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可控核聚变装置,进度百分之百!
方校长小心翼翼地问道:“这次请假是去?”
陆白淡然回答:“哦,是请假去南岛,指挥发射一枚火箭。这是新型火箭的第一次发射,我去盯着点比较好。”
方校长,长长舒了一口气,上次请假都可控核聚变了,他真的怕陆白这次再搞一个大新闻,直接把什么曲率引擎、歼星舰这些科幻电影中才有的东西给弄出来。
他随口问了一句,“新型火箭,发什么射航天器上去啊。”
陆白随口回答道:“弄了个比韦伯更先进的太空望远镜,去探寻宇宙的起源,顺便寻找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痕迹。”
噗!
方校长一口将茶水喷了出来。
我就知道不能对陆白放松警惕!
这小子一请假,就是攀科技树,推动人类进步的时候。
好家伙,这一下子就拓展到外太空了。
人家米国、鸥州花了二十五年,耗资一百多亿米刀才弄成韦伯空间望远镜。
你上来就造出一个更先进的?
再说了,你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搞可控核聚变吗?
怎么突然之间掏了一个大火箭出来?
你一边可控核聚变,一边造火箭?
距离你上次回应马一龙的宣言,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吧?
你这就把新型火箭和空间望远镜设计好了,还制造出来了?
你这是造火箭呢,还是造香肠呢?
方校长心中有一万句吐槽,但最后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他觉得自己不配吐槽陆白。
对于陆白请假的要求,他还能怎么样?赶紧答应啊,要不然就成了龙国航天事业的罪人了。
“好,这次请几天假?”
“顺利的话,两天就能回来。”陆白回答。
“这么快?怎么过去?”方校长颇为惊讶,他还记得上次陆白请假去合城的事情,竟然是坐的绿皮火车!
结果,他过去两个小时就把人给挖过来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了。
“哦,这次我和老人一起去,做专机。”陆白淡然回答。
方校长都快哭了。
你终于肯坐飞机了,我还担心你这次去南岛先坐火车再做船呢。
方校长随后转念一想,觉得不对,陆白以前哪里是不肯坐飞机,恐怕是怕花钱吧。
这次坐专机,恐怕……是因为不用花钱吧?
还真他么的有可能。
如果这次不是老人专门用专机去送他,说不定他还能干出来做火车去南岛的操作。
方校长感叹到:“我还没做过专机呢,你到是赶在我前面了。”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你,你上次去合城,还非要坐绿皮火车,这多慢啊?多耽误时间?”
“我那天听高层说,你现在已经被认定为是国家的战略科学家。你的时间很宝贵的,怎么能这么浪费呢?”
方校长原本是想劝一下陆白,让他以后不要这么省钱,捐赠的事情,量力而为就行了。没必要把所有钱都捐出去。
但陆白的理解似乎有些偏差。
“校长,我没有浪费时间,去的时候,我完成了一部分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设计。在火车上让我想起了上大学的时候,灵感爆棚。还设计了一个以核聚变为动力,永远不会停歇的火车。等核聚变小型化之后,我就去把它给造出来々¨。”
“回来的时候,给高永瑞院长他们讲解了一下思路。一共十个小时,一点时间都没浪费。”
方校长顿时无语了。
你坐个绿皮火车都能出来灵感,设计可控核聚变装置和核聚变火车?
这是什么天赋?!
还让不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活了。
还有,你竟然在绿皮火车车厢上给这些国内核聚变的顶尖专家上课?
方校长想想那副场景,就觉得荒诞。
摇晃的车厢中,一百多个可控核聚变的顶尖专家,认真地听陆白讲课。就像是小学生一样。
简直不忍直视。
“额,行吧,行吧,假我批了。”方校长已经彻底无语了,他今天不想和陆白说话了,一说话就受打击。
陆白离开校长办公室之后,就去了陆白实验室。
实验室的地下空间中,一个巨大的银白色圆柱形装置,静静地矗立着。
穿着白色无尘服的科学家,围着装置,记录数据,调整参数。
一副十分繁忙的景象。
当陆白走进实验室。
所有的科学家都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齐刷刷地看向陆白。
“陆白教授好。”
高永瑞和庄雪峰这两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泰斗,更是不顾身份地一路小跑到陆白的面前。
他们灰白的头发都乱糟糟的,眼睛也有着浓重的血丝。一看就是天天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但他们的精神却非常抖擞,表情上带着激动和兴奋。
“陆白教授,计算机的模拟实验非常成功!”
