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大彻大悟
这里的山川河流没有变,还是处处鸟语花香。
只是凭道人的法眼看去,这里竟然没有了之前的风水格局。
他倒是也没多想,毕竟走的时候,他也没有仔细观察,也许蛟龙变成真龙,直接把这一带的气脉全部带走了。
回到这里,想到三年前所经历的一切,他豁然开朗,把之前那些不开心统统抛之脑后。
当下,脚步也走的气定神闲,决定先去自己之前盖的小茅屋去看看。
只是不知道,三年过去了,那个无人打理的小屋还能不能挺得住。
到了那个山巅之后,道人直接惊呆了,他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那个山巅此时已经不能叫做山了,倒更像是个世外桃源的村子。
只见那里居然多出了几十个小茅屋,大小模样居然跟自己的小屋分毫不差。
就连屋外那简易的石桌石凳都一模一样。
而且此时每个石桌旁此时都端坐一个道士模样的人,正在看书。
道人一下子就愣了,按时间推算的话,现在也正是自己看书的时间。
难道他们连自己的作息时间都要复制吗?
那些人互相之间也没有任何沟通,而且都很专注。
惊讶之余,道士终于瞥见了一只神气的昂首挺胸,直立行走的灵鼠。
仔细分辨它的毛色,终于发现那正是自己的那位灵鼠朋友。
好了!那么眼前的一切,他都想通了。
想必蛟龙遭受雷劫之时,被这些修道之人发现,以为这里会有什么异象,便匆匆赶到。
而那只智商极高的小灵鼠,念在旧情的份上,也会时常来这里睹物思人。
于是便结识了这些道士,由于它也可能在那日,猛然开窍,所以就将这里曾发生过的大事,讲述给了这些道士。
那么震撼的消息,也同样震撼到了这群人,所以他们便留在了这里。
在灵鼠的指导下,开始复制他的一切,就等着能复制他的成功。
若真是如此的话,想必自己长生的秘密也已经暴露。
没想到这小动物一旦有了智慧,就会变的这么捉摸不透。
道士有些气愤,本来长生之术就是违背自然规则的,绝对不应该批量修行。
再说了,自己那日的机缘岂是别人模仿的来的?
这样下去,只会让这些人空欢喜一场,反而虚度终生。
尤其是,其中大部分道人都只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忍无可忍,道士出现后,立马把灵鼠叫到一边,厉声训斥。
小灵鼠本来看见他,起初是满脸欢喜的,没想到却被一顿臭骂,于是只好一言不发的悻悻走了。
而那群修道之人的注意力却直接从书上转移到他身上,一副饥渴难耐的样子。
甚至有人提议,他既然是不死之身,那归根结底应该是血液的问题,还呼吁大家一起上,把他的血换到自己身上。
直到这时,他才领教到,原来这些人根本不是真正的修道之人,而是一群想急于求成的求长生之人。
那些人随后就开始动手了,倒不是跟道人动手,而是为了能得到更多的道人之血,居然自己打了起来。
刚开始,只有两个人动手单挑,接着其他人也跟着起哄,最后直接演变成了一场互殴。
眼见就要搞出人命了,道人善心一发,用法术将那些人那段被灵鼠教唆的记忆抹去,这才将那些人打发走。
想到刚才差一点就要酿成悲剧,道人决定找那只高智商的灵鼠谈谈。
毕竟说到底,它只是一只低等生物,没那么多的考虑。
那群假道士离去之后,道人直接将那里所有的茅屋烧掉,甚至把自己的也二话没说,直接烧成了灰烬。
然后独自去那个地下世界去找自己那个小朋友。
到了那里,他再次被震惊到了,本来那只蛟龙升天之后,那里便再无那样的巨兽。
可是去了才发现,那里已经成为了各种巨兽的天堂。
当然也不能叫做天堂,毕竟属于不同的种群,互相之间必然会因各自的领地意识,而互相打起来。
那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只高智商的小灵鼠。
当然,跟蛟龙升天绝对脱不了干系,但那只是其中一个起因而已。
这时,道人终于看破了这一切,再次顿悟,摇摇头,一甩衣袖,独自离去。
他当即也改掉了自己的法号,不再叫“无名”,而改为了“无为”。
自此大彻大悟,感觉人世间的事,还是不要干涉的好,于是骑着一头青牛永远离开了红尘。
多年之后,又有一位游方道人来到这里。
不过这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那只灵鼠死了,而那些准备成仙的巨兽们也终于放弃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于是再次到来的道人虽然不知道这里曾经历的一切,但在命运的安排之下,也如无为道人一般搭起茅屋,定居了下来。
某日无意中去了那地下世界,没发现什么灵鼠,却发现了当初无为道人一时悲愤和感悟,用指尖功夫刻在墙上的道德心法。
其实,这些也只是那无为道人无意所刻,但却深深影响了这位后来者。
在那个地下世界一待就是三年,三年之后,那人终于悟透一切,离开了那里。
接着他便开始游历四方,分别收下了三个弟子。
其实,最初的想法是,只收两个弟子,让他们从纵横两个方向去悟道。
没想到数年之后,江湖上出现了两个除魔卫道的门派,而掌门正是他的两位弟子。
本来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却同时也让他听到了关于他这两位得意弟子的各种传言。
最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两位弟子因入道的方向不同,不仅未达到他原先期盼的那种相融相交的理想状态,反而越走越远,手下门人时常会发生冲突。
无奈之下,这位道人在古稀之年,只好收了第三个弟子,抓紧时间,闭关培养十年,以便在其驾鹤西去之后,能制衡他的两位师兄,还天下一个太平。
但是等到三弟子出关之时,那道人才发现,原先的大弟子倒还在坚守正道,而二弟子却因争强好胜之心不死,渐渐脱离了正道,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