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内应
其实,契丹人自身面对的外部环境并不好,甚至是十分恶劣。
虽然和世仇女直人结盟从大周手中夺占绝大部分辽东地区,但是双方很快就因为各种原因闹翻。
辽阳城内契丹人和女直人一场混战,双方都死伤惨重,虽然暂时讲和并以新城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但是他们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和平,双方早晚要再次兵戎相见。
契丹人看似获得了辽东最大最富庶的地盘,换来的却是四面皆敌。
北面有死敌女直联盟部落,西南面有大周辽东边军,南面有数万青州军枕戈待旦,东面则有高丽人冒出来。
武丰在请示武安后,就有了联络周军和女直人的打算,这跟武安的计划是不谋而合。
只是如今北面女直人因为契丹人阻隔和青州军不相连,一时间联络不上,只能把目光放在大周边军身上。
武丰并没有对辽东边军期待太多,只是想让他们袭扰契丹人。
只是看杜白的脸色,明显武丰想的太好了。
杜白气道:“那些球囊的怂货,早就被契丹人吓破了胆,派去的人回来说,边军主将对于双方结盟的意见模棱两可,说话云里雾里的,最后提出让咱们供应他们一部分粮草兵器。”
“真是白日做梦!咱们眼下还短缺呢,哪能白白送给那些废物。”
“依我看,他们就是想骗取咱们青州的钱粮,至于联合作战一事,怕是咱们的一厢情愿!”
“鼠目寸光!”
武丰听完也生气道:“这些贼杀才,不干事还想要好处,真是好大的嘴脸。”
“惹急了老子,直接带领军民渡海回到青州,让他们独自面对契丹人,看他们怎么死!”
虽然不对边军起太大的希望,武丰心里还是有些窝火。
气话说完了,武丰仔细想了想,琢磨道:“那些残兵败将怕是乐于见到咱们和契丹人厮杀……”
越想越觉得可能,边军那些将士被契丹人和女直人联合打败,那是因为大部分兵力被调回内地平乱,他们还是有相当战斗力的,并不是内地那些羸弱的禁军和厢军可比。
现在有青州兵主动和契丹人大战,他们自然十分高兴。
反正对于洛阳朝廷来说,青州贼和契丹人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青州贼对洛阳的威胁更大一些。
最起码契丹人一时威胁不到关内的统治,青州军却是有能力也有野心改朝换代的。
而且武安来信告诉过武丰,朝廷有人主张尽弃关外之地,将所有边军百姓撤回到关内,集中兵力对付叛乱的藩王和流民。
只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官员被御史清流骂了个狗血淋头,不久就被罢免官职,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提起此事。
根据洛阳传回的信息,重兴帝暗地里也同意这个建议,只是眼见很多官员反对,只能作罢。
虽然明面上打消了这个念头,私底下却是派人去辽西,想要辽东边军主动放弃辽西走廊。
只是辽东很多边军士卒亲属都在那里,根本不想丢弃祖宗的土地,直接拒绝了,尤其是那些辽东军将,更是言辞激烈,誓言要跟辽西共存亡。
悲壮的口号喊的震天响,实际上辽东军将是为了自身权益。
辽西走廊大部分土地都在这些军将手中,他们若是撤回到关内,全部财产都会失去。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根基在关外,若是听从朝廷的建议军民全部搬迁到山海关内,他们的势力必定会大减。
再者如今朝廷的状况根本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钱粮安置他们。
当然这也跟契丹人把进攻方向转向南面的青州军有关。
如今有青州军主动挡在前面,除非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不然辽东边军是不会轻易内迁的。
<tt_keyword_ad data-title="游戏"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13"></tt_keyword_ad>几种因素相加,边军上下几乎是全体反对,这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辽东边军既然帮不上忙,武丰只能再次派出使者去联络北方的女直人,同时抓紧时间整军备战。
武丰不是不知道外力只能借助一下,关键还是凭自身的实力去应战。
只是他见不得自己在这边和契丹人血拼,其他势力躲在一旁惬意的看戏。
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又憋气。
最好是引诱边军、女直人和高丽人全都加入这场混战,那么谁也不能不劳而获。
……
与此同时,辰州城北一处偏僻的宅院内,十几个身穿戎装的士卒正在房间内窃窃私语。
同时大门外面还站着一个人放哨。
武安担心的不错,契丹人几次被打败,眼见正面一时无法战胜青州军,就秘密派出归顺汉化的契丹人,让他们加入青州军,伺机献出城池。
这批人因为无论口音还是装扮都跟关外的汉人没有区别,又编造了全家被契丹人杀害的凄惨遭遇,加上他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身体强壮的汉子,有的本身还是辽东边军。
来到辰州城后,凭借优秀的自身条件,很快就被青州军选中,做了招募的新卒。
他们潜伏下来后,并没有急着搞破坏,每日辛苦的跟在青州军派出的教头训练,静等上面的命令。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青州军不知什么缘故,正在逐步彻查新招募士卒的底细,尤其是那些祖上是契丹人的士卒,上面询问的很仔细。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惊怕。
趁着军营放假的机会,十几个内应偷偷的来到领头的宅院商议。
在青州军进入辰州城前,因为惧怕契丹人屠城,城内的官吏士卒百姓全都往南逃难,辰州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武丰率部大败契丹兵后,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并没有回来,因为他们都不傻,知道辽东以后再也不太平了,何况辰州还是两军对垒的前线。
许多颇有家资的官商全都渡海逃到青州,甚至有的人从青州坐船在逃到看起来相对稳定的南方一带。
至于那些普通的百姓,身家全都没有了,除了少部分到了青州外,其余大部分只能留在辽东半岛南面一些州县,甚至远离海岸的海岛了也住满了。
城内百姓逃离后,空出了无数房屋,正好青州军士卒可以住下。
好的房屋当然由青州老兵优先挑选,在辽东的新卒居住环境较差一点。
内应头领就被分配了一处位置较偏的宅院,他一人当然不能独占整个宅子,另外还有五六个人一同居住。
除了一人同是内应外,其他人也都是辽东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