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 章豆芽火了
“一种蔬菜,叫豆芽,口感特别好,我们带有炒好的豆芽,大伙可以来市场试吃”。
百姓们一窝蜂的跟在三轮车后面朝着市场走去。
市场太挤,三轮车进不去,只能停到市场门口。
张俊谦开口说道:“豆芽,免费试吃,想试吃的请排队”。
很快李婆子与王婆子面前排起了长队,试吃的人太多,
只能用牙签,1人1根豆芽,就这样,还有很多人没吃到。
吃过的老百姓无一例外都说好吃。
“谦少,豆芽怎么卖”,
“谦少,绿色的好吃还是黄色的好吃”,
“豆芽除了炒,还能怎么吃”?
……
张俊谦耐心的说道:“两个铜板一斤,绿色的是绿豆芽,黄色的是黄豆芽,两种都好吃……”
“我要2斤”,
“给我来5斤”,
“帮我称1斤”,
……,……
宜百鲜酒楼的采买排队买了10斤豆芽,回到酒楼就让大厨炒一盘来试吃。
他端着大厨炒好的绿豆芽与黄豆芽来到柜台对掌柜的说道:“老朱,快尝尝”。
朱掌柜笑着说道:“老王,你又淘到什么好东西”?
边说边拿起筷子夹了一夹绿豆芽塞进嘴里。
“这是什么,吃完嘴里还有清香味”?
王采买说道:“豆芽,在市场看见谦少,亲自在那里卖,我试吃后买了10斤”。
朱掌柜问道:“多少钱一斤”?
“不贵,两个铜板一斤”。
朱掌柜连忙说道:“10斤不够,快,快,你再去市场看看,还剩多少,全部都买回来”。
他很快就估算出一斤豆芽能炒出一大盘,一大盘卖十文,二十文都不贵。
王采买很快去而复返:“老朱,已经卖完了”。
朱掌柜说道:“咱们去办事大厅买”。
想着张俊谦出面,豆芽应该是办事大厅进回来的。
朱掌柜两人在办事大厅接待处,要求购买豆芽,
把接待处的办事人员搞得一愣一愣的,他并不知道什么东西是豆芽。
朱掌柜郁闷的说:“谦少亲自在市场上卖豆芽,你们竟不知豆芽为何物”!
接待处的办事人员说道:“你们在这等一等,我去问问国主”。
听说有人来办事大厅购买豆芽,张宏武笑着说道:“小王,豆芽是我家夫人刚捣鼓出来的一种蔬菜”。
心里好笑,俊熙几人居然舍得下脸面,去市场上卖豆芽。
“小王,告诉酒楼掌柜,想要豆芽去我家找夫人”,张宏武说道。
李婆子听见院外有人敲门,走出厨房,打开院门,问道:“你们找谁”?
门外是宜百鲜酒楼的朱掌柜与王采买,朱掌柜笑着说道:“我是宜百鲜的掌柜,想买豆芽,国主让来找夫人。”
“进来吧,我去请夫人”。
李婆子让两人在前院等候,她朝杨小花的房间走去,
二进院里,正在数铜板的张俊谦几人也听见有人在敲门。
“夫人,宜百鲜酒楼想买豆芽”,李婆子边走边说。
杨小花笑了,第一天卖豆芽就有酒楼上门,开口问道:“家里还有多少豆芽”?
早上出门的时候家里留有豆芽,不过杨小花不知他们留了多少。
俊谦说道:“两个簸箕的豆芽,估计有50斤左右”。
杨小花说道:“俊谦,你去看看,咱们留十斤,剩下的可以都给他们,再想买豆芽要等7天左右”。
朱掌柜在杨小花家买到43斤豆芽,他笑嘻嘻的问:
“谦少,宜百鲜每天订购30斤,签个协议,我派人来拿,好吗”?
