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前任“诈尸”
只能说陈晓月太倒霉了,之前田大花见一个人说一下陈晓月的分数,陈爱国又去外面宣传了一番,没几个人不知道陈晓月的分数。
后面陈忠国又到处显摆张友迪是县第一,这分数自然也是闹得很多人都知道,同一时期的两个大学生,会被人拿在一起比较很正常。
村民嘴里都是没把门的,说话声音也不小,可怜陈晓月,有时她就在旁边,听着村人拿她和张友迪比,心里有气也只能憋着。
陈晓月现在只期盼着录取通知书快点下来,她想尽快上学,不想留在白石村,听着别人把她和张友迪放在一块比。
她在家里待着也不舒服,因为没考过张友迪,陈晓月这个未来大学生在田大花心里的地位急速下降,田大花时不时拿话刺她一下。
家里兄姐,也不像以往那样看重她,事事以她为重,这些落差,让陈晓月更想脱离家庭。
因为陈记食品厂,张友迪在白石村人心中的名望本来就高,现在又考了个县第一,就更了不得了,现在谁看到张友迪,都要夸两句。
就连大队书记,现在看张友迪都比以前笑的更慈祥了,这可是县第一啊,未来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
现在最淡定的人就是张友迪了,她这个分数上k大是稳稳的,就等录取通知书了,在这之前,她要把食品厂的事理顺了。
之前答应过给村人培训怎么做小摊贩,这两天培训课可以安排了,除了本村的人,还有外村的人来打听这事。
这次受了灾害的不止是白石村,这附近的村落都受了影响,但他们没有白石村这么幸运,村里有个陈记食品厂。
陈记食品厂在周边村落小有名气,不少外村的人都羡慕白石村人,为此,好多有到了婚配年龄子女的家庭,都会优先考虑白石村的青年男女。
陈记食品厂在白石村招工的事,外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羡慕不来的,但陈记食品厂扶持村人做生意没有名额限制。
一些不甘于一辈子种地为生的人,起了做生意的心思,便来陈记食品厂打听这事。
张友迪当然不会像对待白石村的人那样,又是给赊账又是给退货的,陈记食品厂能力有限,她只能在价格上给到一样的优惠。
对于来咨询的人,张友迪很耐心的解答,不夸张也不欺瞒,做生意有风险,一些只想只赚不赔的人后退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想尝试。
张友迪统计了想做摊贩的人数,跟他们说了培训课的时间,加上白石村想尝试的人,一共有二十七个人报名了培训课。
张友迪知道,这二十七个人不可能所有人都会成功,她希望自己的培训课能让更多的人的成功。
因为上培训课的对象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村民,有不少人连字都不识几个,张友迪为了让他们能听懂,花了不少时间去备课。
上培训课的教室借用了村委会的办公室,这是帮助村民致富,大队书记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上课那天,陈忠国等人也跑过来旁听,自家闺女给这么多人上课,多有面子的事,陈忠国当然不能错过。
陈老大这天连卤味摊都没去支,一家人齐齐整整来听张友迪讲课,本来一家子算是过来加油的,但没想到一天下来,还真学了不少东西。
“听了大姐说的,我觉得我也可以去摆摊做买卖。”
赵玉珍小声和陈老大说。
张友迪除了讲了很多干货,还让众人一个扮摊贩,一个装客户,一对一演练怎么卖货。
培训课结束后,众人都自信满满,对于做买卖充满了希望,第一次拿货的时候,不少人想多拿点货。
虽说众人多拿点货,对于食品厂来说是好事,但张友迪花了这么多精力,不是为了做一锤子买卖。
众人都是第一次买卖,货备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张友迪亲自给众人列了一份备货清单,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各类产品比例不同。
比如去学校门口摆摊的摊贩,像辣条可以多拿一些,小孩子爱吃,价格便宜,学生也买得起。
“做生意真是一门学问,要不是听了晓慧的课,我以为就是收钱找钱的事,从来没想到这么多。”
方大妹私下和陈忠国说道。
她在陈记糖铺几个月,感觉卖货很简单,别搞错了商品价格,收钱找钱别弄错了,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多学问。
方大妹现在想来,若是张友迪去陈记糖铺售货,营业额肯定比她和周小青要高。
“那是,若是这么简单,那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吗,还是咱们家晓慧聪明,小小年纪就会给人当老师。”
陈忠国忍不住骄傲。
培训课结束了后,食品厂的生产正常进行,张友迪对食品厂的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出入库的表格,从原来的基础版升级了。
出入库产品的数量、时间、价格、负责人员等,都要详细填写,这样哪怕张友迪平时不在,看到这个报表,也知道食品厂的情况。
涉及财务的事,责任到每一个相关人员,现在食品厂规模比较小,让陈忠国监督还可以,等规模再扩大,就要聘用专业人员管理财务和人事。
食品厂的事告一段落,张友迪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开学前,先去庐市租房子,她和方大妹沟通过了,想让方大妹带着敏敏住到庐市。
方大妹本来还想着回舒县的陈记糖铺,这几个月下来,她还是挺喜欢售货员的工作,让她有成就感。
但张友迪打算在庐市再开一个陈记糖铺,方大妹也可以去庐市糖铺帮忙,这让方大妹最后一点犹豫都没有了。
