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路上
农机三轮车是很慢的,年轻人好动,路上压不住话匣子,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对本地好奇的还会问问司机大叔。这三轮车虽然说是农机局的车,司机却不是,司机是附近的农户,按说在藏地,除了藏人大多都是川人,但这司机大叔的样貌却迥异于本地人,他的颧骨没那么高,更没有高原人的高原红,整张脸平淡无奇,写着普通,他嘴里叼着烟,可能常年在高原生活,他的实际年龄大概要比面貌上的年龄要小,他不爱说话,右嘴角叼着一颗烟,从他为数不多的话里,萧蒙璹知道,这位牛大叔是安徽人,伟大的年代里上山下乡,随后也就在这里扎根了,他来这里,是因为农机局同意他出这一趟,奖励是一条兴安。这是一种国家烟草局下辖的烟草厂制作的过滤嘴式香烟,价格不算高,但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还是节衣缩食的时候,它的珍贵不言自明。
几个学生从他口中知道的也不多,不外乎就是,这里的本地藏民不多。虽然说西藏,不过人们口中的藏区毕竟不是传统的行政区划,今天的青海、甘肃、宁夏也属于藏区,当然并非全部行政区域,那里有大量的藏民,人们所熟知的珍贵宗教艺术品唐卡,其实主要的产地并非西藏而是青海。西藏很大,林芝虽然风景优美,不过在这里的本地藏人却不多,这里对藏人而言,大多数只当这里是旅途。藏民们信仰虔诚,他们路过这里,前往布达拉宫,只为了朝拜。所以,平常的时候,这里的人实在是很少,少数川人来这里,也是路过,目的却是为了珍贵的药材。解放以后,国家对这里保护性开发,这里的人才多了起来,然而本身经济条件如此,虽然说人口有所增加,却实在不多。
刘新一看着沿途的秀美风景,就开口说,人家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我看,这西藏绝对要比那里美,这里多大气,辽阔、壮美,天地之间纯粹的蓝深邃,白云纯洁,似乎都在这里诠释着大自然的美不可言。景色虽美,一群年轻人看得多了,到底不是前几天那么感兴趣,他们的话题回到了目的本身。
张潜山是第一个下车的,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虽然说建国以后,大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也在锻炼,可那大多说的是自然科学,他们法学的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机会?他们法学院有一次和化学院组织交流会,化学学院的学生就开玩笑说,特羡慕你们法学院。当时的法学学子虽然意气风发,到底都是天之骄子,也不敢太过恣意,也就稍微谦虚,问一句,这话从何而来呢?化学学院的学子随即就说,我们化学任何的假说都需要我们来做试验,一点剂量的不同,结果可能就差很多,因此大家对科学却是丁点也不敢马虎,你们法学院不需要实验,只坐在书房里安静冥想就可以了。这个段子随后也就成了自然科学学课调侃社会科学学科的常见段子。言归正传,张潜山确实没有任何经验。他低声问着同伴们,找人有什么经验。其实,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出身农村,吃苦耐劳都是没说的,说到这找人,却个个表示爱莫能助。刘新一的意思是,一路上慢点走,多看看,有什么问题,先记在本子上,晚上回来,大家汇总。几个人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基本的方法还是有的,互相都叮嘱着,沿途遇见人,一定问问那辆三菱汽车的去向,那样能省不少事。
庞伟第二个下车,他负责第二个目的路段。
刘新一第三段,萧蒙璹第四段。牛大叔送完萧蒙璹,转身就开车回城了。
今天的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了,萧蒙璹朝着目标走,路上有很多碎石,走起来不快,他这时候发现,这登山杖的用处了。他迅速打开登山杖,从马路上向下走,说是马路,其实已经破烂的不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不过,中国此时很是贫困,为数不多的资金也要用在紧要的地方上。这马路俨然属于高坡。他必须向下走,地图上显示大约是5公里就能接近雅江的江畔。他一路一路向下走,看着这样的碎石面,他不用想也知道,那辆三菱车十有八九不在这停车。那么,他要走的路可能也短不了,走吧,这么大一片的面积,真不好找啊。
萧蒙璹往前走了一段,前方是一大片密林。路边是一个僧人,他附近是一群牦牛,那些牦牛却在草丛里静静的吃草、他快步走了过去,向着僧人行礼。僧人转过头,那是一张很奇怪的脸,他的瞳孔是那样奇怪,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他压下心头的感觉,向僧人询问是否周围有人路过,他像僧人描述他的同学们的身材。僧人用藏语说了一些话,他表示不懂,又用汉语问僧人,僧人又用藏语说了一通,他还是不懂。摇了摇头。把包放在地上,从里面拿出水,喝了几口,看僧人又在那里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朝着林子走了过去。
那僧人口中也听不出在念叨什么,他手中的佛珠在一个个的划过手指,他的手指缓慢划过这些佛珠,似乎在念诵经文。当看到萧蒙璹朝着那密林里走去的时候,他的眼皮微微动了动,摇了摇头,便继续念诵他的经文了。那些牦牛说来奇怪,虽然密林里芳草萋萋,却没有一头牦牛走进林中吃草,都在林子外围吃着草。这时已经是下午7点了。
外面的夕阳正美,夕阳光洒向大地,奇怪的是,那密林浑似被黑暗笼罩,温暖的阳光竟被阻拦在外,那僧人缓缓站了起来,朝着萧蒙璹走过的方向看了一眼,右手攥着佛珠,左手打着佛家的莲花印,不知自言自语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