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金陵
景朔当年的谋逆本就疑点重重,景朔从没展现诡异问鼎天下的野心,素来与景衡亲厚,与凤明也很亲近,三人凑在一处时,他叫景衡‘皇兄’,叫凤明‘凤明哥哥’,叫凤明比叫亲哥还亲。
这般的人,为何会在景衡驾崩后忽然拉着越王谋反?
景衡又不是突然病逝,关于将天下托付给谁,先帝也反复思量了许久。景朔若真有心接管天下,好好的同皇兄商量,先帝未必不会考量。
怎会失心疯一般,非等皇兄死了去谋反。
景朔比凤明还小几岁,他生母桂嫔死得早,十二岁被接到东宫,一直和景衡、凤明凑在一处。
景衡很喜欢捡些没人要的小孩养。
杀景朔是令凤明后悔的一个决定。盖因景朔死后,很多事情都沉到水面之下,再查不清。
他本没想杀景朔,只是景朔那天非常奇怪,说了许多话,不仅认下了毒杀景衡之事,还挟持了景俞白。
凤明不会再看景衡亲人死在自己面前,于是他掷出长剑,像当年杀西燕王父女一般,射死了景朔。
景俞白若非景衡儿子,在凤明心中是断然是比不上景朔的。
或者说,景衡死后,景朔本该最凤明最亲近的人。
但偏偏是景俞白。
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摆动棋局,逼凤明做出选择。
后来许多事情凤明浑浑噩噩,失去了记忆,人们说他诛杀叛军,杀肃、越二王,火烧皇城,登上城楼。
凤明统统不记得了。
他只记得景朔含泪的眼。
“景衡是个疯子,他该死。你知道他多可怕吗?”景朔含着泪,状若疯魔:“你杀了我,就如他的愿了。你杀我吧!”
景朔攥着手中的景俞白:“哈哈哈哈,这是他儿子!是他儿子!”
“凤明哥哥!你还不杀我吗?”景朔掐着景俞白脖子,缓缓收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景俞白的脸因缺氧而反出青紫。
凤明阖眼,再睁开,掷出长剑——
长剑穿胸而过,景朔眼含热泪,深深地看了凤明最后一眼,缓缓向后倒去:“这是我的结局凤明哥哥,我”
景朔轰然倒地,玉冠磕在地上,摔成三瓣——是今年景朔及冠礼上,凤明送他的青玉七龙冠。
时间仿佛静止。
一滴从景朔眼角流出,他最后说了句什么,因都离得远,故而除了景俞白没人听见。
景俞白吓得发了场高热,把这句话也给忘了。
所以,在无人知道,景朔说的是:“我死了,你要好好活着。”
真相被尘埃掩埋,景衡之死不明不白,景朔的谋反也奇奇怪怪。将真相掩埋的坚冰,终于被楚乐侯的金石丹烧成一丝缝隙,露出隐约的痕迹出来。
景、凤二人在江城休整一番,先去庐州同顾徽年汇合,楚地乱起来后,部分有瓜葛的官员自乱阵脚,顾徽年顺藤摸瓜,将事情理顺不少。
原来庐州的陈知州虽被金石丹控制,却心向朝廷,庐州疫病的消息是他着人散布的,一是暗喻金石丹之事,二是提醒逃难去的灾民有问题,需要排查。
那些扮作灾民的叛军,在金陵过得如何,景恒不知,去淮安的那些,打一开始就没让进城,现在还在城外替景恒种地改造。
当时谢停将消息带回淮安后,淮安王见他们种地种得很不错,没声张,由得他们继续种吧。
顾徽年站在堂下,恭恭敬敬地汇报:“世子搜到的密信,下官已然破解,密匙乃是陈知州送予的《音律十谈》。”
景恒:“”
凤明:“”
顾徽年见凤明和景恒略显憔悴,循例关心长官,凤明极为熨帖,多与顾徽年聊了几句。
顾徽年听罢很是感慨:“想当年,下官家乡大旱”
凤明闻言,微微坐直身子:“大旱?”
“彼时下官尚幼,也记不大清,只记得被兄长抱着,一直走”顾徽年回忆着:“那条路好像没有尽头。”
没想到顾徽年如此早慧,五岁的事情还有印象,凤明想往下问却不知如何说,他下意识看了眼景恒。
景恒立即将话接过来:“不知顾大人的兄长现在何处?”
这话问的有些唐突,顾徽年未在意,他有些遗憾,回答说:“走失了,在岚阳县。”
凤明心头猛震,他万万想不到顾徽年连二人分开的地方都记得一清二楚,他垂下眼眸住情绪,轻声说:
“那真可惜。”
顾徽年笑了笑,有些涩然:“下官参加科举,原想着有朝一日若能名扬四海,兄长就能找到下官了。只是下官愚钝,净记得写细枝末节,偏偏忘了兄长的名讳。”
顾徽年走后,凤明兴致不高,没精打采地卧在床上,景恒亲他抱他,也没什么反应。
景恒:老婆x冷淡怎么办,好像一个傀儡娃娃,无趣极了。
可是好漂亮。
他摸摸凤明美丽非凡的脸,再次原谅了他。
“你从前姓顾吗?”景恒问。
凤明应了一声:“顾时。”
“顾时、彩宝、凤明、养晦...”景恒问:“你喜欢我叫你什么?”
