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心比天高
周瑜和吕蒙出了大帐,月朗星稀,薄云淡雾,江风中吹来阵阵江涛声。他们没带随从,沿着江滩步行,远远望去,对岸依稀有星火点点。“都督,探子来报,曹操在乌林扎了营,建立坚固水寨,听说在操练水军。还高悬了免战牌。”
“这是想练好水师,再与我们决战,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周瑜淡淡道。
“都督, 前面就是甘将军的营帐,我去通禀”吕蒙正要上前,被周瑜拦住。
“慢,我们先去凌统的营帐”
“喏。”
凌统的营帐在江滩最里面的小山丘上,周瑜和吕蒙漫步到营门,就见凌统呆呆地坐在一块巨石上发呆。
旁边的侍卫站着不敢动,手里端着一个食盘。
“怎么不吃饭啊?公绩?”周瑜轻拍凌统的肩头。
“参见都督。”凌统回身,蓦然发现周瑜,急忙行礼。
“是不是心里在交战,一边是杀父仇敌,一边是救命之恩。不知是报仇还是报恩?”周瑜明亮的双睛看着凌统。
“大都督,我凌统有罪,当年大都督替甘宁受了十鞭, 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大都督的苦心!”凌统扑通跪下:“甘将军和统之性命都是都督救下的,请都督指教。”
“起来,甘将军虽然以前是水匪,但他侠义心肠。人虽直鲁了些,大是大非却分得清。他害破贼校尉性命是为公而非私怨。今日救你亦然。公绩何不就此机会,和甘兴霸握手言欢。以后同为我东吴效力,尽释前嫌。”
"这。。。可是家祭之日,如何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凌统一拍脑袋。
“家祭之时,子孙为孝,若公绩命陨今日,破贼校尉后继无人,岂不更为不孝?”周瑜轻轻拍拍凌统后背, 看着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走吧,今天瑜为你们二人解开这个疙瘩"
------------------------------------------------------
“子敬兄!”诸葛亮钻出第一艘小船,站在船头,摇着毛扇冲站在江滩上的鲁肃打招呼。他早早就看见了江滩上的周字旗号。心中暗暗盼望是周瑜亲自到江滩迎接。
鲁肃带着本部亲兵约一百人,打着东吴周字帅旗,来到江边。
侦查的探报早就说明, 这是刘备的人,虽然是渔船,上面插着刘备番号的牙旗。只是不知是谁。
听到洪亮的“子敬兄”, 鲁肃心里一阵轻松。
其实他挺害怕见到的是关羽或者张飞。这两个一个傲慢无礼,一个张狂粗鲁,都不是他鲁子敬能欣赏的人。
“孔明贤弟,你怎么来了?”鲁肃遥遥举手作揖。
船一靠岸,诸葛亮率先下船,连声说:“子敬!可喜可贺,旗开得胜,首战功成。我主公让我带来劳军贺礼。”一边说,一边朝着鲁肃的身后看,尤其是那周字帅旗下。
鲁肃见他眼光飘忽,一直瞟向帅旗的方向,知道他是在找周瑜。只好笑着问:“孔明是在找谁啊?”
"啊, 没有。。没有。。只是看这周字大纛旗。。。"
“是在找我家大都督?”鲁肃索性挑明:“都督忙着去慰问伤兵,派本人来江滩迎接友军来使”
“啊?他怎知是友军?”
鲁肃笑笑,“先生的船怕是一出夏口,就被我们的沿江哨探得知了。”
“果然是东吴劲旅,名不虚传”诸葛亮道。
“孔明先生一路辛苦,我家大都督吩咐鲁肃在此迎候,好生招待,走,到我帐中饮酒”鲁肃抓着诸葛亮的胳膊亲热地说。
诸葛亮还想问能否见到周瑜,转念一想,瞒着他也好,待自己荣立大功,再见他不是更有排面?
到了鲁肃的大帐,古朴雅致。十分舒适。
诸葛亮心中暗想,东吴果然多风流雅士,这行军之军帐如此别致,比起刘备军中,天壤之别。毕竟士族子弟和市井粗人品味不同。
想想也觉得自己屈才,明明诸葛氏是琅琊望族,却委身一个编鞋卖履之徒。正觉得胸中意气难平,转念一想,只要能成就大业,抒平生之志,名垂青史就行。何必在乎主上是否为名门。想那周瑜王佐之才,风雅之至,不也是委身侍奉一个卖西瓜的后人。
正在胡思乱想,有小校进来问:“鲁大人,大都督差人过来,送了酒菜,说是您这里怕是没有准备。特地备好了菜品。请鲁大人挑了给客人下酒食用”
“哦? 都有什么酒菜?”
