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时空,我和爷爷一起灭倭寇 > 第93章 废存之争赢赞誉(一)

第93章 废存之争赢赞誉(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且说岳震东招聘传统医药医生一事,顿时引起了热议。

    葵花党在北东地区不是有不超10人的办事处吗,一直盯着北东军包括裁军改革,重要人事变动和兵工厂的变化等一举一动,。尤其是年轻将领岳震东的一举一动,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岳震东为什么突然想起来招聘传统医药的医生?原来,蓝星纪元929年2月11日,姜日记政府卫生部的一些官员跳了出来,急不可耐地提出废止传统医学。

    其中的领头人物,葵花党的中执委委员褚汉奸语出惊人:“龙国卫生行政最大的障碍就是传统医药,如果不把传统医药取消,龙国就不能强大。倭国能强大,全靠维新改革。维新能够一新民间的面貌,就是废除传统医药。所以要卫生会议要拟订废除议案,交由政府执行。”

    除了褚汉奸,还有一个蓝星龙国后来的头号汉奸王卫精也极力反对传统医药。他曾说:“传统医药在科学上实无根据……本人主张根本废除国医国药,凡属传统医药不许领执照,全国限令停业。”

    众所周知,褚汉奸与葵花党的二号人物王卫精是“连襟”,娶的是姐妹,在龙国影响力不小。二人联手起来要废除,影响力极大。

    为什么他们突然提出废除传统医药?

    原来,乾朝晚期,由于抵抗侵略的战争不断失败,龙国变成了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各路外国人纷纷到龙国淘金,有的带着一幅悲天怜人的面孔来布道看病,把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洋医带入龙国,从而大行其道。不少龙国人也出国留学,一些人选择了学习洋医。

    这些人学了点外国的东西,却忘记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在龙国。把外国的东西当做宝贝,对传统的一切都否定,要全盘学洋人。

    其实,主要是这些国家培养他们做代理人,推销他们的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于是,这些人有了主子支持,回国后借助自身光环,混的顺风顺水,逐步掌握大权,开始打压传统医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

    蓝星纪元925年,传统医药界谋求将传统医药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洋医界抵制而流产。此事导致两大阵营关系迅速恶化,水火之势渐成。

    这次120人大会的参会者全是洋医,没有一个传统医药界代表。提出废止传统医药提案的,是著名洋医、留学倭国的海归余云岫。

    余在这个《废止传统医药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中拟了六条。主要是:传统医药必须登记;传统医药必须接受补充教育,合格者发给证书方能行医;补充教育实行五年,到929年—933年后不再训练;禁止成立传统医药学校。

    按这个提案,传统医药将在五年后后继无人,自然消亡!

    按照他们提案中的说法,“传统医药”是旧的,“旧”字等于先出一招,让传统医药戴上陈旧、落后的帽子。传统医药界当然强烈反对这个叫法,称自己为“国医”。

    洋医们说传统医药是“旧”医,自己是“新”医,不愿意与“洋”字沾边儿,免得老百姓认为自己是“外来户”。

    大家在称谓上较劲,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才约定俗成,统称“传统医药”、“新医”。但是更多人还是喜欢称呼为“洋医”。

    提案上交后,姜日记政府的中央卫生会议上,15名委员投票。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卫生部长是行政人员,其他委员全是洋医。

    虽然这些人留学的国家不一样,分为多个留洋派,互相牵制、互相拆台,但对于传统医药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看不起,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这个荒谬、激进的议案获得全票通过。

    正如《龙国的洋医派别与卫生事业的演变》一文中记述:“自从洋医输入龙国以后,学洋医者崇拜洋科学。洋医当中,不管哪一个派别,都是歧视传统医药的。……姜日记政权的中央卫生政权操在洋医们的手里,传统医药始终被排挤。”

    传统医药的代表人物“南张(张斋简)北施(施墨今)”驰名全国。据施的后代于易先生撰文回忆:“每逢开参政会时,总要爆发一场传统医药与洋医之争,拥护传统医药的一派,以孔庚为首,与排斥传统医药那派吵闹得拍桌而起,互相斥骂,最后无结果而散。”

