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条件
“既然青州军有了条件,我这便去禀明主公。还请士元在此歇息稍后,我去去便来!”诸葛亮说完,不待庞统大营,便兀自走出了刘备的大帐。
看着诸葛亮的身影,庞统嘴角微微上扬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感慨不已。对诸葛亮的才华,庞统自然是十分佩服的。可对于他最终选择了刘备,庞统却是有了一种明珠暗投的感觉。
且不说刘备的实力如何。单单在品行这一处,在庞统心中已经是大打折扣。往日里也有听过世人对刘备的品评,大致印象还是不错的。可在临行前听了之前捉放张飞的事情,和今夜面见之下的种种表现来看,刘备的确是表里不一。
且不说庞统在作何想。出了营帐的诸葛亮,急匆匆便赶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此时刘备正与简雍、关羽围坐在帐中,似乎正等着诸葛亮的到来。
“孔明,如何?”见诸葛亮匆匆赶来,刘备当即起身迎上前去追问道。
“不成……”诸葛亮无奈的摇了摇头,刘备当即脸色一沉,颇为不悦的转身坐了回去。
“主公。虽然事未谈妥,但青州提出了一个条件,属下以为相当适宜我军当前之境……”
“哦?什么条件?”刘备这才脸色稍霁,却也并未散尽。
“青州军以两年为限,在此期间不会对我军用兵。如此我军便有了喘息的时机,属下以为强过拿下汉中、或者钱粮!”
“两年……”简雍闻言兀自嘀咕了一句,随后又看了一眼在那里闭目养神的关羽,心中不由得一阵腹诽。
当年张飞被俘,自己借着刘元大婚之机前去讨要。虽然刘元开始百般为难自己,但最终还是毫无条件的放了张飞。
而如今张飞再度被俘,没想到他的结拜兄弟,却在这里打起了张飞家小的主意。在方才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简雍气的本想离开此处。但为了知道结果,也只好留在此间等着。
“两年之期?”刘备闻言先说一愣,想了想也就明白了:“倒也是合适。却不知道那刘元,能否言而有信呢?”
“主公放心。依属下看来,刘元应当不至于失信于人。青州军在此时拿出这个条件,近期怕是要大举用兵了!”诸葛亮当时并未多想,在来的路上反复思量,似乎这也是唯一的理由了。
“哦?若是如此,那我军断然不会答应。哼!他刘元以为如此示好本官,便可免于被我军拖住在此?休想!”
本来刘备准备应下了,但听了诸葛亮的这句话之后,便立刻改变了主意。
“主公!”诸葛亮差一点被刘备气到无语:“您想想看。如今大汉已有九州之地归属青州,除了韩暹、曹操和刘璋之外,已经没人能让青州军大举用兵了!”
“且属下所言三人,也用不了青州一半的兵力。即便是我军想要趁机拖住青州军,恐怕也讨不了半点好处。莫不如趁机好生谋划一番,找个落脚之地安生发展才是关键啊!”
“是啊主公。”简雍也对刘备的想法颇有微词:“三将军家小换来的条件也不容易,咱们还是好生珍惜吧!”
刘备闻言也未多想,关羽仍旧在那里垂眉耷眼。诸葛亮倒是颇为惊讶的看了看简雍,却并没有看出什么异样。
“若是那样,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刘元?”刘备虽然语气没有方才那般激昂,但也仍未松口。
诸葛亮嘴角抽动,英俊的脸蛋儿也随之变了形。老天啊,到底是谁便宜了谁啊?主公,咱们有点自知之明好不好?难不成因为杨松所说的慕名相投,您又再度翘起尾巴了?
“主公。要打垮刘元,绝非是一日之功,咱们当好生发展、积存实力,方可举兵攻伐。两年之期虽然不长,但对我军而言已是极为难得了。若是谋划得当,拿下益州也不是不能啊!”
事已至此,诸葛亮也就没了什么顾忌。反正帐内也都是刘备的心腹,也没什么不能说。
“军师之意…是要本官应下青州的条件?不行!就算要本官应下此事,也要额外加些钱粮!我军中粮草已然无多,没有钱粮拿什么养兵!”
“嗯?此事……”诸葛亮回想了一下庞统的态度,似乎战马与两年之期是分别的两个条件。若想再让青州军在付些钱粮,诸葛亮还真没有什么把握。
“属下再试试吧!”沉吟了片刻之后,诸葛亮决定一试。随即便拱手退出了大帐,再度回到了刘备的营帐。
“士元倒是惬意!”眼看着庞统竟然叫人弄来了茶水,兀自在那里品着。诸葛亮一边暗道自己待客不周的同时,一边也是对庞统的轻松羡慕不已。
“孔明辛苦了!如何?刘使君可有应承?”庞统放下茶盏,抬头看了看诸葛亮。
“应倒是应了……”诸葛亮苦笑了一番后接着说道:“只是我军中粮草奇缺,不知士元可有法相助一二啊?此乃亮之私话,与其他无关……”
说实话,诸葛亮并不想提及这件事。两年内不会征伐,但刘备既然有令,自己又不好公然违背。故而在斟酌再三之后,才对庞统为难的说道。
“孔明。你有难处,我本该全力相持,但私情又岂能牵连至主公的利益?我自觉开口,主公也定会应允。但这番话,孔明以为我该讲还是不该讲呢?”
诸葛亮闻言沉默。他相信只要庞统开了口,刘元也定然会同意此事。但将心比心,诸葛亮自问自己也是做不到的。
“不过……”庞统见诸葛亮沉默不语,接着再次开口道:“我心中突然有个想法,不知孔明觉得是否可行?”
“哦?士元快快说来!”诸葛亮眼前一亮。直觉告诉他,庞统这个想法必定与粮草有关。
庞统见状轻轻一笑,随即挨着诸葛亮,小声嘀咕了一番。诸葛亮认真的听着,脸上的愁容也随之渐渐消散。
“士元,亮不如你啊!”听到最后,诸葛亮不禁由衷的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