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退亲三次后,她被太子娇宠上天 > 第115章 一年后

第115章 一年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方氏之事处理好后,周锦晏的判决也下来了。

    出乎韩玉莘意料的,周锦晏竟然被判了流放,她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是赵玄渊吩咐的。

    说起来,边关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持久战,夏国无法突破边关的防线,但大赵国这边也是损失惨重,好在因为韩玉莘的提议,送往边关的资源不缺,后续战备更得上,不会再出现前世的状况了。

    在韩玉莘还没有返回京州的时候,收到了赵玄渊给韩玉莘送来的信,信上向她表示,他不止想要击退夏国,甚至还想要痛击他们,让他们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根本没有再进攻的想法。

    这也是他这次去边关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他将会有很长时间不能联系自己,要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并且再次提及了一定要等他回来,不准定亲!

    那之后的时间里,赵玄渊便不再送信来了,听二十一说,似乎在边关部署着什么,不过因为事关重大,所以那边的人只是给了一个模糊的消息。

    而在这漫长的一个月里,韩玉莘就是靠着这些模糊的消息,来判断赵玄渊有没有出事。

    一开始韩玉莘是非常不习惯的,而且很担心的,但后来因为二叔、方氏、周锦晏的事情层出不穷,转移走了她的注意力,这才让她不再整日提心吊胆。

    当然了,发生了这些事后,韩玉莘还在庆幸,好在赵玄渊应该没空关注这些,不然等他知道了这些,又不知道要闹什么别扭了。

    没想到,还是让他给赶上了最后一趟。

    “既然他还有空关心我这里的情况,是不是那边的事已经处理好了?”

    很久没有收到赵玄渊的书信了,韩玉莘竟然十分的失落,现在得知了他的消息,竟有些雀跃。

    二十一摇摇头,“并无,听说主子的计划似乎才制定好,接下来才是关键的时候,怕是这次也是忙里偷闲。”

    “是吗?还要花多久时间呢?”韩玉莘心里浓浓的不舍和思念,“那我能给他寄封信吗?”

    二十一想了想,“寄封信应该可以,属下想主子应该也是思念小姐的,但边关的事,属下真的不好预测。”

    韩玉莘也理解,“那行,你等我一下,我马上给他写信。”

    “是。”

    韩玉莘连忙起身,走到了书房,铺开纸张,提笔准备落字。

    实话说,自己确实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是真的要自己写出来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顿了顿,韩玉莘才写下了第一个字。

    万事开头难。

    写下第一字后,韩玉莘便很快就将信写完了。

    她写了两张纸,简略提了一下方氏、二叔的事情,就算他可能早就知道这些事的前因后果,但是韩玉莘还是想跟他再讲一次,多说了一些自己的考量和做法,问问他是否有什么问题。

    但主要的还是跟他讲了自己去了郦洲的事。

    其实韩玉莘也在犹豫要不要告诉赵玄渊光州的事情,但之前跟二十一他们商量过,还是决定先瞒着,主要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穆清雪,没找到就没法确认,所以韩玉莘也不想让他失望。

    所以这次韩玉莘便跟他讲了郦洲穆家人的事情,跟他说了他那些素未谋面的家人过得很好,老太太身体也很好,而且在离开时,自己还求老太太给她赐字,结果老太太给她送了一幅画的事情。

    还在最后跟他说了,自己跟老太太的约定,说要带着他去看老太太,要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日后一起去看望老太太!

    信中韩玉莘完全没有提及关于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的事情,她不想给他压力,她会一直在京州等着他的。

    再说了,就自己这个三次退亲的经历,当然最后一次只能算谣传外,自己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来上门提亲了,而且家中就剩下自己跟煜苍了,也没人会不经过自己的同意给自己胡乱定下亲事了,所以韩玉莘就可以安心的等他回来了。

    至于他回来后,他们的事会不会有变,韩玉莘也不担心。

    毕竟她如今的生活也很好,能轻松的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即使往后,韩煜苍娶妻了,弟妹不待见自己,她也有资本一个人出去生活,当然了,如果这事真的发生,要走的人就不一定是她了。