张俊谦摇头:“协议不需要,7天以后,豆芽会大批量的销售”。
打发走朱掌柜张俊谦回到杨小花的院里,将他与朱掌柜的对话告诉杨小花,
杨小花点头说道:“豆芽以后就是寻常之物,不用签协议,
俊谦,去办事中心找穆迅拿黄豆、绿豆,再让他找个宅院,安排人手,你教他们发豆芽,
俊熙,去买五十个簸箕,给俊谦送过去”。
兄弟俩点头应下,朝院门外走去,杨小花在后面喊道:“俊谦,等一下,拿两匹粗布过去”。
李涛把桌上的铜板装进袋子里,说道:“祖母,720个铜板,豆芽不赚钱”。
杨小花开口说道:“豆芽总共用了20斤豆子,黄豆、绿豆各10斤,豆子6文钱一斤,你先算算成本”。
李海脱口而出:“成本120文”。
杨小花笑着说道:“20斤豆子卖了720个铜板,加上刚才卖出去的40斤,80个铜板,总收入800个铜板,
除去成本120个铜板,利润还有680文,涛儿,现在你说这豆芽赚不赚钱?”
李海在旁边说道:“祖母,还有10斤,咱们留了10斤豆芽,你忘记算,利润7百文”。
李涛嘿嘿笑道:“赚,成本很低,利润高,很赚钱,而且还不费事,一个人轻轻松松就可以发几百斤豆芽”。
他没考虑成本,觉得几百个铜板少。
杨小花点头:“发豆芽就是第1天挑豆子的时候辛苦,后面几天,只需要早晚浇两次水”。
王婆子说道:“干熟了,挑豆子也很快,一个人一天能挑50斤。”
“夫人,冬天能发豆芽吗”?李婆子问道。
杨小花说道:“能,如果气温偏低,可以在房间里放一盆炭火”。
冬天新鲜蔬菜少,豆芽才真能算得上是新鲜蔬菜。
杨小花能够预想到豆芽在冬天销售的火爆场景。
张宏武回来就说道:“媳妇,已经有批发中心的人过来了,我让俊谦教他们做豆芽”。
转头对着李涛,李海两兄弟说道:“你们先回梨县,店铺已经装好,去办事中心找厅长,让他带你们去店铺,招工人、发豆芽,
俊熙兄弟俩要在商业城,教授各个地方来学习的人员,
除张氏商业城与商业城,其他五个城市的店铺,都由你们去招工人,发豆芽”。
杨小花说道:“顺便教工人制作红薯条,红薯条能当主食也能当零食。
任命一个店长,由他负责管理店铺。
等炸鸡店开起来,你们兄弟5人再抽签决定谁在哪个城市”。
杨小花继续说道:“武哥,红薯条的制作方法也交给批发中心,红薯条给它取个名字,叫甜干”。
红薯条顾名思义就是红薯做的,一斤红薯只要两文钱,一斤红薯条卖15文,听上去感觉太贵。
制作一斤红薯条最少要用4斤新鲜红薯,成本就要8文,卖15文根本不贵。
杨小花直接把红薯条改名甜干,这样就不用解释新鲜红薯便宜,红薯干贵的原因。
豆芽与甜干,同一天出现在各国各城市的市场。
豆芽清香,2个铜板1斤,价格便宜,很受老百姓的喜欢。
甜干作为零食,15个铜板1斤,并不算贵,一盒糕点最便宜也要20文。
糕点一盒只有七八块,很快吃完,
一斤甜干有很多根,又甜又硬,1根可以嚼吧很久。
孩子多的家庭,很快就发现买甜干比买糕点划算。
甜干很快风靡整个零食市场,很多糕果店的老板都去批发中心,想购买制作方法。
张宏武回家与杨小花商量:“媳妇,很多人想买制作甜干的方法,你说卖不”。
杨小花开口说道:“批发中心挺忙,甜干的制作方法有人感兴趣就卖,不过告诉他们,制作方法不买断,只要有人给钱就卖”。
张宏武犹豫的说道:“不买断估计不会有人愿意买吧。”
在他的认知里,商业城对外招加盟商,都是一个城市只招收一名。
有人给钱就把配方卖给他,一个城市也许会有几十个人会这种制作方法。
估计不会有人愿意接受这种购买配方的方式。
杨小花笑了笑:“一个城市最多卖50份配方,先到先得,每一份配方只卖5两银子,
虽不能买断,但得到配方的代价低,5两银子就能学会甜干的制作方法,相信会有很多人购买”。
张宏武在心里计算了一下,一个城市50份,能卖250两银子,比平时收加盟费还要高。
张宏武开口说道:“我这就去给他们发消息,试试能不能把配方卖出去”。
杨小花说道:“武哥,顺便告诉他们,如果有人想买豆芽的配方也是这样”。
张宏武开口问道:“也是50份不买断,5两银子一份,对吗?”
