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章九十五
许多事情处月心里明白得很。
他敢争这个汗位, 当初又会跑来找代朝来帮忙,就已经把之后许多事情想得清清楚楚。
但他自私。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自私。
除了纳星这个弟弟,旁的人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他看了一眼上首的赵如卿, 又叹了口气:“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没法打动她。”
“你早该发现了。”纳星无所谓地低头吃菜,“你看你送了那么多东西,要是真的喜欢你,早让你进她后宫了。”
“不过我送她东西, 看到她高兴, 我自己也会很开心。”处月喝了口酒,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我特别特别喜欢她,所以以她的喜怒哀乐为我自己的心情变化。”
“痴情种啊?”纳星抬头看了他一眼, “不过你突然自我剖白这么多, 是想说你现在不喜欢了?”
“差不多吧,感觉有点追腻了。”处月说道,“总也得不到的东西,就好像是天上的月亮, 追求不会有结果,就只好停下脚步,在想念的时候抬头看看就足矣。”
纳星不置可否, 只重新低头去吃菜。
“你不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处月问。
纳星道:“没什么看法啊, 反正当初我都劝过你了, 你现在只是证明了当初我的看法是多么正确而已。”
“你对你亲哥我一点都不尊重。”处月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我是你亲哥,你说话的时候能注意一下我的心情吗?”
纳星认真吃了口豆腐, 然后看向了他亲哥:“那就跟你说正事好了,回鹘王室派了使团准备到云京来。”
“现在已经八月了,他们现在出发, 大概十月就能到云京。”处月算了算时间,又看向了纳星,“或者晚一点,会是十一月的时候到云京。”
“不是这个,是他们到云京,将来代朝肯定会和回鹘继续通商,甚至商路会更开辟啊!”看了一眼仿佛在状况外的处月,纳星放下了筷子,“商路还要通过我们突厥呢,你去跟上头那两位说,咱们突厥也要一起啊!否则将来你想追她的时候,都没钱追了!”
处月摇晃了一下脑袋,有些惆怅地叹了口气:“哎,我知道了,这事情说来也是有些……”
“这事情简直太应当去做了!”纳星打断了他的话,“你刚才都已经说了不再沉迷在情情爱爱里面,所以作为汗王,你要开始做正事了!”
处月点了点头,道:“今天这宴会是庆功的,这事情也不好说,等过两天我去找她。”
见处月答应下来,纳星便也不再多啰嗦什么,只埋头吃菜了。
过了两日,处月便带着纳星去找赵如卿说这商路的事情了。
“听说了代朝是要和回鹘继续通商,并且商路还要继续开拓,就我们突厥正好也在这必经之路上,所以我思索了一会,倒是觉得我们可以共同来维护这商路。”处月见到赵如卿之后,便开门见山地说起了来意,“有我们三国联手,西戎是不敢贸然再动手了的,另外还有那些小国家当然都只会老老实实地听话,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陛下觉得我这提议如何?”
赵如卿原本也和人商量着要在代朝和突厥边境增加更多边镇和边防,以两国现在友好的情况来看,这些边镇可以用来通商,还可以让两边的民众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双方只有交流更多,相互之间的隔阂才会越少,将来代朝同化了突厥才会更容易。另外有了这些边防边镇,对于商路也是一大助力,商队可以不用再担心一路上可能的补给问题,并且有了护卫,安全性也会比以往更高。
这会儿听着处月主动提起了这个,她便忍不住笑了一笑,道:“难得汗王与朕想到了一处,本来就想请汗王来商量,在我们两国之间多增加边镇和边防的,这样商路上补给点增多,想做生意的人会更方便,也让我们两国的普通民众更好地生活在一起呢!”