    她不是在意那些流言的人,经历了上一世之后,韩玉莘知道为自己活才是真理。

    所以会等他,是因为自己喜欢他,但能不能在一起,不重要,因为如今的她也活的开心自在。

    一年后。

    边关的战事比韩玉莘想要的持续要久,当初她寄给赵玄渊的那封信,没多久就收到了回信。

    【已阅,善。】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让韩玉莘心里暖洋洋的。

    接着没过多久,边关便传来消息,说是赵国的将领准备主动出击击溃夏国的军队,瞬间引爆了朝堂,也让整个京州百姓议论纷纷。

    有朝臣表示此法不妥,主动出击胜算太低,太过于冒险,不应该拿士兵的命去赌。

    也有朝臣表示此法大善,早就应该这样做,让夏国对他们俯首称臣,再不敢嚣张。

    两派官员你来我往吵了很久,还是没有定论。

    而几天后,边关便送来了军队已经出征,并取得不小的胜利,又让朝堂哗然。

    有朝臣觉得这边关的将领目无尊法,这朝廷还没有发话就自行出征了,简直不配当官!

    当然也有朝臣赞扬,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时机什么时候合适,自然是边关的人清楚。

    只不过这类朝臣是少数,因此就有不少朝臣向皇帝请命一定要处罚这名将领。

    气的皇帝怒极生笑,质问他们连奏折里的‘取得胜利’的字眼也看不见了吗?还说不管他们怎么争,都不该拿这种事情做砝码!

    皇帝在大骂朝臣之后,临走时才表示这件事,他早就同意了。

    弄得朝臣是大眼瞪小眼,后悔不已。

    是的,在几位皇子都接连成亲之后,夺嫡大战便开幕了。

    即使因为年初魏国公一事,弄得京州的权贵是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但随着皇子公主的成婚,给京州带来热闹和生气之后。

    权贵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毕竟对权利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而且或许是因为魏家的倒台,原本该是最热门的的夺嫡人选的三皇子一下就落魄了不少,这也让其他原本没有心思的皇子生起了希望。

    没想到,魏家之事后,皇帝也没有对三皇子有什么补偿,毕竟皇帝可是一直偏心他。

    这样一来,是不是说明其实皇上并不是很想要三皇子上位?

    这种想法不止几位皇子,就连宗室朝臣也都如此猜测。

    虽然陛下在处置魏家时说了,罪不及出嫁女,所以皇后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后,但身后娘家不在了,皇后也没有了往日的底气。

    不说跟贵妃对着干了,每日除了出席一下请安,便日日困在殿内诵经祈福,低调了不少。

    因此作为三皇子夺嫡最有希望的两股助力都消失后,他的底蕴便成了四位皇子中最单薄的。

    就算是大皇子,身后也有个兵部尚书的岳父,也是够看的。

    而在所有皇子成亲之后,皇帝也按例把几位皇子都送到了各部中历练。

    说起来,皇上也是很有意思。

    大皇子岳父是兵部尚书,被皇帝送去了户部,而户部尚书是二皇子的外祖。

    二皇子去了吏部,吏部尚书是刚上任的,说起来跟四皇子家有些关联。

    三皇子去了礼部,四皇子去了兵部。

    说起来,几位皇子的去处,大多都还不错,虽然并不是在自家地盘上,要受到其他皇子的监察,但也都是有实权的部门。

    但真要论论高低,三皇子就有些不中看了。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调动、任免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二皇子在此处,确实会因此而吸引不少朝臣的追随。

    而户部又是国家的钱袋子,谁不喜欢钱?

