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逍遥武陵仙界 > 第37章 杨六郎的意外之举

第37章 杨六郎的意外之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朔州、云州、新州和五州是武陵帝国的北部屏障,失去朔、云、五、新四州之后,武陵帝国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大辽帝国的铁蹄之下。

    并入辽国的朔、云、五、新四州,是当前辽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汉族百姓善于经商,是这些地方兴盛繁荣的主动力。

    不过,朔、云、五、新四州并入辽国之后,居住这些地方的汉族百姓的身份变得尴尬异常,不管在大辽还是武陵帝国,他们都不受信任。一方面,大辽用科举、婚姻和威压等方式手段来使汉人忠于他们;但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惯性思维之下,大辽帝国的当权者又不信任大多数的汉人,将其置于社会的最底层。

    而武陵帝国对于生活在大辽的百姓,觉得他们会被“胡化”,不能再视为正统汉人,对逃入境内的这类汉人非常歧视。

    停战和议后,两国边境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过发生在两国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从来就没怎么停止过。

    每到大辽冬季缺粮之时,就会派遣小股精锐骑兵,深入武陵帝国境内劫掠。特别是在大辽帝国发生瘟疫和饥荒的情况下,这种局部冲突就会更多。这种抢夺物资跟人口的行动,往往只是州县级别、甚至村镇级别的,所以,这只是冲突而不是战争。冲突的原因,深层次来讲是大辽帝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起的。大辽帝国位于仙武大陆北部地区,面积广大,约占仙武大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四周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难以深入,自东向西,由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向大陆性干旱气候过渡,植被则由草原向荒漠过渡。气候干旱、地面坦荡、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风沙现象十分常见,河流冬季结冰。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了缺粮成为大辽的常态。

    而以步兵为主,缺少精锐骑兵的武陵帝国边军,面对来去如风的大辽骑兵,一般情况下都只能固守一些城门要塞,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外的百姓村庄,却没办法进行有效的保护。长久以来,生活在武陵帝国边境的百姓,饱受劫掠之苦,有的甚至远离故土。可真正搬走的百姓,只是少数,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故土难离。此次武陵帝国兴兵伐辽,真正觉得欣喜若狂的,正是这些生活在西北的武陵帝国百姓。

    而这次是战争,战争目的就是要把对方政权干死!大辽帝国一定要杀进去,或入主武陵帝国、或给武陵帝国换个皇帝;武陵帝国则一定要把大辽帝国彻底拖垮,永绝后患。

    武陵帝国这么多年一直被战事所累,军队日渐衰微,全国范围内的军队之中禁军不足二十万,步军占了七成,其余全是厢军。这次伐辽大军禁军三万,厢军七万,兵分五路,每路大军两万将士:一路大军由焦赞担任统领,目的地朔州;二路大军由孟良担任统领,目的地为云州;三路大军的统领为岳胜,目的地新州;四路大军的统领为杨兴,目的地为五州;五路大军的统领为杨宗保,目的地静海。

    万事俱备,各路大军开赴战场。 原本对于这次兴兵伐辽杨六郎作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但是一个意外之举让杨六郎对这次伐辽踌躇满志,志在必得。原来这次讨伐,武陵帝国进行了临时募兵,并且是强制募兵,索溪峪镇的所有的大家族,都有名额限制,必须二十人,化劲三重修为以上。覃氏家族的覃凡很不幸的被强制加入讨伐大军队伍,不过很幸运的是,覃凡入了兵马大元帅杨六郎的法眼,被杨六郎任命为幕前参军。

    覃凡之所以会被杨六郎注意到,实在是因为他失踪归来后的变化太大,先是一拳重伤向家的向南,两腿踢死向南的两名家丁,而就在同一天覃凡再发神威,一拳轰死同父异母弟弟覃云东的家丁张三,并且事后张三的尸体却离奇失踪,并且杨宗保在皇家武院招生大会遇刺时,覃凡竟然与杨宗保同时感受到危险,并且提醒了杨宗保。正是因为好奇,杨六郎才把覃凡纳入麾下。

    没想到的是,这次意外之举再次让杨六郎刷新了对覃凡的认知。覃凡成为杨六郎的参军之后第二天,便给杨六郎献了一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