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下山,你把主角的爹妈全废了 > 第129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

第129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知去疾以为,我如今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曹超笑眯眯地问道。

    他想看看这位历史上的秦国右丞相究竟有几斤几两,以便安排对方的职位。

    冯去疾低头思索一阵后,便径直说道:

    “君上既然询问,那就恕属下直言了。

    “君上如今非兵不利,非将不勇,而在于名分耳!”

    此话一出,一旁的朱英顿时变了脸色。

    而曹超却仍旧泰然自若,淡淡地说道:

    “去疾不妨直言。”

    “诺!”

    冯去疾咬了咬牙,开弓没有回头箭,把心一横便索性将事情说开。

    “君上如今虽然功勋卓著,然而却并非石家的继承人。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不利于主公将来的发展,也会让手下将士人心浮动。

    “所以属下要劝主公尽早确立名份,以安众人之心。”

    静,死一般的寂静。

    一旁的朱英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看向冯去疾的目光多了些复杂的神色。

    这小子也太敢说了。

    不过也不得不佩服对方的勇气,事实上这事朱英早就看出来了,但因为摸不准曹超的态度所以一直不敢跟对方提起。

    “那去疾以为我当如何做呢?”

    曹超的声音仍旧平淡,丝毫听不出有任何的波澜。

    “上中下三策。”

    此时冯去疾倒是淡定了起来,毕竟话都说开,再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愿闻其详。”

    “下策,流放,找一个偏远的地方安置石夫人母子,再派人监视。”

    曹超摇了摇头:“那中策呢。”

    “中策,杀,永绝后患!”

    “嘶~”

    朱英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这小子如此大胆。

    难道这人不要命啦?

    他忍不住看向曹超,却发现对方的神态仍旧不变。

    “那上策又如何?”

    “上策嘛,那就是联姻!

    “正所谓兄终弟及,这在南中本来就是传统,君上可迎娶石夫人,并将兄长的孩儿视若己出。

    “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名分问题,又可赢得美名。”

    冯去疾胸有成竹地说道。

    又是一片沉默。

    良久后,

    “哈哈哈!”

    曹超忽然笑了起来:“今日我方知去疾之待我之一片赤诚。

    “不错,我很欣赏你!”

    笑罢忽然脸色一肃,郑重地说道:

    “从今日起,封冯去疾为右军师,同时升朱英为左军师!”

    朱英和冯去疾齐齐身体一僵,旋即心头大喜,连忙躬身行礼。

    “谢过君上!”

    两人心里都清楚,曹超虽然嘴里不说,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他会采用冯去疾的建议,很快便要为自己正名。

    不过这些话只能意味不能言传,两人都是搞政治的一把好手,自然是心照不宣。

    于是君臣三人聊了很多,曹超索性也将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告诉了冯去疾。

    冯去疾这才知道曹超为何迟迟没有正名的原因,顿时有些尴尬。

    不过尴尬来得快去的也快,随着话题的深入,冯去疾和朱英的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两人大有一种相识恨晚的味道。

    看着佩佩而谈的两人,曹超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还是要想好该如何招募人才。

    曹超脑海里不由闪过好几个念头,却都被他给一一否决了。

    科举制、找贤馆、亲自去寻觅人才等等手段在曹超看来都不可用。

    哪怕他将来娶了嫂嫂,成了正经的南中霸主也没用。

    毕竟南中太偏僻了,在中原人眼里就是一帮蛮夷,曹超的名声又不显,又岂会有人才愿意前来投奔?

    就在这时候,忽然脑海里闪过一个想法,曹超顿时眼前一亮。

    “对了,还有儒家!”

    那可是人才的聚集地,要是从里面拐几个人才过来不就行了吗?

    想到这,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在曹超的脑海里成型。

    “君上为何发笑?”

    就在曹超想入非非的时候,耳旁传来冯去疾的声音。

    曹超愣了愣,这才回过神来,见两人都看向自己,于是便哈哈一笑。

    “我在想,明日是时候出兵剿灭那庄魁了。”

    朱英:“!!!”

    冯去疾:“!!!”

    ……

    秦国,咸阳

    今天的章台宫内十分安静,气氛压抑,仿佛有一层厚厚的乌云压在众人头上,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不安的神情,唯有一个人例外。

    嬴政正端庄在王位上,气度从容,淡淡地说道:

    “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华州、郏州相继失守,太原郡,三川郡尽去,王龁、蒙骜已经退回到了函谷关固守。

    “诸位有何计退敌?”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整整两三百人的朝堂竟无一人说话,所有大臣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

    这次战败影响实在太大了,整整二十万大军损失了十二万人,只有八万逃了回来。

    要不是有函谷关这道天堑,恐怕六国联军早就长驱直入打到咸阳了。

    见没有人说话,嬴政首先看向了阳泉君芈宸

    “阳泉君,此前我大秦与赵、韩两国的交锋就是源于你提议的出兵上党郡,不知道现在你有什么办法退敌?”

    “这……”

    阳泉君急得满头大汗,却一时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事实上他这回也是损失惨重,王龁的败退意味着太原郡全面陷落,之前派出去的心腹或死或俘,逃回来的只有少数。

    楚系在这一场战役中可谓是损失惨重。

    可他能说什么?

    他什么都不能说,还要遭来嬴政的质询,实在是憋屈至极。

    下一刻, 嬴政又将目光落在了吕不韦身上。

    “仲父,此前我大秦与魏国的交锋源于你的提议,现在大秦身处存亡之秋,一切就拜托仲父了。”

    “这……”

    吕不韦也很郁闷。

    他虽然没有将手下安排到魏国,可他的封地三川郡是在函谷关以东啊!

    如今王、蒙兵败,函谷关以东全线沦陷,吕不韦成了没有封地的侯爵,也实在是够憋屈的。

    如今嬴政还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在了吕不韦的身上,让他备受煎熬。

    “老臣,遵命。”

    见吕不韦低头领命,嬴政嘴角泛起一抹微不可查地的冷笑。

    退朝后,嬴政往御书房走去,身旁的盖聂忍不住提醒道:

    “大王,吕不韦一介文臣,让他去与六国交锋,会否有风险。”

    嬴政摇头轻笑:“无妨,我大秦有函谷天堑,六国打不进来的。

    “这次就让寡人好好看看仲父手底下到底有多少实力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