“是的”。
杨小花边说边跟着张宏武往外走,目送张宏武骑着自行车远去,
她敲开张兴毅与张兴忠的院门,吩咐几个小子明天过来,薯条与番茄酱还没开始学。
吃过早饭,杨小花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薯条与番茄酱的做法,李婆子两人已经学会。
李婆子带着张俊熙几人削了一盆土豆,边说边拿了个土豆在案板上切:
“俊熙少爷,你们照这样,把土豆切成方条”,
有切红薯条的经验,四人很快把一盆土豆照李婆子说的,切成方条。
放下菜刀,李海说道:“没红薯好切,好几次差点切到手指”。
李婆子说道:“李海少爷,红薯是熟的,切起来肯定比生土豆轻松”。
她从厨房拿出盐罐,说道:“土豆条放入盐水中泡半柱香功夫,然后捞出沥干水分”。
土豆条泡进盐水里,王婆子说道:“俊熙少爷,趁这功夫,你们把这盆番茄的皮剥了”。
李海拿起番茄就开始剥皮:“王婶,皮剥不下来”。
王婆子笑着说:“李海少爷,西红柿要用滚水烫一会,才好剥皮,厨房里有热水”。
等他们剥完皮,王婆子又让他们用刀把番茄切碎。
王婆子拿出臼杵,让他们把番茄砸成泥状,
说道:“把番茄泥倒进锅里,加白糖,熬煮”。
锅里的番茄汁越熬越少,一大锅汁浓缩成小半锅,看着番茄汁不停冒泡,
王婆子说道:“撤火,番茄酱做好了”。
张俊谦笑道:“番茄酱的做法真简单”。
听见王婆子说好了,李婆子忙道:“少爷们,快出来,土豆条可以捞出来沥水了”。
土豆条从水里捞出来,几兄弟跑回厨房,王婆子已经将番茄酱舀到盆子里,
李海用勺羹舀了一勺放进嘴里:“好吃,好吃,酸酸甜甜的”。
王婆子笑呵呵说道:“薯条蘸上番茄酱,更好吃”。
李海心急的冲着院里喊:“李婶,土豆条沥干水份没”?
李婆子说道:“行了,烧火”。
张俊熙照李婆子的吩咐,在锅中放油,李婆子把手伸在油锅上面,说道:
“手能感觉到热气,就可以把切好的土豆条,放进油锅里”。
张俊熙在李婆子的示意下,把土豆条放进油锅,
“俊谦少爷,少放些柴,火不能太大,用小火”。
土豆条在油锅里翻滚,变成了黄色随后变成了金黄色。
李婆子开口说道:“土豆条炸成金黄色,就可以捞起来控油”。
张俊熙把锅里的土豆条捞起来,站在旁边让张俊谦来操作,李海蹲在灶台下面烧火。
最后一个动手炸土豆条的人是李涛,他把炸成金黄色的薯条捞起来,
开口说道:“李婶,薯条做好了,对不对?”
李婆子笑着说道:“不是的,等土豆条放凉,还要再炸一次”。
张俊熙疑惑的问道:“李婶,土豆条我已经吃过了,炸熟了的,为么还要炸第2次?”
李婆子解释:“炸过两次的土豆条更酥脆”。
杨小花迷迷糊糊的听着他们的对话,直到几人把薯条与番茄酱端到院里石桌上,
空气里弥漫着薯条被油炸过的香气,她才睁开眼睛说道:“好香”,
一顿薯条蘸番茄酱,几兄弟把肚子塞得满满的,
李海瘫在椅子上说道:“哎呀,吃得太饱,今天晚上我不吃晚饭”。
张俊熙还惦记着配方:“你先给我说说薯条的配方,我把它记录下来”,
今天做了两样吃食,张俊熙怕把记混淆,干脆让李婶,重复讲一遍,
薯条的配方记录下来,又让王婆子给他讲了一遍番茄酱的做法。
他继续抄录,给其他三个兄弟都抄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