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小农女
“这叫饥饿营销,你懂不懂?就要吊着别人的胃口。这样又可以单价提高,又可以让别人记着你。”大丫分析道。
玉清似懂非懂的,扬了扬手中的银票。
迅速两个脑袋碰一处去算账分账去了。
临走的时候,大丫头叫住玉清,“五少爷,等一下走,到我们地窖里取些年货,带回去孝敬你爹娘吧。”
玉清眼睛亮晶晶的。“好吧,只是我只有一个爹了。”
大丫头一愣,手足无措道:“啊,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碰触你伤心事的……”
这个家伙平时看起来挺神气的,却没想到还有这样可怜的身世啊。
玉清迅速的打断,“没事的,谢谢你,咱们快去取吧。”
结果玉清带来的马车队,装满了各地的土特产以及姜氏美酒后,这才满载而归。
“哪来的这许多东西?都快赶上我们宫里丰富了。”皇上起先就拿起一瓶酒,开了塞后,一闻就陶醉无比。
这是好酒!醇厚甘甜。
“父皇,还记得我跟你说曾经受伤的事情吗?就是那个小姑娘替我包扎伤口的。”小十一不着边际的说着。
皇上停顿了一下,立马想起上一次小十一交代的事情,“你是说这些个东西都是她准备的?”
“是啊,都是她准备的。”小十一认真的点头。
“那你不说她是一个小农女吗?农女有这个能耐吗?”皇上真的不敢相信哎。
“别的农女没有这个能耐,但是她一定有。”这点自信小十一还是有的。
哦,你这样说我倒有点兴趣了。
一个农女有这么大的能耐,真是闻所未闻,听所未听啊!
……
快过年的时候,顺天府尹杨大人,又无奈的坐着马车去往南方了。
没办法,夫人还是没有回来。
自己也不想一个人过年。
不过十一皇子派了人来,把杨大人送去了徐州府。
那就方便了很多。
大丫正好在这里等着他,准备一起回家。
“爹爹,爹,我告诉你一件大事情。”
今天的刘敏穿着骚包的花衣服,一回来就风风火火地扑向了老爹。
仿若一只硕大又肥胖的变异花蝴蝶。
“啥事情啊?”刘大人一脸嗔怪的。
这个儿子平时不靠谱,但是这一阵子还算听话。
“我今天听说,那个小东家要在这里等一个大人物才回去过年呢。
哼,他们还叫我早一点回来过年。我说不着急,我又没有事,我就喜欢吃他们姜家的菜。
亏我耐着性子在那里等,结果你猜我等到了谁?“
刘敏颠三倒四的说着,
“谁”?刘大人一脸激动的双眼冒光,自己在这里好些年都不动了。
一直渴望着能够与京中攀上关系。
“听说是京中的大人物,我亲耳听到小东家称呼他为杨大人。”
刘敏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记性还是挺好的。
刘大人细一思索。
“杨大人?难道是顺天府伊杨大人?你瞧清楚了,他长得什么样子吗?
刘敏回想了一下就开始比划:
“一张国字脸,头发有些凌乱。那可能是路途中吹的吧。”
“不是,他天生不修边幅,可据说他的夫人美着呢。嘿嘿嘿!”这下子刘大人算是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结果杨大人刚过来,就被刘敏的老爹给截住了,非要邀请他们来自己府中吃一个团圆饭。
这是作为地方大员的私人邀请。
酒店的老板嘛,因为在这里很有可能还要发展,所以大丫这个面子还是会给他的。
刘大人一路开心的笑着,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姜氏大酒店开到了这里。
还给自己带来了又一条大鱼。
这个杨大人可在京中十分盛名。
他是连太子都敢刚的人。
而且很显然,皇上是站在杨大人这一边的!
之前京中的变动,自己也有耳闻。
进了徐州官府的衙门后,待酒桌上刘大人终于跟杨大人频频的进酒,套上了近乎。
才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临了还派了家丁们送他们回乡。
我就说这个饭店跟他们大人物有关系吧!
否则十一皇子怎么会站出来说话呢?
杨大人通红着脸在那里丫丫想着,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凭着人脉,去京中任一个职位。
马车里黑丫头端坐着,看着车外飞逝的景象。
大丫看着饮酒后面颊通红的杨大人。
“杨大人,你这千里迢迢的还带着这么多的东西呀。我不是说了吗,夫人在我们那里生活的很好,啥都不缺。”
席间都是刘大人饮的酒多,这个杨大人根本就没有喝多少。
脸却红成这副模样,肯定平时不咋喝酒。
杨大人大着舌头:“这是、这是、十一、五少爷让我带过来的。”差一点说漏嘴。
杨大人第一次撒谎,心还怦怦的直跳,脸色就更加红了。
大丫一听就不作声了,竟然是那人叫带回来的,那就全盘照收吧。
结果回到家里,看到仍在埋头学习的小子们,忽然想起过了年,他们就要去应试童生了。
大丫就找了唐先生。
“唐先生,明年咱们家里有好些人要下场应试吧。”
唐先生恭敬的答道,“是的,大小姐。”
大丫头非常随意的问道,“唐先生还记得以前,自己应试童生的时候吗?”
唐先生点头道:“当然记得,考功名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无疑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大丫头微微一笑,“那我这里有一个想法,请唐先生按照自己的记忆,出一些模拟当时考卷的题目,咱们也给他们来一场模拟考试!”
唐先生瞬间就呆住了,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关键是从没有人如此想象过。
“小东家,你请说。”
大丫头继续侃侃而谈:
“形式越逼真越好,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童生应试的过程。
这样在真正应试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怯场,就不会因为其他的状态而影响自己成绩的发挥!”
唐先生一拍巴掌赞道,“妙啊,真妙!我这就去准备。”
自己经历了一系列的应试。
其中有许多人并不因为自己的才思不如人。
而是应试的过程中,状态频出。
有自身心理的素质不好,也有身体状况不行。
而许多读书人,一次应试都是穷尽自己家的家底。
如果落榜,再没有翻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