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早朝,意外来使
四更天。
龙正天早早的穿好龙袍,坐上了龙撵,便前往去早朝。
“臣跪请陛下迁都。”
“如今金城已失,北方门庭大开,楚军长驱直入,目前已至邻城,距离首都不过百里之余,为了陛下和江山社稷的安危,还请陛下迁都。”
“兰州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此乃迁都的不二之选,愿陛下能为了江山社稷考虑,迁都至兰州。”
随着这位大臣说完之后,又有一大群大臣,齐齐的跪倒在大殿之上。
“愿陛下为了我大魏江山社稷考虑,迁都至兰州。”
“愿陛下为了我大魏江山社稷考虑,迁都至兰州。”
“愿陛下为了我大魏江山社稷考虑,迁都至兰州。”
见到这种情形,龙正天心中冷笑不已。
“你们这些宗族就这么急不可耐吗?逼宫?”
还不等龙正天回应。
自众臣之中便走出一位老者,先是对着龙正天拱手拜了一拜,随即用手指着刚才说话的那位大臣,痛骂的。
“吏部尚书,你这是在干什么?是在向陛下逼宫吗?你当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陛下,在座诸位有谁不知兰州早已是你们宗族的地盘了。”
“倘若陛下真的迁都至兰州,到那时陛下还真的是陛下吗?我看你们这哪里是为了江山社稷,你们这明明就是是想谋反呐。”
“你……你血口喷人。”
那名吏部尚书,当即怒目而斥。
而这名老者却是丝毫不再理会他的,紧接着自顾自的说道。
“况且首都乃是国之命脉,怎可如此轻易的说迁就在迁?再者说了,距离大战仍有10年有余,楚国他就算打到了京城外面,他也不敢踏进这京城半步。”
“所以臣斗胆,请陛下严惩吏部尚书,及其余党。”
随着这名老者说完,便也跪在龙正天面前,与其一同跪倒在地的也有十余名官员。
“请陛下严惩吏部尚书,及其余党。”
“请陛下严惩吏部尚书,及其余党。”
“请陛下严惩吏部尚书,及其余党。”
……
而一旁的吏部尚书也是赶忙一边磕头一边说道。
“冤枉啊,陛下,冤枉。”
“臣绝对没有这种心思,臣之所以主张迁都,完全是为了陛下以及江山社稷,考虑啊。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么多。”
“还请陛下明鉴。”
龙正天微微伸出双手示意群臣安静,随后便说道:“好了,张老将军说的此言在理,迁都一事到此为止。”
“现在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楚军。”
“诸位爱卿有何高见啊?”
“这……”
一时间,整个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行了,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什么高见,那便退朝吧!”
随后龙正天有些扫兴的摆了摆手,示意众臣可以退下了。
而他自己则是从龙座上站起来,正打算离开。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忽然闯进朝堂。
单膝跪地,抱拳对着龙正天说道。
“陛下,汉国来使,已在大殿之外等候。”
听到这句话,龙正天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汉国使者,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派人来我魏国想干什么?”
原本就打算退走的,群臣听到这句话,脸上皆露出疑惑的神色。
不多时,那名老者便又走出群臣之列,对着龙正天拱手一拜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应当见见这个汉国使者,毕竟汉国乃是顶尖大国,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得罪,倘若此时能够得到汉国的帮助,到时击退楚军也是绰绰有余。”
龙正天缓缓点头,也觉得有些道理。
随后便吩咐道。
“传汉国使者。”
随着龙正天话音落下,身旁的吴公公当即高声喊道。
“传汉国使者觐见。”
“传汉国使者觐见。”
“传汉国使者觐见。”
……
不得不说古代是真的牛逼,就这回音技术搞的是杠杠的。
不多时,那名汉国使者便在士兵的带领下走入了大殿。
那边使者进来之后,先是看了左右看了看群臣,最后看了一眼龙座之上的龙正天。
随后双手抱拳,微微鞠躬的说道。
“汉国使者,苏武见过魏国皇帝。”
龙正天微微点头,随即便问道。
“不知上国使者此次来访所谓何事?”
“我看国主也是一个爽快人,那苏某人便直说了。”
“此次苏某前来,正是奉了我大汉皇帝之命,前来帮助魏国渡过此次难关。”
“陛下听闻,楚国联合燕国一同进攻贵国的消息后便马不停蹄的派遣苏某前来与国主商量合作一事,可没想到,楚军的动作会如此之快,竟然这么快就马上要打到贵国的首都了。不过幸好还是赶上了。”
等到苏武说完之后,龙正天脸上露出了一抹惊异的神色。
“ 欧,这么说,上国早就已经知道了燕国和楚国联合了。”
苏武点了点头。
“不知上国想要怎么合作呢?据朕所知,无论是江土人名还是宝物,都没有上国能够看得上眼的呀?”
苏武微微一笑。
“其实也没什么,这些国主答应我们大汉三个条件,到时我们大汉便会派兵帮助你们击退楚军。”
“那具体是什么条件呢?”
龙正天心中更加疑惑。
苏武笑而不语。
见此龙正天,当即就明白了,大汉这是想让魏国听从汉国三次命令,以此来换取大汉对楚国出手的代价。
略微沉思片刻,龙正天缓缓的说道。
“要不还请上使小住几日,此事朕还要与文武百官商讨一番再给予答复,可否?”
“这是自然,不过苏某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此番也只有三天空闲时间,还望国主早做打算。”
随后便在一名太监的引领下,住进了旅店。
等到苏武离开之后,龙正天看向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
“ 诸位爱卿对此次汉国来访,有何看法?”
“这……”
“臣以为,应当与汉国联合。”
随着这句话被一位大臣说出,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顺应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