上,老泪纵横道,“老臣眼见陛下逐渐有王者之气,更是在逆境当中奋起,创下如此基业,大汉中兴有望矣!”

    顿了顿,孔融继续激动道,“想当年董卓欺君罔上,祸乱京师,老臣痛心疾首,更是无能救出陛下,实在是诚惶诚恐,无颜见陛下与先帝也!”

    刘协急忙把孔融从地上扶起,同时感慨道,“爱卿莫要悲伤,董卓残忍,李傕郭汜横暴,视百官之命如同草芥,众位爱卿明哲保身正是聪明之举,朕从未有过怨恨,你看朕这不是吉人自有天相,如今在关中创下了这番基业,今日孔爱卿前来辅佐朕,相信重振汉室江山,必将指日可待。”

    “陛下英明神武,如此年纪便能做出此等成绩,便是高祖重生,只怕也不能及也,臣既然与陛下再度相逢,老朽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为陛下尽份力!”

    在刘协的搀扶之下,孔融这才颤颤巍巍的起身,一边擦拭脸上的泪痕,一边狂表忠君之意。

    当下,刘协身后的几位阁臣俱都上前与其相见,李善长,姚广孝,长孙无忌,只是简单的上午问候恭维了几句,而当初同为十八路诸侯的马腾与孔融如今再次见面,难免老泪纵横。

    寒暄完后,众人方才簇拥着刘协和孔融,一起进入了皇宫,一边步行,一边询问孔融最近的情况。

    自孔融担任北海相后,今年袁绍的长子袁谭领兵五万进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孔融一介儒士,手下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大将,带兵打仗更是外行,自然不是袁谭的对手,战斗到最后孔融一方的兵力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北海城内短兵相接,一直到夜晚北海城陷,他才逃奔徐州,连妻儿老小都被袁谭所掳。

    逃到徐州后的孔融自然是得到了刘备的招揽,但孔融并不看好刘备,所以委婉的拒绝了,再加上孔融不经意间从刘备那里听说天子刘协最近异军突起,如今更是将整个关中占据。

    于是孔融便直接辞别了刘备,带着仅有的几名随从,就从徐州出发,途经兖州,一路紧赶慢赶,所幸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山匪劫道,终于紧赶慢赶,来到了长安。

    看着天色已经接近中午,刘协吩咐设宴款待孔融,众阁臣作陪,给足了孔融面子,并且与席中宣布恢复孔融北中军侯,虎贲中郎将的职位,另外使其担任朝中的太常之职,位列九卿。

    任命孔融为太常,是经过刘协深思熟虑的。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兼管文化教育,也统辖博士和太学。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君嘉礼。

    职能类似于后世的礼部尚书,但又比礼部尚书权力稍弱,虽位列九卿之首,但没有太多的实权,属于比较清贵养老的官职。

    当然孔融却不这么认为,甚至觉得自己刚刚投奔天子,就被天子如此的委以重任,更是在宴席上感动的痛哭流涕,直表忠心。

    宴席过后,刘协又对孔融说道,“孔爱卿乃是名扬海内的大儒,在儒学上的造诣炉火纯青,想必桃李满天下吧。”

    “陛下过奖了,微臣只是稍有成就,岂敢自称大儒。”孔融拱手谦虚了一句。

    “比起郑玄,蔡邕,卢植等人,臣自叹不如,郑玄的学生才当真称的上是遍布天下,多达上千人,而臣所授业的学生,也不过三百余人也。”

    郑玄的鼎鼎大名,刘协也听说过,此人在儒家的历史上算得上占有一席之地,北海郡高密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郑玄这样的大儒拥有数千名弟子,刘协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但一直从政的孔融竟然也有三百余人的学生,这就让刘协感到好奇了,但不管怎么说,有这么多的学子,自己不招揽白不招揽,指不定其中就有什么大才。

    “孔爱卿竟有如此多的学生,朕如今治理关中,求贤若渴,正愁无人可用,爱卿不妨修书一封,召集前来,只要有才华者,朕一律委以重用,如此,岂不美哉”

    闻言,孔融笑了笑,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禀陛下,臣的这群学生,谈不上什么大才,不堪重用,臣修书一封,他们到时自然前来。”

    顿了顿,孔融笑道,“真论大才,微臣愿举荐一人为陛下效力,此人乃世间奇才也,臣拍马难及也。”

    闻言,刘协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道,“哦!世间竟有如此奇才,爱卿快快讲来。”

    孔融眯眼笑道,“此人姓祢名衡,字正平,平原郡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才华横溢,学富五车,臣与之相比,犹如繁星比皓月,寒鸦比凤凰…………”

    “祢衡!”

    听到刘协提起祢衡的名字,孔融就有些吃惊,“陛下竟然知道正平的名字”

    “听过……听过……” 刘协笑笑,做出一副随意聊聊的样子,内心却泛起了波澜。

    祢衡的名字,刘协何止是听过,简直就是久仰大名,前世玩三国杀的时候,刘协就喜欢拿祢衡,这货简直就是三国第一喷子,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

    祢衡和孔融交好,两个人可谓是东汉末的一对好基友,孔融著有《荐祢衡表》,曾经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于是封他为鼓吏,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非常的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而黄祖可是个暴脾气,祢衡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

    孔融笑了笑拱手道,“陛下的消息当真是灵通,这祢衡虽说如今名声不显,但臣相信正平日后必定名扬海内,陛下如今求贤若渴,微臣修书一封,正平定欣然前来为陛下效力!”

    闻言刘协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里暗道,“果然有卧龙的地方,不出十米,必有凤雏!”

    “爱卿自行决定便是,朕这次准备奔赴中原,讨伐逆贼袁术,相信等朕班师回朝,定然可以见到爱卿所荐的奇才。”

    宴席结束之后,刘协传下命令,一边吩咐各部人马整顿装备,备置粮草,另一边派人向各地的诸侯发布讨贼檄文,等冬季过去之后,两万五千人拨营向东准备和南阳的薛仁贵聚兵一处。

    至于为什么不现在出兵,因为古代打仗并不是你说打就能打的,其中兵马的调集,粮草的押运,行军的路线都需要提前规划好,还有通知各路诸侯前来会盟,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另外冬天也不适合出兵,一般冬天行军之后会出一身臭汗,然后被寒风一吹极易受寒,还没到战场上,兵士们就兵的七七八八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冬天都不适合出兵。

    而古代打仗一般都在秋后,古代是农业社会所以打仗的时机与农业息息相关,春天要春耕如果因为打仗耽误了春耕那么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显然不合算,夏天粮未熟这时候开战粮草不济所以也不会轻易开战。

    但袁术此时已经僭越称帝,刘协身为天子,不赶紧出兵剿灭,还留着他过年呀,况且如今关中施行屯田,自己只是带走关中两万五千的兵士,算上后勤补给的徭役,也不会太影响关中春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