    所以大皇子进了户部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三皇子,兵部虽然比不上前两者,但却是最适合他的地方,可以说只有在兵部才能发挥他的能力。

    而原本最受宠爱的三皇子却去了礼部,当然,礼部也不差,比起工部好了不少,但却并不是最理想的去处。

    所以在任命出来后,所有人对三皇子的看法便都变了一变,就连三皇子自己也是非常气愤。

    好在大长公主在得知此事后,便第一时间找到了赵玄琛,让他安心待着,毕竟他如今还带着魏家的标签,如果此事太过招摇,反而对他才不好。

    因为大长公主的这番话,原本以为皇帝起疑的赵玄琛,才明白原来父皇还是对他很好的,看似对他不闻不问,实际上还是为他考虑。

    所以赵玄琛便按捺了下来,等着几位皇子的斗争,准备在暗中坐收渔利。

    可事实上,赵徵会把赵玄琛派在礼部,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在他看来,赵玄渊凯旋是迟早的事,边关的情况,他也一直在关注,知道他这个孩子有多聪慧,有多出色,等到边关之事解决,不要说太子之位了,就连皇位他觉得都可以给他。

    而一旦夏国攻打下来,他们凯旋,必然需要礼部的人出面解决,如果赵玄琛看到了那立功的是赵玄渊时,会有什么表情呢?

    赵徵真的很期待。

    对了,玄渊回京,他一定会记得把沈沂之也带上,让沈沂之也好好瞧瞧。

    说起来,赵徵的恶趣味也是不小。

    不过毕竟他也是受害者,自然不会对这样敢糊骗他的人有什么好脸色。

    至于沈沂之,在姜氏之事后,虽然并没有与郡主和离,但与宋家已经差不多到了水火不容的局面了。

    虽然早已是快要到不惑之年的人了,可沈沂之一直修身养性,人也很精神,只不过由于再次被下毒,沈沂之的身体一下就垮了。

    据说头发也花白了不少,看起来竟然像是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了。

    因此沈沂之也没怎么上朝,一直在家里养病。

    可这一养病,手中的权势便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当然,沈沂之也想过把自己的孩子沈慕赫给推出去,毕竟比起沈慕谦,沈慕赫背后有个郡主母亲,前程自然不差。

    就算郡主不待见自己,肯定也会助力沈慕赫。

    沈沂之的算盘倒是打得不错,但是他低估了上位人的心思。

    他赵徵为了不打草惊蛇,暗中算计将沈沂之送回家中休养,怎么可能又让沈慕赫冲上来?

    但赵徵知道大长公主跟三皇子串通的事情,所以他对宋家也进行了不少打压。

    因此就算沈慕赫有宋家人的帮助,也没能在朝中掀起什么水花。

    甚至不少人觉得身为简安公的长子,沈慕赫确实有些不成器了,比起简安公当年的风采差远了,这流言一出,沈慕赫想要在朝廷中走的便更加艰难了。

    也是因为如此,大长公主才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了三皇子的身上,只要三皇子日后能成功登基,现在的困难算什么?

    迟早这些荣誉都会回来了的!

    因此在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共识下,激烈的夺嫡大战拉开了序幕。

    而之前关于边关的争执便是其中的一次。

    支持的一方是属于四皇子的人,虽然四皇子自己不想当皇帝,可形势不饶人,他不争,其他兄弟也不见得会放过他。

    毕竟如今皇后一方的势力没了,贵妃算是宫里独一家了,所有皇子几乎都盯着他们。

    就算他们大喊没有登基的想法,有谁会信?

    因为他赵玄翊可是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所有为了家族,为了母妃,赵玄翊不得不争。

    而边关的将领虽然不是他们家族的人,但却跟他外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这天下的武将都是以中山侯为榜样的,因此大部分武将也是向着四皇子的。

    至于反对的一方则是其余三位皇子。

    不要看三皇子似乎低调了不少,但因为大长公主的帮忙,他手下的势力也不差,不过因为韩玉莘的原因,即使大长公主没有出面承认支持三皇子,但之前大长公主带人给魏家求情之事,几乎算是默认了。

    因此三皇子虽然不是诸位皇子针对的对象,但也颇受其他几人的防备,让他想在暗中默默发展也没能如愿。

    这次交锋,说是为了什么国家安定,实际上就是几位皇子在比拼实力。

    只不过以前赵徵还乐意看,但涉及边关的事情,确实触及了他的底线,因此他便借此事情大发雷霆,趁机处理了不少蹦踏的很高的人。

    最后下来,双方都有损失。

    朝堂再次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很快,这阵风头过去,几方人马再次斗法,直到半年之后,边关传来了捷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