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离婚后,我靠鉴宝财色无双! > 第522章 诡异难测的事故(一)

第522章 诡异难测的事故(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的《国宝档案》节目或许会让您眼前一亮,因为来了三位重量级嘉宾,我还请来了我们台的美女欧阳夏丹作为特邀主持人,”任志宏说到这里,椭圆形演播室内的上百名观众一起鼓掌。

    吕章申、张永年与林如海向观众们摆摆手,欧阳夏丹待掌声落下,笑道,“谢谢大家,《国宝档案》经常看,但有关《国宝档案》的访谈却未有过,今天很荣幸得到志宏哥的邀请,一起来主持这期节目。”

    任志宏接着道,“是的,我也很荣幸能请到今天的三位嘉宾,让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先生,这位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主任张永年先生,这位大家都很熟悉了,著名的收藏家林如海先生。”

    然后,任志宏和欧阳夏丹带头鼓掌,观众们一起鼓掌,三人再次摆手。

    三号演播室内,五个人面向观众呈弧线坐在舞台的沙发上,任志宏在中,吕章申、张永年在左,欧阳夏丹和林如海在右,吕章申与张永年之间、张永年与任志宏之间、欧阳夏丹和林如海之间的小桌上,各放着一件古董。

    今天的节目一反《国宝档案》节目常态,变成了访谈的形式。

    任志宏又道,“观众朋友们,我国文物的价值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都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内涵极其丰富。

    我们今天的节目就是从夏商周开始,沿着历史的脉络,以文物的角度,大概捋一捋祖先的足迹,带着朝圣的心态与祖先进行某种魂灵的沟通,今天的节目就从这件青铜器开始吧,吕馆长,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身边的这件青铜器吗?”

    大家照例鼓掌。

    “好的,这是西周早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的一种盛酒器,叫尊,”吕章申推了推眼镜,戴着手套的手指向这件青铜器介绍道。

    “尊一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兽面纹为主,口下饰一对倒夔蕉叶纹。腹及圈足四面为分解式的大饕餮纹。肩部及腹部、圈足的饕餮纹之上有一夔纹带。

    大家看,这件方尊肩部四角及四边中部,各有四个圆钉头,其上分别套有象头和兽头形饰件。这八个兽头皆为单独铸造出来,被安放在钉头上,兽头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这种铸造方法在商代铜器中极为罕见。

    内底中部铸有“亚址”二字,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这件青铜方尊1990年出土于安阳的殷墟,它直接反应了我国古老灿烂的文明,因为那时候的世界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而我们的祖先已经能铸造这么精美的器皿了。”

    吕章申说完,问答间,张永年又从这件青铜方尊出发,简要介绍了西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等等。

    林如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去年春节前他参加了一期《对话》节目录制,当时就是为了释疑,今天的节目同样如此,他感到有些厌倦疲乏,身上的是非太多了,好累,况且以他此时的心理状态,他真不愿意坐在这里演戏给别人看。

    但其实没说话的他才是主角,人家都是配戏的,就是为了其他人的付出,他也必须安生坐着。

    “……两位老先生对西周社会状况的讲述,令我不自禁地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感到了生而为华夏人的不同凡响,下边我们听听林先生对此有何见解。”任志宏说完,大家都看着林如海。

    任志宏说完,欧阳夏丹见旁边的林如海没动静,正茫然地看着前方发呆,不是看观众,是看观众脑袋上方的墙壁,而且,应该戴在耳朵里的耳麦,他正拿在手里,欧阳夏丹不得不轻轻推了推林如海。

    需要林如海发言,如果他不说话,监视器后边的总策划费童一定会通过耳麦提醒的,但林如海居然把耳麦拿在手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欧阳夏丹心里突然想笑,好容易忍住了。

    她担心林如海走神发呆,没听清任志宏的话,但触碰后,林如海当即笑道,“这两个老头把所有的话都讲完了,让我讲什么?”这话一出口,演播室内一片笑声。

    对词时候可没有这句,欧阳夏丹心道,轮到她说话了,她对林如海笑道,“林先生在今年春季又捐赠给国博一批文物,是出自周天子墓的陪葬,您能给我们讲讲是怎么发现的吗?”

    林如海点点头,道,“好啊,其实那批文物是去年我和太太蜜月旅行的时候发现的,意外的是,并不是在地下发现的,而是在洛城一栋要拆迁的居民楼里,我们是突发奇想进去探险,意外发现了三箱物件。

    回到酒店后我仔细观看,估计应该是出自金村,那片要拆迁的区域房子很古老,我估计是当年走私犯和盗挖分子藏起来的。”

    欧阳夏丹继续问道,“然后您就决定捐给国家了?您太太没有不同意见吗?毕竟那些文物都极其稀少珍贵。”

    林如海笑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猜出那批文物大概是出自金村的周天子陵,是当年被盗挖的幸存品,然后提出留几件不那么珍贵的,不带有铭文不具有研究价值的物件,把其余捐给国家,但我太太说,既然要捐,索性都捐,为什么要留几件呢?”

    大家听了都笑,张永年插嘴道,“小林,你不如小苏境界高啊。”

    “可不是嘛,如果是我做主,吕馆长就收不到那么多物件了。”林如海笑道。大家又笑。

    “需要向您太太致敬。”欧阳夏丹赞叹道。

    林如海继续道,“但是苏芷凝也提出了捐赠时间的问题,她说能否推迟几个月,赶到今年春拍前,也好公私兼顾,帮助苏拍做做宣传,就是这样。”

    林如海感觉自己有演戏天分,虽然不喜欢参加这样的节目,但一旦聊起来,自己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他说完,所有人都会心地笑了。

    另一个房间内,节目总策划费童和外角步一位叫做郎炎的司长,都在监视器后边看着,二人均点点头,这场节目要的就是轻松自然,让所有人感觉到林如海对古玩的痴迷、专业,与间谍、特工形象相距甚远。

    之后才能表现出对米方指责的荒谬感到万分不解,从而不屑于理睬的那种感觉,就是那种我十分冤枉、但还辩驳不清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指责实在是无中生有,荒唐到极致、让人完全不能理解。

    “看来在您家里,是太太说了算,以后如果有机会采访苏女士,我要跟她确认一下。”欧阳夏丹笑道。

    “当然了,如果您将采访时间放到今年秋拍前,她一定非常乐意的。”林如海笑道。

    到此时,访谈的轻松氛围已经完全出来了。相比之下,此前吕章申和张永年的聊,更像是上课时候老师的教学,虽然涨知识,却不会让人发笑。

    张永年与任志宏之间的桌上,是一件绿色唐三彩鹦鹉,接下来的时间,几个人从秦汉聊到唐宋,就说起了这件古董。

    鹦鹉立于座底之上,腹内中空,全身羽毛刻划细致。喙、前胸、爪施通体深绿色釉。造型新颖,既是一件生活用具,又是一件陶塑工艺品。

    唐三彩中,舞俑和马俑最多,像这种通体绿釉的唐三彩物件非常稀少。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这是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现在我们就和着这首诗,聊聊这件唐三彩鹦鹉,聊聊唐诗,聊聊盛唐时候的文化,也希望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踊跃发言。”任志宏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