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哥
陈鹤宇脸色黑沉的回到书房,把自己关在屋里,半天没有出去。
他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自从穿越过来,他一直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原身留下的烂问题,负责的对待两个孩子和下人们。
很乐观的觉得自己会有一番作为,至少能把小日子过的顺风顺水吧。
但是陈二郎、团哥儿这两件事给他敲了警钟,在一个封建大家族里想独善其身太难了。
即便是你不想惹别人,也总有各种利益纷争,丝丝连连的牵扯不清。
还是第一次,他想娶亲、想分家,迫切地想离开侯府。
能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先有一番作为。哪怕是去外地做一方小官吏,也得先考个功名在身。
等着长兴侯帮忙谋差使,他已经不抱希望。
在京城做个芝麻小官,因为“学历”不行,升迁很难,还得继续住在侯府里。
自己要夹起尾巴做人,老婆孩子也没底气,他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想到这里,陈鹤宇拿出书本,开始复习功课。
这段时间他很刻苦,经常熬夜到子时才睡下,第二天一大早就又起来锻炼。
考举人的难度很大,秀才总不能考不下吧?
那也太丢人了,无论去哪个衙门谋个文书、师爷,也得要个秀才文凭。
四书五经读久了总会厌倦,陈鹤宇就拿出《九章算术》一类的数学类换换脑子,再要不就是和秀水一起练拳脚。
长兴侯一直暗地里注意陈鹤宇的行动,看到他现在不但勾栏瓦舍、赌场不再去,就连蹴鞠场、马球场都不去了。
儿子天天闷在家里苦读,长兴侯一边觉得老怀安慰 ,一边又担心他熬坏了身体。
但是年轻人吃点苦总不是坏事,咬咬牙也就由他去了。
只是时不时给他提供点便利,比如买到什么科考大家出的书、弄些什么明目补脑的吃食,源源不断的送到落桐居。
侯夫人知道了,简直笑掉大牙,这么个浪荡子,还想科考?且等着看他笑话吧。
不提府里别人嗤笑的心理,苏姨娘是十分欣慰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嘛。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她去落桐居次数更多了。
有她帮忙照看两个孩子,陈鹤宇确实放心不少,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书本上。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底,马上就是杨玉娘的百日忌。
婚丧嫁娶,侯府自有一套定好的流程,不需要陈鹤宇操心。
只是近期,收到了杨氏娘家的来信,她的父母双亲已经从山东老家启程返京,想必是要来参加百日忌的。
苏姨娘提醒他,杨氏商贾,看重利益,做事一向豁得出去。
杨氏年纪轻轻没了,又没有留下儿子,以后杨家跟侯府关系会愈加薄弱,无利可图,这次怕是杨家会耍些花样。
陈鹤宇叹口气,原身确实对不起杨氏,人家父母好不容易养大的闺女因为他受惊难产,丢了一条命。
他当然是非常愧疚的,无论杨家提什么条件,受着就是。
这一日,忽然又收到了绕河庄梅家送来的几本书。
想想也有一个多月没见到梅端,距离让思念更浓。
每当夜晚辗转反复的时候,往往是梅端又娇又俏的模样伴他入眠。
他整理了自己难以理解的试题,记录了一个小本子,准备走一趟绕河庄。
还要给小姑娘带点小礼物,答谢她这么辛苦的帮忙找题目、写注解。
不知道这里的女孩子都喜欢什么呢?现代的女孩儿都喜欢收到花、包、首饰吧?
那么古代的女孩子呢,花、包可能行不通,那就买首饰?绸缎布匹?
要不然定制一支发簪什么的?貌似看古装剧的时候,演员的头饰都很漂亮的。
难得有心思歇一歇,他就兴致勃勃的画起图纸来。
他画了一朵绽开的粉色小桃花,花蕊颤颤,下面托着两片小绿叶以及两个小花苞,希望工匠能做出来心仪的样子吧。
正画着,听到院子里有人叫他,竟然是大哥陈大郎。
陈大郎大名陈伯宇,为人极是方正,目前任职翰林院编修,也是时不时能见到当今圣上的人。
听说颇受他的上级看重,经常帮忙草拟圣旨、或是给圣上读书。
在日益没落的长兴侯府里,陈伯宇就是一颗正在上升的冉冉之星,是长兴侯心尖尖儿上的人。
无论长兴侯怎么偏宠陈鹤宇,跟陈仲宇比起来也不值一提。
当年给陈仲宇说亲,长兴侯费了好大力气,巴结上圣眷正浓的定国公府,娶了嫡出的二小姐,虽不是长女,也很不错了。
这就难怪侯夫人那么得意了,无论谁生出来这种“别人家的孩子”都会翘尾巴的嘛。
也不知道这位“学霸”哥哥,过来探望“学渣”弟弟,所为何事?
陈鹤宇来不及收拢桌上的图纸,起身去迎接他。
陈大郎进来一看书桌上扔的满是书本,先笑了起来,“五弟,他们都说你洗心革面要去科考,我先还不行,原来竟是真事儿!”
陈鹤宇先前不争气,兄弟间调侃也习惯了,他讪笑着回答,“天天混日子也是无聊,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做罢了。”
“很好,我很高兴看到你继续读书。”陈大郎拍拍他的肩膀,一脸真诚的说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倒不是说非要读书考功名,但是多读书总能增长一个人的见识,会明事理、讲道德。”
陈鹤宇 ???
他这大哥莫非是穿越人士?
思想这么开明、先进,果然人家才是天之骄子。
他赶紧让大哥坐下,喊丫头们上茶。
陈大郎一边吃茶,一边说:“我过来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很想读书,如果你想参加今年八月的院试,或许我可以帮点小忙。”
陈鹤宇… …
感动的想流泪好不啦。
大哥跟侯夫人完全不同,是德行最正、言而有信的人,从来不欺负兄弟,反而总是规劝母亲大度待人。
典型的歹竹出好笋。
“你若是愿意,我隔日晚上过来,指点你一二。”陈大郎见他不答话,有些犹豫。
听说秦夫子不愿意教老五,光闷头自己看哪行?
兄弟想读书上进总是好事,他自动请缨过来,莫非老五还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