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送粮队
萧之恒总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问沈自州,“侍卫还剩下几个?”
“王爷,死了五个,伤了四个,其他的都无事。”
萧之恒欣慰地扯了扯唇角,没有多说什么。
说了很多的话,令他有些喘不过气来,歇了一会儿才道:“现在就赶路吧,免得又被人追上这是谁家的马车?”
沈自州:“王爷,这是安宁公主的马车。”
萧之恒瞳孔一缩,“她怎么会来这?不应该在京城吗?”
沈自州回答,“臣打探清楚了,公主和驸马是去东海的,以商人的身份,说是去做生意。”
萧之恒:“既如此,便当他们是商人吧。”
“王爷,我去跟他们打声招呼,说服他们把马车卖给我们吧。”
萧之恒想了想,挣扎着要起身,“我与你同去。我们也是商户,一直避而不见,他们该多想了。”
沈自州点头称是,忙与秦大夫一起,扶了萧之恒下车,
宁婉婉还在睡觉,迷迷糊糊中听到脚步声,但是苏正宏在身边,她很安心。
沈自州先走过来,向苏正宏低声问道:“我们东家刚刚醒来,想当面谢谢东家和夫人。”
苏正宏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轻轻把宁婉婉放下,让她靠着树根继续睡。
自己则起身,往马车这边来。
萧之恒一看苏正宏,顿时欣赏,驸马眉宇间透出逼人的英气,是个有气魄的。
沈自州对苏正宏道:“苏东家,这就是我们东家,姓萧;东家,这位就是是苏东家了。”
苏正宏见萧之恒脸色苍白,“萧东家刚刚醒来,还是上车去歇着吧,外头风大,别伤风了才好。”
萧之恒气力虚弱,他扶住一个侍卫,勉强支撑身体,“无妨的,苏东家,其实我们是想连夜赶路,能不能把这辆马车卖给我们?”
说罢,看了一眼沈自州。
沈自州忙掏出银子来。
这边说话虽然轻,宁婉婉还是醒了。
只是眼睛睁不开,迷迷糊糊想起他们有个重伤的病人,顿时向旁边的周永良说道:“怕是沈掌柜他们要马车。你去看看,银子给的多,就卖给他们。咱们装干粮的马车已经空了,我明日可以坐”
周永良点头。
宁婉婉的确是很困,难得清醒说完这句,继续裹着棉被,睡得香甜。
“苏大哥,嫂子问萧东家是不是要出发了?若是的话,这马车便送给他们了,毕竟萧东家身子不好。”周永良过来对苏正宏道。
苏正宏点头,“你们需要,马车就给你们了。”
沈自州是高兴,忙道:“那就多谢苏东家和夫人了。”
萧之恒也低声道谢,身子虚弱,嗓音很轻,“多谢苏东家,只是不能等夫人醒来,亲自告别,我等丢了行囊,须得快步回去,免得路上受饿,望见谅。”
沈自州把刚刚掏出来的银票给苏正宏,“苏东家,这点银子算是我们的谢意。”
“不用,只当交个朋友,还不知道贵号的全称呢?”苏正宏淡淡问道。
“我们是睦州萧家香料行的。”
沈自州忙把已经编好的身份告诉了苏正宏,见苏正宏不拿银子,也不坚持。
这边侍卫们已经准备好了,拉上马车便可以走了
萧之恒坐上了车,挑起帘子往宁婉婉躺的地方看了一眼。
马车渐远,萧之恒闭目养神,耳边听着沈自州说着宁婉婉的事情。
等宁婉婉他们到了勺县城郊五十里的地方,遇到了陈掌柜准备好的粮队。
带队的是一个中年人,他是勺县铺子里的老人了,叫张荣,为人老实勤奋,一直深得苏正宏的喜欢,对他也是颇多的照顾。
虽然比不上于掌柜和陈掌柜,却也是委以重任。
见是他带队,宁婉婉觉得心里踏实,又忍不住叮嘱起来,“记得我的话,别往深处走,走在灾区的边沿县市。
这些县市的大米被无良米商都运到灾区去发财了,所以物资匮乏,米价高的惊人。
越往灾区心中,局势越动乱,咱们没有自己的卫队,容易出事,要是被灾民给抢了,便得不偿失了”
张荣见宁婉婉一口气叮嘱了这么多,自然明白她的担忧,忙保证,“放心吧夫人,我自然不会往灾区去的。”
他去干嘛啊?挣了钱又不是他的,他不过是跑腿,多赚一点年资。
要是铺子里的收益好了,过年的时候东家的红包便更加大了,而自己也会越来越受到器重。
所以对于他而言,稳中求胜才是上上之策。
他一定不会冒风险往灾区去的。
宁婉婉说完这些话,才明白这个道理,顿时哑然失笑,到底从何时开始,她变得有些婆婆妈妈?
苏正宏:“张掌柜切记:价格只能比咱们如今卖的贵五成,最封顶也只能贵一倍。
当地的米商抬价,咱们便压价,趁机把信誉打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也许以后咱们也会去那边开分号呢。”
倘若去东边开分号,那么自己便是第一功臣了,张掌柜忍不住兴奋,立马保证:“我都记下了,东家放心吧。”
苏正宏又问这次去东边,一共带了多少粮食。
张掌柜忙告诉了他:“五百石,是咱们货仓的一成。我心想还是先少弄一点过去,毕竟这一路是何种情况也不知晓。等我过去了,再传回来消息,再让陈掌柜加量。”
“嗯,很好。”苏正宏赞同。
送走了粮队,宁婉婉等人便直接回京城。
京城。
宁婉婉和苏正宏从东海回来的消息便传开了,镖行把东边遇灾的消息都传了出去,百姓们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京城的商人也把目光投向了东边,想着去挣一笔的人也不少。
而首饰行业,更加关注的是苏记的动作。
首饰行的所有东家都知道他们这次去东边是寻珍珠,然后加工成饰品。
东边是海珠,自然比河珠珍贵一些,就是不知道宁婉婉这次带了多少回来。
“东边乱成那样,她都敢去,真是不简单”
“她去的时候,也不知道东边发了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