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网游小说 > 哈利波特之晨光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花之争(一百)

第二百五十八章 花之争(一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正阳门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燃了起来,烧毁了东西月墙、官房、铺面房和大街上的一些设施和铺面。

    那是皇宫的正门,而且还是交通要道,不修会有碍观瞻,总的来说那是一件规模宏大的维修工程,交由质郡王永瑢负责,经过三年的施工,总算在乾隆四十八年完工,不过总成本超过了预算,尤其是砖块,超过了预算的三成。

    宫里的砖,尤其是正阳门这种中轴线上的建筑所用的砖块都是用的临清进贡的砖块,这种砖块取自当地才有的“莲花土”,黄河淤沙严重,同时也在临清留下了细腻无杂质,沙粘度适宜的河沙,河水冲刷后会在岸边留下如同莲花瓣一样的图案,因此被称为“莲花土”,用它烧制的砖块敲击有声,天坛回音壁所用的砖块也是临清的贡砖。

    但是当时运费涨了,而且烧砖用的柴薪也涨价了,这导致了预算超标。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盛世时涨价是很正常的,可是等工程完工后,新旧翁城却出现了一条横的裂缝,这可把负责督修的英廉给吓着了。

    往坏的方向说,这是一次“天启”,本来无故失火就很不正常,后来检查过后发现,新的翁城没有重新筑地基,而是在原来的地基上架木制成。

    普通人过的地安门也就算了,可是正阳门是皇帝经常要走的,万一出了问题倒塌了,那就关系重大,于是英廉上了个折子,请将新旧翁城一起重修,不过这费用由英廉自己承担。

    内务府总管和珅知道这件事后,也上了折子,表示虽然正阳门是由英廉负责,但他总理工程,所有兴修都与他有关,英廉请罪自赔,和珅不敢置身事外,重修应由内务府议处,所有费用由和珅和英廉来承担。

    乾隆的朱批写着,费用由英廉、和珅以及工程监督员外郎喜顺三人共同负责赔偿。不过话是那么说的,真到了报销的时候能拿到钱再说吧。

    永瑢要递一个折子上去奏禀此事,又恰巧他前几天练习射箭的时候用力过猛有点手疼,于是写奏折这件事就由举人来负责了。

    首先不能用请安折子来写这件事,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頫在“恭请圣安”,报告了江南稻米收成和粮价上涨的事情后,“顺便”奏报两淮盐差李陈常在任上病故。

    先不提为什么丰收了粮价还要上涨的问题,请安折子上报死讯本来就很不吉利。这两个错误可大可小,好在康熙念在与曹家多年的感情,曹頫还是个“无知小孩”,所以康熙没有仔细追究。

    他的朱批是:知道了,米价还贵,如何说十分收成,病故人写在请安折内甚属不合。

    用密折也不行,永瑢与和珅有多大的矛盾,要靠告黑状来置之于死地?

    谁都有第一次,可能看举人酝酿那么久还酝酿不出来,表情跟便秘了似的,永瑢才点了他一下。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修建了很多行宫,其中有一座名叫太平庄,里面有值班房、军机处等,还有陪同官员的公馆,那里的款子也没有销算。

    乾隆已经七十多了,年轻的时候他胃口不错,不仅要顿顿有肉,还要加餐,现在口味偏清淡,蔬菜吃得比较多,口味偏绵软易消化,诸如茄泥和豆腐这种农家菜也摆上了膳桌。

    他不抽烟喝酒,唯独对茶叶情有独钟。明洪武之前的茶都是团茶,那东西泡起来很麻烦,就算不用皇帝亲自泡,朱元璋还是爱和芽茶,也就是简单的开水泡茶。

    游牧民族爱喝奶茶,乾隆有时也喝点,但是还是雪水烧开了直接冲泡更爱喝。

    翻译过来说乾隆现在追求的是一种清爽高雅的情趣,有点像雍正皇帝,这和他刚即位时那种爱热闹的情趣是完全不同的。

    乾隆五年的上元节大宴前,监察御史仲永檀曾上奏不要那么奢靡。上元庆典是清廷拉拢外藩,对属国怀柔威慑作用的外交事务,唐玄宗曾经在丹凤楼宴请突厥使节,结果双方因为座次问题打起来了。