处月听着这话,眼睛亮了亮,道:“原来陛下也有这样想法,那真的太好了!”顿了顿,他又想了想,道,“既然有这样想法,那便不妨让我们底下的人去商量出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听说回鹘会有使团到京城来,到时候是不是还能与回鹘一起商量此事?若是我们三国之间能联手行事,将来商路便会越来越兴荣。”
赵如卿笑着道:“有了汗王这话,后面的事情便简单了。朕这边让人专门处理此事,汗王那边派个能做主的过来,之后便让他们商量着拿出章程,最后朕与汗王一起来看看成果便是。”
“便让纳星来负责这事情。”处月笑着道,“我们突厥人没有你们代朝的官员那么好说话,得是要有个压得住阵的,否则底下那些人就要乱来。”
赵如卿笑道:“自然是可以的,朕便让黎薛他们来处理此事,他们之前也去过突厥,了解你们的风俗民情,便不会有什么误会了。”
赵如卿和处月不过三两句就确定了的事情,过了两日才从朝堂传到了市井当中。
不过到市井当中时候,最关键的边镇边防的事情已经被模糊忽略,所剩下的便是过几个月回鹘会有使团来,朝廷如今是鼓励往西域经商,一时间商人们倒是都精神一振,琢磨着是不是有机会可以大赚一笔了。
而与这些繁荣喜悦相对比的,便是翰林院中的愁云惨雾了。
顾兰之入了翰林院之后,先是派了年轻的学士去太学去一边教学一边整理教义,另一边则是让翰林院上下都开始准备往全国各地去监督讲学授课了。
本朝翰林院司草拟内制之职之外,另外便是编纂文史,稽查官学功课,另外便是之前赵苍在位时候讨论过是否要让礼部把科举的一部分职责也交给翰林院来执掌。
其中那个稽查官学功课,便是翰林院的一大职责——尽管在之前翰林院并没有在这一条上太过于用心,而是努力在往赵如卿身边和弘文馆争夺皇帝近侍的地位。
这一职责说起来简单,也不过就是考察各地的官学的教授情况,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
代朝有多大?底下有多少个州?每个州底下又有多少郡?每个郡下面的官学是不是真的有?倘若是有,又有几个人在里面上学?若没有人上学,为什么那些人都去了私人的书院而不去官学?若不去官学,那每年每个州郡往上报上来的各种赋税金额里面,为什么又有官学那一条?如果出了问题,是不是就是翰林院的失职?
问题有这么多,翰林院就是算是想管,也不敢贸然伸手,里面那盘根错节的关系,哪里是他们这些只想着做皇帝近侍的学士们能理得清楚还能处理得当的呢?
故而从前这一职责只是随口提一提,向来是没有人当真的。
谁知道这顾兰之来了翰林院,不多时便把这一条给提了出来,不仅提出来,还非常迅速地把全国各州各郡的情况都列出来,接着便给他们每个人都分派了任务,让他们在两个月之类先把今年的情况弄清楚汇总上来,若有疏漏,便要惩罚。
他们倒是有心和顾兰之说说此事的不可行,但顾兰之却一下子把他们都堵了回来。
顾兰之道:“如今太学开了书斋正在教百姓识字,将来京畿各处的私学也都是要跟着一起教授的。京畿各处书院跟上,再接着便是全国各州郡的官学首先要开始做到这样教授百姓识字的指责,倘若连各州郡官学的情况都弄不清楚,到时候政令如何下达?难道圣上的政令是只打算在京城昙花一现么?”
这话堵得他们无话可说,便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任务接下来了。
接了这任务并不代表他们就此认命,他们私底下便开始想办法是不是能把顾兰之从翰林院赶走,正大光明赶走大约是不行的,于是就只能想一些阴私法子——比如来挖掘一番他从前做过什么污糟事情,是不是可以翻出来大书特书,是不是能让御史参一本,是不是能让皇帝直接把他贬官?
一番挖掘之后,他们便是大失所望——顾兰之可以算是清清白白,并且无可挑剔,从魏朝到代朝,他便是什么污糟事情都没做过,行得端坐得正,就连之前他们以为他去工部做育种时候或许会有一些可以拎出来说的劳民伤财都找不到,唯一大概可以拿出来说的便是他的生母曾经是魏朝永王的侧妃,之前在京中似乎做过什么里通外敌的事情。
但……他的生母后来据说是已经逃走了,已经不在京城太久,他们想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似乎都显得太过于牵强。
而就在一行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忽然有人拿出了个颇有意思的事情说道:“倒是还找到一件,他之前收过齐国公府送过去的几个奴仆,后来是送到永安寺去了。”
“送永安寺?为什么是送去了永安寺?”旁边的人来了兴致,“这其中是有什么秘密么?”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