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再建新房
第二天一早,吴晴晴就带着陆奎去了处理好的池塘,让陆奎帮忙将莲藕种了下去。
一旁的双胞胎姐妹俩好奇的问道:“姐姐,这种下去的莲藕真的能够结出莲花来吗?”
吴晴晴只是简短的回了两字“当然”,便不再言语。
种下去的莲藕如果能够存活,肯定是能够结出荷花来的。
吴晴晴之所以这么肯定的答复,是因为她给这些莲藕洒了灵泉水。
在灵泉水的作用下,她相信这些莲藕绝对能够存活。
吴晴晴昨晚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修房的问题。
她打算在他们家的左右两侧的空地上,再修两排房子起来。
一排给吴小莲母子三人住,一排空着以备不时之需。
她是一个行动派,想到的就会去做。
一大早他就和吴二虎讨论了这事儿,自然也得到了吴二虎的赞同。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他们父女二人商定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房屋修好。
等过完年,吴小莲母子三人就可以直接搬到新屋里去住了。
吴晴晴一回到家,就心心慌慌的带着溜子朝着平安镇走去。
她是去找建房师傅的。
至于溜子,纯属跟着她一起闲逛。
她这次运气不错,上次帮她建房的师傅,基本都闲置在家。
因此,她便将这些人都请了去,再帮他们家建一段时间的房。
这次,他们家和上次一样,还是建砖瓦房。
陆永贵今天一大早起来,就听见吴二虎和吴晴晴商量说要请人去柳家村买砖瓦,他想着这件事他就可以完成,完全用不着请人。
于是,他便自告奋勇的表示,他帮着去柳家村买砖瓦。
吴晴晴想着陆永贵身上有伤,都没有给他安排什么重活计。
这去柳家村砖瓦厂长途跋涉不说,在路上还颠簸的厉害,对陆永贵的伤势还真的十分不利。
于是,吴晴晴拒绝了陆永贵的要求。
但是,吴晴晴拗不过陆永贵,最终还是同意让陆永贵去了。
不过吴晴晴怕陆永贵有个什么意外,便让她三叔吴三虎跟着一起去了。
临近下午的时候,他们二人才回到桃花村。
原本吴晴晴还担心砖瓦的配送速度,会影响到他们家修房的进程。
但是,没想到的是,柳家村砖瓦厂这段时间的生意十分的惨淡。
见吴三虎和陆永贵前去订砖瓦,高兴的不得了,当场表示第二天就能将所需要的砖瓦送到一半。
还别说,第二天浩浩荡荡二十辆牛车的砖瓦就被送到了桃花村。
吴晴晴订的可不止这二十辆牛车的砖瓦, 但是柳家村砖瓦厂的牛车有限,不可能一次性的全部送来,以至于隔天柳家村的砖瓦厂又再次给他们家送了一次货。
这次吴晴晴买的砖瓦有点多,是因为她想着年后会在桃花山上修建一些观赏亭,到时候会用到一些砖瓦。
于是便一次性的多采购了一些回来。
砖瓦一到位,房子的修建工程就开始了。
这次和上次一样,还是来了许多村人帮忙。
因此,建房的速度也很快。大概十五天的时间一排五间,总共十间房就修好了。
吴晴晴觉得这些建房的师傅都十分的不错,便把来年在桃花山修建亭子的工程都交给了他们。
他们自然乐得接受。
吴晴晴在新屋建成的当天,特意杀了三头肥猪,请修房的和帮忙建房的人好好的吃了一顿。
同时,在他们临走的时候,一人给了他们三斤猪肉作为谢礼。
吴晴晴家修房的这段时间,大郎不是在跟着袁伯练武,就是在跟着她到处走走看看,有时候甚至还去帮忙搬砖。
总之,大郎的生活是惬意且充实的。
至于溜子呢?还是那种风风火火的性格。
但是,自从和大郎一起跟着袁伯练武之后,性子静的下来了,能够安安静静的做完一件事了。
陆永贵一家也逐渐适应了桃花村的生活,甚至是喜欢上了桃花村的生活。
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年关即将到来了。
溜子也被陆峰强行接走了。
大郎也被白飘雪多次催促着让他回去了。
他知道他这次一离开,下次回来的机会很渺茫。
所以,他想着能多呆几天,就多呆几天。
对于大郎的决定,袁伯也是喜闻乐见的。
袁伯在这里,不仅有好吃的,还可以到处溜达,何乐而不为呢?
大郎这段时间的目标是体验一下农家子的生活,但是总的来说,深入性不够,他自己也感觉他并没有真正的体验到农家子的生活。
前段时间,因为建房,吴晴晴太忙了,以至于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大郎。
现在不一样了,她看出了大郎的异样。
大郎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吴晴晴自己心中所想。
吴晴晴想着体验一名农家子的生活还不简单,他先是带着大郎去割草喂兔子,然后去翻地种庄稼。
把能够让他体验的生活也都体验了一遍。
同时,还给他安排了一项辛苦却很有意义的活计,那就是给桃花村的村人写对联。
这项活对他来说确实十分的有意义,他不仅和桃花村的村人拉近了距离,还收获了他们的尊重。
最为重要的是,大郎觉得看着众人都喜欢他的字,他十分的开心。
吴晴晴想着大郎还没有经历过卖东西的感觉,便挑了一天带着大郎去平安镇卖东西。
大郎也没有什么好卖的东西,这卖的东西自然也是大郎的墨宝。
对,大郎去临街卖对联去了。
在开卖之前,吴晴晴问了大郎,想怎么收费,大郎回复随便他们给多少。
这不就是因为这一句,随便给,导致大郎对联生意十分的火爆。
虽然最终大郎的收入还不够笔墨纸砚的银钱,但是大郎也十分的开心,因为他觉得他收获了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他不曾拥有过的体验。
在还有三天就过年的时候,大郎带着袁伯也走了。
吴晴晴已经适应了有溜子、大郎、袁伯的生活,他们一走,吴晴晴反而觉得冷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