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拍即合
第三十八章 一拍即合
“日……!”
人烟稀少的密林中,跑起来两辆飞驰的摩托车,不一会儿就从另外一个方向飞奔上了去往县城的公路。
几个人飞驰起来,先是紧张害怕的大叫,后是开心愉悦的大笑。
“哦,我们飞起来了!”
风多美和凤凰吟同时在两辆摩托车上开心大叫。
庐阳县火车站,凤瑞带着几个孩子坐上了开往省城的绿皮火车。
这是除了凤瑞和凤飞飞之外,三个人第一次坐火车。
“娘亲,火车怎么还不走?”
“火车已经走了呀。”
“走了么,我咋看不见?”
“看不见是因为你坐在它的肚子里,火车就像一座小房子,坐在里面又安全又舒服,你感觉一下是不是?”
风多美真的在感觉,然后点点头,嗯,是的,娘亲说的很对。
今天出门,凤瑞给每个人都穿上了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衣服,虽然不是很艳丽出彩,但胜在款式新颖,布料挺刮,做工嘛当然也是无可挑剔的,跟周围人们皱皱巴巴的的确良,咔叽布面料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几个人是从大城市来的,可他们分明说着一口土不拉几的农村话,这是怎么回事?
穿越过来这些天,每天睁开眼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一直到晚上回去困的不行,忙的凤瑞无暇顾及孩子的语言发音问题,就是自己为了迎合马家庄人的口音,也是一口的当地土语。
不出村子还好,出了那个小圈子,就像现在,坐在火车上,山南海北哪里人都有,就显得她们几个的不入流不合群的很。
人们笑着她们一口的土语,又羡慕她们的穿着打扮,怎么那么好看,真想过去问问她们身上的衣料从哪里买的,该不是外国货吧。
就在凤瑞忙着给孩子们解释诸多的为什么时,从她们前面的位置上站起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她是省城某纺织进出口公司的科长廖凤仙,这次去位于南方的黄州出差,开一个江南十省贸易商品促进恳谈会,简称贸促会。
为期八天的贸促会上,接触最多的就是沿海以及海外城市的最新商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吃惊不小。
大的方面有电器家具,小到锅碗盆勺针头线脑,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真的让她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这些东西不都是国内现在急缺的物质,如果……
想想她就兴奋的不行,正在座位上浮想联翩,想着回去怎么跟省厅主抓领导汇报,然后提出发展建议来着,忽听对面的旅客,和同位指指点点说着什么。
顺着她们手指的方向看去,就看到了五个大大小小不同的女人,趴在车窗边上,一边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风景叽叽喳喳,一边听年纪和她相仿女人的解说。虽然操的是她听不太懂的方言,加上距离有点远,车厢里又是乱哄哄的,她不能把女人的话听全乎,可是从女人的穿着打扮上看,这决非一个简简单单的农村女人。
对了,她看见女人手腕上戴着一块她在洽谈会上才看到的,海外版女士腕表,高贵奢华的外表,造型简单却又不失其经典内涵,稍加注意,可以在港岛的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
彼时,港岛那块弹丸之地已经出现了电视广告,模特这种职业也崭露头角。
廖凤仙不知道这块表的名字叫什么,更搞不清楚给这块表做代言的,其实是当时最火爆的明星章满玉。因为她的生活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能享受那块表的地步,所以她不会去特别注意。
这个时候,国内还不流行追星,更没有到处可见的户外大型液晶显示屏的应用。市面上还是一片风平浪静,贫瘠的时代更突显岁月静好。
不说这块表的价值是个天文数字,就是有钱在国内也不一定买的到。
廖凤仙被震惊到了,妈呀,想不到昨天才在最时尚的南方报纸上看到它,今天就在回程的火车上见到有人带了,带它的人还是带着几个孩子,貌似满口土语的一个农村妇女,虽然衣着很时尚,谈吐也不凡。
但先入为主的视觉盲点,就把人给定位在一个比较低下的位置上。
怀着这样矛盾的心理,廖凤仙不知不觉离开了自己的座位,移动到了距离凤瑞比较近的地方,就站在那里观察着她,听她用娓娓道来的语调,跟孩子们讲解一个个新鲜的冒着热气的问题。
她观察别人的同时,有一个男人也在暗暗观察着她……确切的说是观察她肩上的背包,包里都是廖凤仙的值钱货,有数以千计的钱币,还有火车票,住宿发票,以及给亲戚朋友带的金项链,金耳环等名贵首饰。