“有卤煮,胡辣汤,大锅全羊,大庄烧鸡,豆沫子,梅白鱼, 三和千张,东城卤鹅,东城桥尾。 主食有池河雪片糕和琅琊大煎饼”
鲁肃听罢,哈哈大笑:“孔明啊,你心里可别怪大都督没来迎接你,看他选的酒菜,比他亲自来迎你还有排面。 这卤煮胡辣汤是北人喜食之物,这大锅全羊,大庄烧鸡,豆沫子不是你家乡美食么?梅白鱼,三和千张,东城卤鹅和桥尾可是我家乡的好吃的。这主食也是你我幼时常吃的吧。难为公瑾如此细致,还带来这许多好物。来,咱们入席,痛饮一番。”
侍从端上了酒水,问道:“鲁大人,都督送来了青梅酒和杏子酒,问您选用哪坛?”
“青梅酒很不错,怎么样?孔明与我一起尝尝?”鲁肃问。
“不。。子敬,这青梅酒我有妙用,咱们留待明晚再喝如何?”诸葛亮笑着说,面露诡异。
“哦?也行,先喝些甜腻的杏子酒。可以解油。”
卤煮端上来,热气腾腾,两人交杯换盏,酒兴颇酣。
“子敬,你们军中还缺何等军需,我主公愿意分担。”诸葛亮举杯道。说罢,把酒一饮而尽,心中暗道,这东吴军中的厨子竟然也有如此好厨艺,那吴宫和各府中不知更是何等美食呢。
“就是雕翎羽箭缺乏。不过也无大碍。公瑾奇才,最近正在摆弄些机巧玩意儿,估计可以替代弓箭。”鲁肃醉眼惺忪。
“那怎么行,大江水战,弓箭为先。”
“没有办法,所有东吴的铁铺都征集了,也无法一下子打造出那么多箭”
“缺多少?”
“七八万支总是要的”
“好,不如子敬去禀报大都督,我诸葛亮愿意助他一臂之力,后天一早,请他派兵到这江滩之上取十万羽箭。”
“什么?孔明喝醉了吧,这些话可不能随便告诉都督,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愿立军令状”
吃饱喝足,诸葛亮就在鲁肃的帐子中安歇。
鲁肃悄悄出来,向着周瑜的大帐走去,他要向大都督回禀刘备特使劳军的情形。
清凉的晨风一吹,鲁肃的头脑清醒了不少,昨夜的宿醉也没了大半。
想起诸葛亮说的军令状,不禁打了个寒颤。
心中暗暗梳理,借给诸葛亮些人马,草粿都没问题。还可以从自己的部属中借给他十条小船。
只是这军中无戏言,周瑜的脾气自己太清楚。他平日里温文尔雅,风流潇洒。一到战场上,完全判若两人,那就是孙策附体,虎啸龙吟。江东双璧绝不像外人以为的那样,一文一武或者是一多谋一勇武。他们能够成为挚友君臣,那是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二人性格上有极为契合的一面。其实两人是非常相像的。尤其是打仗的时候。同样的胆大包天,一往无前。也同样的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这军令状一立,自然就毫无挽回余地。万一孔明不能按时缴纳羽箭,周瑜又严守军纪,那不但孔明命休矣,孙刘联盟也彻底完了。说不定还引得刘关张倒戈相向,岂不是东吴最大的麻烦?不如藏匿诸葛孔明的说法不提。待他成功之后,再邀公瑾来,向他表功。
打定了主意之后,鲁肃只向周瑜简单说了诸葛亮前来劳军,没说其他。
更没谈及他要帮助筹措羽箭的事。
周瑜问鲁肃:“刘豫州的使者前来,又是诸葛瑾的亲弟弟,我还是要宴请他以示礼遇。毕竟这也彰显我东吴礼数周全。”
鲁肃心想,不能在明天之前宴请,否则诸葛亮一激周瑜,没准真就立个什么军令状呢。
他和诸葛瑾熟识,听他数次谈起过这个幼弟。
只知他博学多才。雄心勃勃。也知道他去年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诸葛亮小自己九岁,小周瑜六岁,刚出茅庐就碰上刘备大败,他几乎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就被迫和刘备一路败退到了夏口。
所以绝对不能让他在久经战阵的周瑜面前夸海口。万一达不成目的,岂不毫无斡旋的空间了么?
想到这里,便道:“公瑾,你军务太忙,大可不必如此事无巨细。又不是刘使君亲自来。诸葛亮是他刚请出山的谋士而已。肃招待就可以了。如果都督执意要见他, 那就后天吧。 明天他还有其他事。”
周瑜点头:“子敬,那就烦劳你了,程公不在,你替我好好礼遇孔明。千万不要怠慢了他。有什么事,来告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