凤明面无表情,眼睛中没有多余的情绪。
景恒抱着凤明好一顿哄:“你猜我喜欢叫你什么?”
凤明依旧面无表情:“老婆。”
景恒忍俊不禁,去扒拉凤明的衣服:“别难过了,相公给你看个好东西。”
凤明:谢谢,看太多了,不太想看。
淮安城外,景恒将试验田指给凤明,午时酷暑,日头烤在头顶,仿佛发丝都焦了,田上约有几十人,小腿泡在泥里,正在耕种。
谢停小声道:“这就是那些叛军,咱们自己人都歇着呢。”
景恒远远看了一眼,心说这个好,寻思着谋反定是力气多的没处使,劳作一番好好改造改造他们的反叛思想才是。
金豆撑着伞给凤明遮阳,拿出冰镇过的酒囊:“主子,您喝水。”
景恒站在太阳下啧了一声。
金豆这看脸的玩意,什么东西,见了凤明和见到观音娘娘似的,殷勤得过分,就差磕头了。
谢停抱剑站在树荫下,一行四人,就景恒晒着太阳。
回到淮安,匆匆休整一日,四人又奔赴金陵。
金豆不会骑马,景恒本不欲带他,凤明用金豆用的顺手,也不说非要带,只是看着景恒。
景恒一个对视就败下阵来,把摸鱼千斤搁在王府好生养着,另架了马车。
这马车是景恒特制的,有专门放冰、放炭之处,坐着很是舒服。
谢停看不下去景恒同凤明起腻,宁可在外面晒着,也不做车厢,金豆没这自觉,在里面端茶倒水,把凤明侍奉的十分熨帖。
景恒默默打量金豆,心说这孩子怎就讨了凤明喜欢。他又想起汪钺,发现凤明似乎格外喜欢这种软糯糯、哭唧唧的小可怜侍从。
金陵作为古都,如今有三股势力盘踞:金陵府、织造局、南林党。
金陵府归朝廷管,织造局归东厂管,南林党则是由儒生文人凑在一处,凝结形成的民间势力。
其中织造局与南林党势同水火,金陵府夹在中间,两边都沾,里面管事的宦官文臣达成诡异平衡。
谢停驱车缓缓踏入金陵城门。
这座南方旧都有着与京城不一样的温软,小桥流水、亭台轩榭,靡丽而衰败,奢华而黯淡。
春风十里、夜泊秦淮,金陵有太多文人。
吴侬软语、杨柳依依,金陵有太多故事。
“金陵不比京城。”谢停轻声道:“咱们行事需谨慎些。”
金陵确实不同,城门口朝廷张榜处,贴得不是通缉犯、也不是新政令,而是一首赋,开篇直抒胸臆:
【大齐阉宦之祸酷矣!】
是南林党。
凤明看了一眼,评价中肯:“字不错。”
百姓多不识字,一书生站在城墙下大声诵读:
“列卿争相献媚,司礼盗弄太阿,阉党营私勾连,黠桀渠憸,淫刑痡毒,快其恶正丑直之私1”
景恒翻了个白眼:“谁能听懂?我都不会写这个‘憸’字。”
凤明面无表情看向他,眼神却传递出一个信息:真的吗?
金豆直来直往:“世子爷切莫说笑,奴才都会写。”
景恒看向谢停。
谢停:“”
谢停挪开视线,看着那书生,义愤填膺:“太过猖狂,实该整治一番。”
金豆放下帘子:“主子,咱们淮安可不这般。如今咱们五府十二州都再不许传诵南林诗赋,同缉事司上下一心,都忠心于您。”
谢停有些不屑:“几个辞官致仕的酸儒,也能弄出这么大动静。”
“江南多士子。”凤明垂下长眸,怅然若失:“南林七杰身后是邹伯渠。”
“邹伯渠?”景恒有些吃惊,他虽不对文人不甚了解,却也知道这位人物。
邹伯渠是位状元,被称作‘占尽江南灵气、千年旷世奇才’。
凤明应了一声:“从前我在东宫,他于我有半师之恩。”
说‘半师之恩’还是含蓄了,邹伯渠的弟子原先只有景衡一人,他曾评价景衡多智近妖、筹谋无遗。
后来教了凤明,免不得偏心凤明——小弟子总是会比大弟子更受宠些,况且大弟子过于聪明,就显得小弟子更乖巧。
有人笑他收太监当弟子。
邹伯渠说:“好物多舛,霁月难逢,倘若白璧无瑕,石砾有何颜存世?养晦的残缺,是上天给凡间英豪的活路。”
这话张狂,也只有邹伯渠敢说。
后来凤明随军挂帅,领兵出征,一人可当百万师,挑了西燕,夺取燕云十六州。
这可真是一巴掌打在天下英豪脸上了。
都说文臣提笔定乾坤,武将上马安天下。
可三百多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封疆大吏,谁把燕云打下来了?
凤明做到了。
是个太监又如何?
都不如个太监,多可笑。
谁还敢嘲笑凤明,谁还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