    能让朝贺的使节规矩坐在那儿已经不容易,有时布置战事也需要在宴会上训诫,乾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习藏文、蒙古语,平大小金川后还有苗语,也就是说这种场合是不能降低标准的,于是乾隆利用了“外藩蒙古,朝觐阙庭,赐宴同饮”是历朝历代不可或缺的典礼作为“挡箭牌”,没有采纳仲永檀的奏折。

    仲永檀是乾隆元年进士,他因为揭开了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党争,以及揭发了吴士功折子泄密的真相,成为了众矢之的。

    告密到那儿都惹人烦,告密告密就更惹人厌了。仲永檀系贫寒出身,进京赶考的时候妻子给他蒸了几锅高粱馒头,还有满满一口袋面,作为千里旅行的饭食,哪晓得他赶到京城的时候考期过了,口袋里只有两个窝窝头,等下一次科举还要等四年。

    仲永檀伤心欲绝,捧着两个窝窝头痛哭失声,正巧被微服私访的乾隆遇到了。

    民间杜撰的乾隆微服私访不全是假的,乾隆看到了那一幕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乾隆给了仲永檀补考的机会,仲永檀也因此成了进士,人送外号“窝窝进士”。

    他和鄂善一样没有参与党争,却一样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和珅干的事很多人都知道有问题,可是现在问题摆在那里——没钱报销,太平庄行宫所在的太平村在明朝的时候叫陈村,乾隆专门给他改了个名字,太平。宫里也有骨牌灯戏,梨园里的生旦净末每人提一个灯笼,灯笼上有骨牌的图案,然后变换队形,拼成天牌、地牌、人牌等队形,唱各种各样吉利的歌。

    “探花不满三十”是人生中最理想的状态,可是有几人有那么走运呢?

    还有就是“醉杨妃”,先不管“贵妃醉酒”里杨玉环为什么借酒浇愁,单是美人醉酒那种白里透红的肌色就美艳绝伦了。

    蜀茶中有一种变种,也叫醉杨妃,它是因为其花而得名的,本身它是一种山茶花,但这种茶不在贡茶的名单里,连“留用”和“要去”的资格都没有,可是乾隆是知道有这种山茶花的。

    杨贵妃被唐玄宗称为“解语花”,就算知道独宠她有害,她还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人们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到了她的身上。

    有个地方叫钦命办差处,简称“查办处”,诸如亲近大臣或特旨办差的案子都在那里审理调查,定罪意见也由皇帝来裁夺。

    按照那里的规矩,报销迟一个月以上要罚俸禄一年,严重的罚两年,太平庄行宫和正阳门都已竣工,查收无异,但迟滞报销之咎实在难辩,太平庄迟了两年,相关人等应罚俸一年,正阳门迟了三年,应重罚两年。

    举人写了这个折子,永瑢看了一次,一个字没改就交上去了,一个月之后皇帝朱批过的红本送来了,上面只有“知道了,钦此”。

    拿着这个折子,永瑢可以使用内务府的权限扣和珅的俸禄,也可以不扣。有句话叫“拿着鸡毛当令箭”,太监欠了高利贷不还钱,放债的居然追到了地安门了。

    还有句话“叫打狗看主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内务府可以不去你家经营的铺子买东西,也可以警告其他和你有生意有往来的即刻追债,把流动资金全部卷走了,留下一堆卖不出去的货。

    那些侍卫平时没事干,三天两头在你家当铺坐坐,看看你的库房里有没有宫里的贼赃,一个月来三趟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即便清朝的太监不像明朝的“厂公”,你也有绝对合理的诉求,“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一种女子是这样的,打扮的漂漂亮亮,也是一幅知书达理的样子,但她和那些骂街的泼妇一样,是“得理不饶人”的。她自己不骂人,周围有的是如鸳鸯一样为了讨好她的奴婢,又或者觉得自己在评理,自己站在有理一方的人那边帮着骂的,如果很不幸她成了“婆婆”,那家的儿媳妇日子就难过了。

    媳妇没理,她要争辩都没法辩,关键是“婆婆”还是一幅“我永远都是对的”的样子,小手指上还戴着尖尖的护甲,看着跟利爪一样。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奏折写完了,皇帝也知道了,就没举人什么事了,那段时间他也没去看库存的奏折,他回庙里读《红楼梦》去了。