    可见废存之争早已有之,并且早就如此激烈矣!这次不过是到了一个新的冲突高峰。

    官方要立法废止传统医药的消息一发布,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当时海市三个传统医药团体,正酝酿成立“海市传统医药协会”,公推丁英仲、谢恒利两位名医主持。文笔好的年轻传统医药医生陈仁存连夜抄写全国300多个县市传统医药团体或个人的通讯地址,忙到凌晨。

    会商之时,有同行提出:“我们要先在海市召集传统医药师及药店开一个大会,全体停业半天,举行一个海市医界联合抗议大会!”大家纷纷赞成。

    那天,医生、药店老板、药工一千多人,把仁济堂挤得水泄不通,气氛非常热烈。会议决定,传统医药界必须团结起来,开个大会商议章程办法,绝对不能任人宰割。

    3月17日,全国各地的传统医药代表汇聚海市,共计281人。蜀、秦、滇省的代表因路途遥远,时间赶不及,汇来捐款以示支持。

    大会当天,原计划海市三千家传统医药停诊,九百家药店停业,一同来共同商议对策。但考虑到海市总商会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把标语、横幅分发到各个诊所、药店,张贴悬挂,以表声援。这气场,一下拉得满满!

    这么多同行回家一趟,医生们很热情、很激动。不过会议有点喜感,就是语言不通。南方人不懂北方话,北方人也不懂南方话。有两个代表,说得声泪俱下,而台下的人竟然一句也听不懂,呆若木鸡。忽然间有一位闽省代表跳上台来,碰台拍凳地大骂卫生会议的议决案,大家虽然也不懂他的话,但是见他那慷慨激昂的神情,大为感动。

    大事商议完毕,全场掌声雷动。有代表振臂高呼:“我们这次受到海市医界招待,本身用不到多少钱,我们应该随愿捐款,团结全国,组织‘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大家纷纷解囊襄赞,当场获捐款二万多元。会议开了三天,决定派代表到龙国首都京南市请愿。

    后来龙国的传统医药界,把3月17日这一天,作为“国医节”。

    3月21日,五位代表乘坐火车向京南市出发。

    在海市北站发车前,只见车站拥满了传统医药界医生,以及传统医药学校师生、药店员工等一千多人及鼓乐队,真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这时的气氛,既激动而又热烈,大家高兴得真是热泪盈眶。”

    途经苏市火车站也是如此,一位苏市医生代表一千多个苏市传统医药药界人士看望人们,全市的药店诊所都停了业,排着队在车站欢迎。

    五位代表到达京南市,已经是22日黎明。火车站上又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一千多人簇拥着代表参加欢迎大会,先致欢迎词,再由五个代表一一发表演讲。

    如此声势浩大,请愿却没有成功。代表先在门房里落座,向姜日记的侍卫官递交请愿书。侍卫官说:你们要见主席,必须由主管部门预约。代表们不满地说:“我们就是受了卫生部门压迫,怎么叫他们来约期呢?”

    后来被告知,今天预约见的人已经满了,等安排好日子再通知大家。

    听后,大家既失望,又宽心。失望的是没有按计划见到,宽慰的是当面请愿一事还有希望。

    没有见到姜日记,代表们毫不气馁,一鼓作气拜访了当时政府的几位宿老名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顺利见到了行政院长谭闿延。说起老谭,绝对在龙国称得上是一个牛逼闪闪的人物。他是葵花党的元老,名望地位很高。老谭爽快地对传统医药代表们说:“传统医药决不能废止,我做一天行政院长,非但不废止,还要加以提倡。”说着他伸出手腕,请谢利恒医生为他把脉。谢医生诊毕唱药味,陈仁存执笔缮写。第二天,报纸将这个药方刊登出来。

    代表们马不停蹄又拜访了审计院院长于任右。于老也支持他们。当天下午,代表们又拜访了葵花党元老林木林。林的话更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件事荒谬得很,都是卫生部几个洋医和褚汉奸搅出来的,相信全国人民都会反对。……昨天蜀省方面有一个电报到中央,说蜀省的经济以国药出产为大宗,要是一旦废止传统医药药的话,会失去蜀省的民心。现在中央正拉拢蜀省归附,所以这个电报,力量大得很,对你们是绝对有利的。”