就因为知道它的珍贵,所以才寸步不离的背着。可是背着却不代表会一直小心翼翼,就像现在,廖凤仙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凤瑞身上,给一边观察她的男人正好提供了作案机会,就在罪恶的手伸进廖凤仙背包的一刹那,一直带着名贵腕表的手抓住了他。
人赃俱获,小偷被扭送给了及时赶到的列车乘警手上,两个人也因为这个交集成了短暂旅途的朋友。
“你好,我叫廖凤仙……”她把自己的身家都汇报给了凤瑞,逼的凤瑞也不得不交换同等条件,这样双方才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上。
凤瑞没有据实汇报自己的情况,只说是她叫凤瑞,老家是庐阳县某个乡下的,说的太具体,人家不一定记得住,这就是城里人跟乡下人的区别。
她目前因为身体原因在老家休养,孩子都是她的,但一直寄养在乡下的老家……
一番虚虚实实的自报家门,真的唬住了廖凤仙,尤其是听说休养这个词。
休养这个词乍一听没有什么深度,可是体制内的人却听明白什么意思。除非级别地位到一定高度,才有休养或者疗养这个机会,普通人在家要么待业,要么务农,养什么,穷人用得着养?越养越穷。
不说凤瑞是因为什么原因休养的,但人家担得起休养的字面意思。她是个体面人,知道不应该打听别人不想说的隐私,如果刨根问底,那就是没有教养,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人家还不扭头就走。
不管凤瑞是干嘛的,能置办得起这样一身行头,还有孩子们身上穿的,也是这个年代买不到的高贵货,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能无意中结交这样一个女人,廖凤仙觉得比参加一次贸促会还值得。
直到火车到站,廖凤仙都没有放开凤瑞的手,她要第一时间把凤瑞请到家里,热情招待,先不管对她的工作有没有用处,起码对她个人是有大用处的,她有预感,一般她的预感还很准,十有八九都能应验。
凤瑞本来是打算先到省城找地方住下,然后再慢慢打听,反正不急,短时内她没有什么别的事情,权当带着孩子们来逛逛大城市,让孩子们先熟悉一下,不然贸然把她们独自扔在这里,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凤格格和凤凰吟应该都没有问题,关键是风多美,她还没有最后定下来,这个小姑娘太粘人,年纪又小,要想把她独自留在这里,她感觉不会太好说。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人还没到地方,就遇到了省城人士廖凤仙,就好比正瞌睡,有人给送来了枕头,这真是太令人愉悦了。
凤瑞也没跟她太客气,只是嘴上客套了几句,贸然打扰会不会不太好,况且我们又不熟悉……
廖凤仙也是个爽快的,不然也不可能当得起一个大公司的业务科长,没有真本事是做不到这个位置的。
凤瑞想,等有机会好好回报人家好了。
不会没机会的,凤瑞何许人也,对人性的把控还是很准确到位的。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献殷勤,无事不早起……
连祖先都明白的道理,她会不清楚,再说,她特意如此打扮就是为了“钓大鱼”,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有准备的人也总是会发现机会,并且利用好机会。
廖凤仙和凤瑞一拍即合。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一下子招待大大小小五口人,谁家里都很紧迫。
一是住房面积太小。
这个时代还没有成熟的商品房买卖,城里人住的都是单位分的福利房,而且那种筒子楼式单间居多,单元房只对准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才能住的上。
二是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丰富的副食来好好招待客人。
这个时代,款待亲戚朋友一般都是在家里设宴,还不流行出去吃,满大街都是铺面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
凤瑞一家五口的到来,把廖凤仙只有五十个平米的家挤的只有站的地方,还怎么吃饭。
凤瑞只好借着凤飞飞的遮挡,从空间里拿出几袋速食成品,只要加加热就可以上桌吃了。
好在,廖凤仙的两个孩子中午不在家,只有她老公许吉祥跟她们是前后脚到的家。
许吉祥是省城十四中学的副校长,主抓业务兼教导主任,和廖凤仙是门当户对的一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