身穿白色大褂,扎着高马尾,纤尘不染,冷若冰霜又无比美丽的林青雪也来到陆白身边。
她把一沓数据递给陆白。
“陆白教授,您设计的模型和架构,经过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成功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五,失败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永瑞也非常激动,“看来可控核聚变装置成功发电很快就要实现了。”
“我来给您汇报一下进度。”年过六旬,身为龙科院院士,国际可控核聚变权威泰斗的高永瑞,称呼陆白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用您字。
高永瑞是真心的崇敬陆白,在他看来,科学领域,没有年龄之分、没有职位和地位之分,闻道有先后,先达者为师。
陆白教授是带领整个团队前进的人,可控核聚变装置,他一个人的贡献就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更何况,他还让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梦想。
称他一声您,和陆老师,理所应当!
在场的所有人,也并没有诧异,反而非常坦然。
他们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学识,都非常佩服陆白,已经心甘情愿地将陆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高永瑞说道:“目前可控核聚变的几个难题,在您的带领下,都已经解决了。”
“等离子体稳定运行模型,非常完美,达到了理论上限。进度1”
“根据模拟,我们这个装置的等离子体能够在h模式连续运行七十五万四千秒。而之前的世界纪录,是龙科大的east,只持续了102秒。新型人造太阳直接把这个纪录提高了7多倍!”
“加热模式、电子回旋、中子束、高功率低杂波微波也已通过验证。进度1”
“杂质排出,偏滤器,氦原子灰排出装置测试正常。进度1”
“第一壁热负荷材料,通过验证。进度1”
“液态锂铅循环系统,氚循环及增殖系统,进度1”
“可控核聚变装置人造太阳,总体进度1!”
……
高永瑞将新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各个模块测试情况一一报出。全部都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想象。
甚至比科幻电影中出现的装置还要完美。
最后,他激动地说道:“最重要的q值,也实现了天大的突破。”
“可控河聚变的最低门槛,是聚变的q值(即能量输出/输入比值)大于1,也就是能量输出大于能量输入。”
“而根据超级计算机模拟,您设计的这个新型人造太阳,q值已经达到了61。”
“目前蓝星其他团队的q值记录是67。而且仅能维持几秒钟,不可持续,无法发电。”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效能,并非是从67提升到61,提升了90多倍。而是从0到1,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跨越!”
现场的所有人都表情兴奋,见证人类历史的时刻即将在他们眼前诞生。
可没想到的是,陆白却皱起了眉头。
“q值只有61吗?按照我的设计,q值应该在1以上。”
众人震惊了,一百以上的q值?!
也就是说维持装置消耗、点火、维持超导状态、束缚等离子体消耗1度电的话,那么就能够输出1度电?
这也太夸张了吧!
要知道,人类之前梦寐以求的可控核聚变发电机,q值也不过是30左右。
就这,三十年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这个装置61的q值,已经把人类三十年后的梦想,提高了一倍!
而陆白教授竟然还不满意!
陆白一页页地翻看着林青雪递过来的资料。
最后,目光在其中的一行公式上停驻。
“找到原因了。”
陆白说道:“是第一壁热负荷材料的问题,现在的工艺距离我的设计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导致了q值无法达到理论设计的102。”
“第一壁热负荷材料的进度应该改一下,只有百分之99。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进度,也应该是99”
众多科学家再次愕然,这个热负荷材料,百分之一的差别,就导致q值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这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装置也太精妙了。
众多科学家一时间有些沮丧,陆白教授的设计如此完美,一人独自完成了可控核聚变发电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
而他们这些人一共负责百分之一的部分,还因为工艺问题导致性能大减。
陆白笑道:“没关系的,工艺可以慢慢改进。61的q值已经远超外界的想象了。”
“只是小型化会遇到一点困难,但用来发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已经能够实现无限能源的梦想了。”
陆白看向林青雪,“三天后,陪我出个差,等我们回来,就开始发电实验吧。”
“差不多一周时间耳。”
“一周之后,就开始第一次发电实验吧。”
“一周之后,发电实验!”高永瑞激动地老泪纵横,“终于,终于要实现了!”
现场几百名科学家,全都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