从舒县到庐市,算是升职了。
唯一不高兴的是陈忠国,老伴之前住县城已经够远了,现在又跑到庐市,白石村和庐市距离,不是他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的。
不过为了闺女,陈忠国只能忍了,想到闺女大学得上四年,老伴至少要在庐市四年,陈忠国便琢磨着后面要不要跟着去。
现在肯定不行,一方面是队长的职务,他不能长时间离开白石村,另一方面,现在食品厂还需要他呢。
这边张友迪录取通知书还没有等下来,倒等来了不速之客。
自王杏上次离开后,张友迪已经好久没见过王家人了,每天忙忙碌碌,她都快忘了前夫这一家子了。
话说上次王杏把张友迪的话带回去,王家成铁了心要娶个比张友迪更好的姑娘,让张友迪后悔拒绝复婚。
以往王家成打工赚回来的钱都给朱琴芝,但现在王家成要娶新媳妇,朱琴芝老两口拿不出来钱,让王家成心里很不舒服。
后面王家成出去打工赚的钱,不会再全部给朱琴芝了,他要为自己考虑,他要存钱盖新房娶媳妇。
张友迪要是知道这事,肯定要嗤笑王家成,以前是乖儿子要孝顺父母,现在离婚了,倒是知道把钱攥在自己手里。
朱琴芝本是绝了把前儿媳找回来的心思,可耐不住张友迪的消息不停的传到双河村,尤其是今年天灾,导致地里收成降低。
王家几个人本来就不勤快,唯一勤快的王杏,自从上次听了张友迪的话,也不像之前那样唯母是从。
这次雨灾,王杏自家地里的活都来不及干,哪有余力去娘家做老黄牛,以至于,整个双河村,受灾害最严重的就是王家成一家。
这次陈记食品厂扶持村民做买卖,就有双河村的村民加入其中,这个村民把自己在陈记食品厂的所见所闻都说给家里人听。
尤其是听了张友迪的培训课,这个村民心里十分信服张友迪,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把张友迪美化了很多。
什么陈记食品厂规模大、员工福利好,白石村的人太幸运了,厂长张友迪是文曲星降世,考了县第一,马上就是大学生。
事是有这么回事,但这个村民说的很夸张,他的家人再跟别人说,又带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最后在双河村的众人心里,这个王家成的前妻,现在是无人可比的优秀,自有好事者把话说到朱琴芝耳里。
“哎呀,那个朱婶子,你那个前儿媳现在可厉害了,开了厂招了好多工人,可有钱了,现在又考上了大学,你说有这样的儿媳,那做梦不是都要笑醒了。”
“朱嫂子,你家老大怎么想不开要离婚呀,你之前那个儿媳要是还在你们家,你们老两口现在就可以跟着一起享福了。”
“弟妹啊,不是我说你,这么好的儿媳你们都不珍惜,现在让白石村的人占了便宜,一个村的人都是工人,可比我们种地赚钱。”
“”
这些天,朱琴芝听到的都是这话,一个人跟她说,她还不相信,现在所有人都这么说,朱琴芝也觉得自己错失了大福气。
朱琴芝特地找了那个依靠食品厂做买卖的村人,对方是一个劲的夸张友迪,夸的朱琴芝恨不得马上把这个金疙瘩前儿媳弄回来。
朱琴芝脑子不好使,但小儿媳韦丽是个有脑子的,看着自家婆婆恨不得立马去把前大嫂接回来,她立马阻拦了。
上次小姑子去都没有成功,她婆婆跟前大嫂恩怨那么大,人更不愿意回王家了,一日夫妻百日恩,韦丽认为还是让王家成出马更靠谱。
于是,在外打工的王家成,被紧急叫回来了,便有了王家一家人来陈家二房这事了。
王家众人来的时候,家里只有方大妹、赵玉珍和敏敏,可怜敏敏在自家门口玩耍,被一个老婆子抱在怀里,心肝宝贝的叫着,吓得不轻。
敏敏离开王家的时候,还没过两岁的生日,这八个多月没见,哪还记得朱琴芝等人,当场就给吓哭了。
方大妹连忙从朱琴芝怀里抢回外孙女,轻拍敏敏的后背轻声安慰。
朱琴芝见状,脸上强装着笑,心里却在暗骂,果然是个赔钱货,太让人讨厌了。
一旁的王家成望着大半年没见的女儿,可怜兮兮的哭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亲家母,这小丫头一段时间不见,变娇气了。”
朱琴芝一开口就引战,气的方大妹翻白眼。
“可别,咱们两家没有关系了,我可担不起这一声亲家母。”
方大妹毫不客气的说道。
赵玉珍听着外面的动静走了出来,刚好听到自己家婆婆说的话,便猜到对方是什么人。
“亲家母,这话”
朱琴芝话说到一半,就被韦丽打断了。
“阿姨,过门就是客,何况咱们家大哥是敏敏的亲生父亲,有什么话我们进屋好好说,别吓到孩子,也别让外人看了笑话。”
韦丽挺着六个月的肚子,笑着说道。
她倒不是故意要抢朱琴芝的话,只是她了解自家婆婆的性子,对方这一出口肯定没好话,他们是来求和,不是来吵架的,韦丽不得已才打断朱琴芝的话。
但朱琴芝的脑子可想不到这些,恼怒的瞪了韦丽一眼。自从张友迪离婚后,她跟韦丽这个小儿媳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尤其是韦丽怀孕后,重活一律不干,朱琴芝觉得她是躲懒,哪个女人没生过孩子,偏韦丽娇气,尤其是对比前儿媳,那是怀着孕地里的活也没少干。
但不管朱琴芝怎么说,韦丽一句话就反驳了她,她的前大嫂就是因为怀孕干重活导致二胎夭折了,她才不会冒这个险。
主要王家明不像王家成,他是站在韦丽这边的,朱琴芝再怎么不高兴也没用。
方大妹看到说话的韦丽挺着大肚子,倒不好拿话去刺激人孕妇,万一出事了可不好搞,便让赵玉珍去厂里喊闺女回来。
张友迪听赵玉珍说王家人来了,先是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等意识到是前夫一家,眉头紧皱。
她曾经听过一句话,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为啥王家成不能做个合格前任,这个时候诈尸,真是浪费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