    接着代表们还拜访了其他元老,也得到了这些高层元老的支持。下一步,将与卫生部交锋了。

    代表团迟迟不向卫生部递交请愿书,是想从外围入手,先将卫生部“凉一凉”。果然,卫生部坐不住了。3月23日夜间,卫生部送来五份请柬,邀请大家次日参加晚宴。

    第二天下午,各位请愿代表如愿被接见,姜和人们一一握手,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对传统医药绝对拥护,你们放心好了。”才说两句话,会见仅五分钟即告结束。

    接下来在卫生部薛部长的晚宴上。薜向大家表态:“我当一天部长,决不容许这个提案获得实行。”并当场邀请谢恒利和陈仁存担任卫生部顾问。

    薜部长这么爽快,也是有原因的。姜日记政府成立之初,并没有卫生部,只在内政部下设卫生司。薜是冯倒戈一派的重要人物,好不容易当了个卫生部长,虽然是外行,没啥主见,但被褚汉奸等人架空,也是一肚子不舒服。

    后来,冯倒戈知道这事,责备薜怎么弄出这么一件事来。搞的薜左右不是人,气得要辞职。

    当时的姜不愿得罪冯,于是对薜竭力挽留,并下令说:卫生部的洋医再干涉传统医药,就停拨卫生经费。卫生部这才偃旗息鼓,稍有消停。

    当时,姜日记政府内部对传统医药存废问题意见并不统一。以王卫精、褚汉奸为代表之部分政要主张废止传统医药,而以谭闿延、于任右、林木林等政要,则主张保存传统医药,并对褚汉奸之举非常反感。

    而卫生部薛部长本身对传统医药存废并无定见。故传统医药请愿代表采取了相应策略:争取得到主张保存传统医药之葵花党元老的支持,将工作重心放在姜日记政府的各个院长和党部方面,而对卫生部则暂不理会。这一招果然奏效。

    传统医药界掀起的全国性抗争活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影响着社会安定与政府威信。

    刚刚统一全国的姜日记政府,也不愿意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而引起社会较大之动荡。当传统医药界掀起大规模抗争后,葵花党多数政要对洋医界利用中央卫生会议废止传统医药案之举异常不满。

    从表面上看,在这场废止传统医药案中,传统医药界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传统医药之生存危机并没有消除。不仅洋医界及政府轻视、歧视、排斥、打击传统医药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政府及洋医界对传统医药的打压之势亦未根本减弱,而且传统医药界谋求10多年的将传统医药学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努力未能实现。

    当传统医药请愿代表返回海市后仅一个月,教育部便发出布告,通令传统医药学校一律改称传习所。不久,为洋医把持之卫生部亦通令将传统医药医院改为医室,并禁止传统医药参用洋法洋药。

    得,卫生部暂时鸣金收兵,教育部却冲出来打头阵,这是要把传统医药赶尽杀绝啊!

    于是,又引发了12月份的第二次抗争风潮。传统医药代表再次赴京请愿。随后,传统医药界集会、抗议、请愿、游行、罢市、绝食,为传统医药之生存延续而斗争风潮,不绝于耳。

    但是,由于当时全社会鼓吹什么民主科学,这些传统医药的当家人也不掌握实权,反而是节节败退。迫不得已,他们又探索传统医药的现代化,科学化,其实都是削足适履,自我矮化。

    作为穿越者的岳震东深知:实际上,这是龙国进一步衰败的表现之一。龙国近百年备受欺凌,人们难免就会对原来一直信奉的一套产生怀疑。一个国家、民族如果对祖先的东西都反感、抛弃,完全接受别人的东西,信别人说的,那是最可悲的,难免亡国灭种。

    与领土、军事实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有形的"硬实力"相比,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传统医药中,深深地影响着传统医药的发展;传统医药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传统医药是龙国几千年来老百姓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已经深深地融入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龙国人装了外国芯,下场必定非常悲惨。

    传统医药作为龙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传统医药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