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公瑾英年录 > 天下可三分

天下可三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懵懂间,周瑜有些摇晃,差点摔倒。大乔急忙上前扶住他。

    “阿锦,你。。不生我的气了?”周瑜的眼前是摇晃的天和地,渐渐的孙策不见了,眼前是满脸带血的孙权。大乔急忙上前扶住他。  恶醉使他头痛欲裂,光射进眼睛里,让他更觉得天旋地转,摇摇欲倒。突然看见小乔站在面前,端着一碗水,好像说着什么,  他一把拉过她,紧紧搂住。水碗掉落在地。他不让她逃脱,他轻轻亲吻着她的秀发,那种好闻的桂花香是小乔最喜欢的发露。不过好像自从生了胤儿,她就很少用了,  记得她说过,胤儿一闻这种花香,就打喷嚏。今天她怎么又用了?  周瑜的逻辑思维已经成了碎片,心中窃喜,看来阿锦是为了我才用的!他一脸幸福地搂着她,靠在她身上才能不摔倒,  闭着眼睛,喃喃自语:“阿锦,  我和那个绮娘没什么。我。。。我舍不得。。。你跟我受苦。。。”。断断续续的低语,听得被他死死搂住,动弹不得的大乔莫名其妙之余又尴尬万分。周瑜明显醉得厉害,口中含混地喊着“阿锦,阿锦,乖乖猪”,没头没脸地一通乱吻。粗重的气息混着木香和酒气,熏得大乔气血翻涌。正准备挣扎出来,后门开了,一阵冷风吹过,大乔好不容易从周瑜的臂弯中挣扎出半个头,抬眼看过去,立刻浑身冰冷。

    对面站着三个女人,  左边是自己的妹妹,一脸怒容的小乔。右边是一脸错愕的步练师。正中间是小乔和步练师扶着的,一脸病容的自己的婆婆,吴太夫人。吴太夫人想叫人分开两人,可回头看看,又改了主意,家丑不可外扬,还是别叫下人了。  甩开小乔和步练师的手臂,低声道:“公瑾醉了,你们两个还不上去分开她们!”

    孙权的脸色像即将来临的暴雨,阴沉中孕育着悲痛。

    “主公,我方战事顺利,怎么忽然就传令撤兵了?”张昭一脸不解。

    “主公,形势大好,马上就要全歼苏飞部,黄祖大营近在咫尺,没了苏飞,他就像瓮中之鳖,我们怎么能让到手的鳖飞了?”程普急得额头上都是汗。

    孙权不答话,任凭众人纷纷诘问。最后扔下一句:“孤是统帅,决计撤兵,必有不得已的缘由。众卿照令行事,不得有误。”

    东吴的船队本来已经摆好进攻的架势,准备用过晚饭就发起攻击。谁知吃过了晚饭,却掉头回吴。只留下程普和护军校尉孙皎殿后掩护。

    面对众将的不满和议论,鲁肃和张昭一一耐心安抚。他们已经知道了真相,是留守吴县的中护军周瑜发来八百里急报,  称太夫人病危且时日无多。请主公速回。而且有太夫人的手迹,却只有一字“权”。。。后面都没写。显然是已经不能捉笔。

    孙权望着胜利在望的江夏大战,只能跺脚叹息,拔营回兵。

    平明时分,黄祖和苏飞站在瞭望楼上看着已经变作黑点的东吴船队,惶惑不解:“他们为什么突然撤退?莫非识破了我们设置的埋伏?难道有细作?”

    虽然很沮丧,让到口的肥鱼游走,黄祖还是很高兴,尽管全歼孙权的计划落空,毕竟干戈止息,岁月静好了。

    茅庐里的陈设虽然简陋,用的器具却很雅致。

    价值不菲的青瓷杯盏,一看就是上虞、萧山的越窑精品。

    昆山玉碗更是来自遥远的西域雪地。王侯之家尚且是贵重之物,何况在这小小茅庐中待客?

    眼前的书生,衣着虽然简朴清淡,却十分干净整洁,而且衣料也并不寒酸。一根黄杨木簪云龙纹饰,固定了头顶的皮冠。

    没有世家子弟们的玉冠华美,却绝不是平常的清苦农家所能拥有的。

    刘备心里琢磨,这卧龙深藏不露,他绝不是像他自称的那样,本一介布衣,不喜功名。这分明是自视才高,待价而沽的一位。

    今天就要看他看不看得上自己了。刘备心里明白,自己绝不会是孔明非常想投奔的明主,否则他已经在荆襄七年,这诸葛孔明若是看得上自己,怎样都会找机会结交才对。更何况他还放了自己两天鸽子。但是为了取得好的襄助,刘备不得不隐忍着求贤若渴。

    不慌不忙,侃侃而谈,情感真诚坦率,从孔明空洞的眼神到聚光在自己的脸上,刘备心里泛起一丝小得意。

    鱼,就快上钩了。

    一番试探,一番揣测,终于,诸葛亮笑着说出了三分天下之计并且答应了刘备的出山请求。

    刘备心里十分轻松,他一眼看见脸上露出不屑的关羽和不耐烦的张飞,暗笑,这两个人根本没意识到诸葛亮的重要性。

    其实刘备心里对诸葛亮的景仰远没达到要冒着大雪亲自前来的地步。他还是故意地挑了要下雪的天气,特意要被大雪误在山下。

    试想,如果是个艳阳高照之日前来拜访,又如何能比其他人更显心诚?

    诸葛亮兴致勃勃地谈着三分天下之计,其实刘备和孔明两人心里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个三分天下之计对还没有立足之地的刘备来说十足就是个画饼。

    而且刘备也早就听说过鲁肃的“榻上对”。没有什么新鲜感。

    他真正的来意,不要说关张赵看不出来,就是诸葛孔明也未必能识破。

    他是为了将来取代刘表,顺利收服荆襄九郡的士族大家而来的。他看重的除了诸葛孔明的才学,更主要的是他身后的黄承彦,蔡瑁和司马徽等人。这群大儒和世家才是荆州铁打不动的磐石。没有他们的支持,谁在荆州都无法长久。而孔明就是他打开荆州士族的钥匙。

    要知道刘景升当年也是降伏了世族,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才能雄霸一方多年。

    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有才学的鸿儒,不必非孔明不可。还有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而刘备从未动过延请庞统的心思。

    借着徐庶举荐这个由头,刘备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对荆州的暗暗布局,肉眼可见的刘表已经时日无多。动作必须要快。

    一番各怀心思的畅谈之后,刘备告辞。

    临走时,笑着说:“先生心性高雅,这越窑的青瓷是从江东来的吧?在我们这里可是个稀罕物件。”

    诸葛亮道:“是越窑的。不过算不得稀罕。市集上只要肯出钱,就能买到。东吴近来和荆襄以及中原,甚至辽东,益州还有西凉都扩展贸易,着实收入了不少钱粮骏马。”

    “张子布一方名士,由他掌政的东吴,确实蒸蒸日上。不过,孔明先生之才远高于子布。他如何能望先生项背?”

    “刘豫州差矣,如今在吴县坐镇理政的是中护军周瑜。而张长史正在督运粮草,准备和黄祖在江夏决战。”

    刘备点点头,他知道诸葛亮一定是对的。他虽然“隐”居隆中,其实是对各地情势都了如指掌。否则,如何能透彻地分析天下局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