    没多久金简派了一个人,说是有间空房,是新建的,上次正阳门大火烧了重修的,嫡福晋又给了他一个丫鬟,丫鬟不方便住在庙里,他就在那儿安了“家”。

    “三十不满探花郎”,人和人的境遇是不一样的,和珅娶的是大学士的女儿,他却只有“袭人”。

    后来“袭人”也没了,“宝玉”才知道悔恨,他也不住在庙里,而是租了一个快倒塌的房子,里面还有个吊死鬼。

    鬼找替身有很多情况,有的是淹死的,还有一种是被老虎吃掉的,成了一种名为“伥鬼”的鬼,有一个成语叫“为虎作伥”,成了“伥”之后就要为老虎引诱人来吃,作为自己的替身。

    在太液池边西北有个虎城,里面养了很多老虎,康熙打猎的时候喜欢打,为了保持其凶猛,虎枪营会让两只老虎互相打斗,同时猛兽出闸必定需要枪兵严阵以待,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咬死咬伤。

    乾隆四十六年有一个虎军校被老虎咬死了,福隆安写了个折子奏请抚恤,统共也只赔了三十两。

    沧州有一个僧人,自称有呼风唤雨、降龙伏虎之术,被当成妖党成员抓到了京城。当时为了抓他出动了上百人,他在狱中写信给永瑢,接着他就被投进虎城里和老虎单打独斗了。

    武松是喝过酒之后打的景阳冈老虎,这个僧人也是赤手空拳,却没有靠酒壮胆,一时间场中风声虎影,从白天打到傍晚,僧人和老虎都精疲力尽,却都没有杀死对方。

    然后这个僧人就去什刹海旁的拈花寺当主持了。

    拈花寺在明朝的时候叫护国报恩千佛寺,是司礼监太监冯保奉孝定太后之命,为供奉一西域僧人而建,佛阁内有明代所铸铜佛,中间是坐在莲花座上的毗庐世尊,佛座周围有千朵莲花,每一朵上都有佛像。

    到了雍正皇帝改名为拈花寺,寺里的佛像已经被拆移到了白塔寺和法源寺,取而代之的是罗汉像十八座和二十四诸天像。

    以前举人没想过,现在想起来才怪,以“伏虎罗汉”的本事,他根本不会被那么“轻易”抓住,进了拈花寺后他要是想跑,周围也没个守卫,那也很容易,可是他却没有跑。他就像普通的和尚一样,在寺庙里吃斋念佛,即便香火不旺了他也不着急。

    拈花寺距离火神君的道观不远,可以看到对岸,以前举人的“同期”住过的传说“闹鬼”的寺庙。

    多亏他挑灯夜读,而不是早早睡了,才发现灯火变成了绿色,接着就连夜跑了,但住在他隔壁的那位就没那么幸运了。

    浙江富阳有一个民间传说,有条龙,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判了斩刑,某个地方的一僧一道知道消息,拿了一个钵去接龙血,把口封好,放在佛桌下面,到了四十八日的晚上他们二人忽然离开,警告僧众道众不可打开,其他人按耐不住好奇心,非要去揭开,然后一个红脸小人从里面飞了出来,此人就是关云长。

    紧接着他伸手探进龙血里,提出了一把寒气逼人的大刀,也就是青龙偃月刀。

    关公除了是武财神,还有镇宅的作用,他和门神不一样,门神是把妖孽当在外面,因此贴在门上,关公要把他放在宅院最深处,而且招财的关公不拿刀,拿刀的关公不招财,镇宅的关公一定要拿刀。

    不晓得什刹海惹上了什么妖孽,而且还和人皮有关,难道是山魈去皮场庙偷了人皮穿身上了?

    妖气重了,正阳门就燃起来了,住在周围的皇亲国戚们肯定不信,毕竟他们是凡夫俗子,看不到妖气冲天,而且正阳门裂开的位置正好是南方的炮眼。

    举人也老了,降妖除魔这种事还是交给年轻人来,他现在还没弄清楚嘉庆皇帝的脾气,这奏折必须尽快交上去,南澳总兵肯定已经交了,因为他放了炮,所以,不能再拖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