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公瑾英年录 > 君臣也生疏

君臣也生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瑜小心翼翼地敲着菱花门:“阿锦,是我不好,不该贪杯。。。我。。。我真的是认错了人。。。你陪我去给阿姊赔罪好不好?”

    周峰尴尬地站在周瑜身后,抱着三匹精美的绢丝。

    小雅开门出来,一脸同情地看着周瑜:“将军,你还是别火上浇油了,让夫人好好清静几天,消消气,再来送礼物不迟。”

    “小雅,你看。。。这些丝绸是我专门向绮娘讨来的她最好的绣品,以为夫人会喜欢。。。”

    “将军,夫人喜欢。。。但是不是现在。。。你也好好清静几天,过两天再来,如果情形好了,我去告诉你。”  小雅朝着周瑜挤挤眼睛。就转身回去关上了门。

    甘宁正在和周府的侍卫闲聊,忽然耳边响起一声悠扬的琴声。

    甘宁问:“你家公子在家?”

    “在,和夫人吵架了。。喝得大醉。。”

    孙权听完张竑的回报,就去看望了母亲,确定了母亲无恙。

    太夫人注意到孙权的情绪,安慰道:“阿权,公瑾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也许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再打下去,有可能你会吃亏。”

    “阿娘,你说的没法证实,我看到的是他并不积极筹措粮秣给孩儿伐黄祖。”

    “怎么会?公瑾最近丰盈府库,颇有盈余。”  吴太夫人惊讶地问。

    “哼,海昌屯田都尉陆议拒绝补给程公,反而开仓放粮,  海昌不过轻度饥荒,陆议竟然敢这么做!据说是中护军同意的。”

    “阿瑜很是栽培陆议,他因为阿策当年对陆家的愧疚,也对他们刻意迁就。毕竟阿瑜是庐江人,却因为和阿策的情分,帮了阿策。陆议放粮赈灾,是为庐江乡亲百姓着想。中护军准许也可以理解。”太夫人安慰道。

    “母亲,大哥欠陆家的,我又不欠他们的。中护军到现在还是以大哥为主公,而我,就是大哥的影子。有什么办法让中护军也为我想想?”

    “阿权,阿瑜是你仲兄,也是你的儿女亲家。要约束他大可用家法,不必在朝堂上大费周章。你和阿瑜之间君臣相融,才能让江东百姓安心,群臣安心。千万不可让外人觉得你们之间有嫌隙。要知道,曹孟德那里一直想挖公瑾去中原。你可千万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孙权勉强听从了母亲,孙贲见婶夫人发话,自然也不好多说。私底下和孙氏宗亲们碎碎抱怨是少不了的。这些也都一一传入了孙权的耳朵。于是一连五天,孙权召集吴侯幕府和整个江东文武议事,都故意避开周瑜。并未像以往那样差人通知中护军。

    而周瑜按照朝议的时间去觐见,却被告知,吴侯因为太夫人生病辍朝。任何政务以后再说。周瑜去见吴太夫人,也被挡回。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第三天周瑜就明白了,很知趣地回到自己府中。闭门不出。不再去富春宫邸那里惹厌。

    主公既然已经罢兵回朝,按道理,周瑜该还政给长史张昭。而程普则该还中护军军权给周瑜。

    周瑜本想向孙权述职,详尽禀报财政大事。然后移交给长史张昭。无奈孙权自从罢兵还吴,就再也没见周瑜。

    见不到主公,周瑜主动把手里的财政事务移交给张昭,军权尚在程普手中,并无人移交回给他。

    周瑜躲在府里闭门不出。虽然孙权和周瑜都未有微词。任何一个东吴朝堂之人都觉察出了异样。

    武将们更是敏感。凌统对撤兵是少数几个坚决反对的军官之一。他本来想和孙权一起为父报仇。

    可是对周瑜的崇拜和敬仰又让他不敢对中护军的决定有所怀疑。于是一回到吴郡,就想找周瑜问个明白。

    不料几次议政,都未见周瑜踪影。他忍不住问程普:"程公,你知道我们明明占了上风,为何突然撤兵么?主公说是中护军的主意,而中护军又不露面,我等稀里糊涂,不解其意啊。"

    程普哼了一声拍拍凌统的肩膀:“公绩老弟,以后在我程某帐下,保你有的是杀敌报国的机会。”

    黄祖面带狐疑地看着苏飞:“苏将军,你确定孙权退兵是看破了我们的诱敌深入,四面埋伏之计?孙仲谋竖子狂妄,从未有带兵经历,比起他爹他大哥那是天上地下,  他怎么会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

    “听说是。。。是。。。中护军周瑜的主意。孙权还不想退兵。他再晚一天,我们就合围了他们,说不定能全歼吴兵,活捉孙权”邓龙气急败坏。

    “这么说周瑜人在吴县,还能遥领军事?看来孙权果然对他言听计从。”黄祖叹息。

    “我看未必。据说是周瑜矫令,以吴太夫人病危为由,诱骗孙权撤军的。”苏飞说。

    “哼,要是这样,我看他们一定会彼此心生芥蒂。日后定然还要来攻我江夏。我们还是要快速打造巨型朦艟,纵然东吴兵彪悍,他们逆流而上,本就船速慢,两条巨型朦艟用横江铁索相连,封住江夏长江口,看他吴兵能奈我何?”黄祖抚须大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