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穿 陪康熙长大后他成了我玛法 > 第46章 46

第46章 4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很是顺利, 众人见识过汽车在战场的便利以及枪炮的威力,心中已经产生敬畏之意,特别是索额图, 他对原先看不上的汽车现在是大感兴趣。

    玄烨趁机从八旗军队中,择优挑选出几千人, 组成车枪营, 直接受命于皇帝,他并没有推及整个八旗军,一方面是因为车子的制造非常的困难,对钢铁的需求量极大, 而现在的工具,效率实在是太慢了,第二方面是, 求稳,汽车到底不是八旗人熟悉的作战方式,如果强行改变,反而适得其反,而且人数过多也不便于训练。

    组建好了自己的特战队, 并且在加紧的训练中,配备好了冲天大炮以及相应的炮弹。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很快,机会来了,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 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尚之信与其父不同,这尚之信残暴不逊、桀骜不仁。

    他19岁奉父命,入侍顺治帝之侧, 深得顺治帝赏识,这也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等其回到藩地是,他酗酒恶习未除,常凌虐藩下人员,尚可喜很是看不惯他,也曾想将王位传给尚之孝,可是这引起了尚之信的极大愤懑,尚之孝知道其兄之信不满后,竟不敢承袭王爵,无可奈何之下,尚可喜也只好将王爵传给尚之信。

    可惜,他愿意传,清廷却不愿意封,三藩本来就势大,尚可喜藩地地处广东,而其中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数目如此巨大,尚可喜尚且衷心,才姑且留得,尚之信素性桀骜,横暴日甚,招纳奸宄,布为爪牙,罔利恣行,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杀,不服指教,又怎么可以作为三藩之主呢。

    大约就是,尚之信此人差到,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都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竟无一人反对,玄烨由此下令撤全藩。

    这消息一出,吴三桂耿继忠可坚持不住了,三藩同气连枝,他们唯恐唇亡齿寒,鸟尽弓藏,商量一致之后,在同年

    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

    这次就捅了马蜂窝了,还是和上次一样,同意撤藩和不同意撤藩的人都是那一拨,玄烨一眼望去,竟然没有一个改变主意的,况且,吵来吵去都是那几句,到后面直接变成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唇枪舌剑,直吵的天昏地暗。

    听得玄烨昏昏欲睡,他们话怎么这么多,意思不就是那个意思,非得引经据典,车轱辘话来回的说,如果这次和尚之信那次相同,一致同意多好,省得他他还得听他们争论。

    其实玄烨也明白,为什么很多的大臣不支持撤藩,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名为藩王,实为割据,他们拥有极高的政治军事自主权,比如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而平西王更恐怖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

    其中吴三桂尤甚,他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心腹密布,又广收人才,西选之官遍布天下,榷盐井,开矿鼓,还私自铸钱,这哪里是是藩王,明明就是一个小国家,况且吴三桂早有反心,早在顺治死时,吴三桂就曾经拥兵北上入祭,试图带兵入城,而太皇太后技高一筹,以幼主之命,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

    这件事虽然早早的过去了,可是吴三桂嚣张跋扈,带兵围城的样子,深深的刻在了玄烨的心中,三藩一直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不拔掉,就会让他彻夜难眠。

    念及此,玄烨干脆的下了命令,“靖南王、平西王二人既然已经自请撤藩,那我们作为朝廷,亦不可太过于压榨功臣,便随了他们的心意吧,总不至于让人一位我们清廷压榨功臣。”

    “皇上!”索额图还欲再说。

    玄烨干脆的挥了挥手,“此事朕心已决,你若是有精力,不如好好想想撤藩之后他们的反应,早早的做好万全之策才好。”

    索额图不甘心的闭了嘴,回过头就看到笑得一脸狐狸样的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发现索额图注视这自己,略带着得意意味的一笑,手持笏板行了

    个礼。

    md,心情更差了,索额图铁青着脸。

    可是,现在心情更差的还有两个人,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吴三桂和耿继忠,他们疏请移藩,只是想试探一下清廷的态度,并非本意。

    他们希冀朝廷慰留,就像明代沐英世守云南那样。

    然而,玄烨的一纸诏书,向他们脸上狠狠的抽了一巴掌,吴三桂几乎要克制不住自己想要将圣旨撕碎的欲望,天底下怎么有这么无耻的人呐,撤你的藩地,还说体谅你,为你好。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既然清廷不仁在先,也别怪他们不义在后,于是与其心腹一起筹谋,暗中部署兵马,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二者应和,准备叛乱。

    玄烨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为了撤三藩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当然不会看着他们的实力如日中天,实际上三藩由于常植根据地,势力深厚,连一个探子也安插不进去,玄烨也无法得知他们内部的消息,只是吴三桂“只许入不许出”的命令实在是太过明显,几乎明晃晃的告诉清廷,我要反了。

    玄烨一直密切关注三藩的消息,见到吴三桂的举措,立马心下一沉,立刻派遣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接着下令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

    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就开始催促吴三桂起行。吴三桂表面诚惶诚恐,拜诏,却使出拖字诀,任你嘴皮子再利索,八方不动。

    虽然清廷的钦差来的极快,可吴三桂到底筹谋多年,现在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钱有、粮有、兵有,只有一个困难,那就是举兵之名。

    现如今,清廷是正统,他若是想要谋反,必须要一个能站得住脚的名头,这叫做师出有名。

    这名头是什么才好呢?一开始想用清廷鸟尽弓藏诛杀工程,可是撤藩是自己要求撤的,后来想着,可以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号召天下

    ,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人所皆知,如今再用,也不会有人相信,再有想着兵行至中原腹心之地再举兵谋反,又害怕日久谋泄。

    可是那些清臣催的极其的紧,吴三桂实在是烦不胜烦,索性也不想了,一边选择“反清复明”为口号,佯称自己要拥立“先皇三太子”,以期望获得汉人的支持,一边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顺便还只会了台湾郑经,邀约响应。

    玄烨虽然早有准备,却也没有预想到,战火来的这样的快,反人居然如此之多,范围更是如此之广。

    清政统一大陆后,由于多尔衮的倒行逆施,残暴不仁,虽然在顺治时期,稍有好转,可是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况且不止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因此,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他们不一定是想支持吴三桂,但他们确实想推翻清廷,毕竟,这不矛盾呀。

    此外,三藩举起反清旗帜后,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

    玄烨看着索额图呈上来的厚厚的奏疏,他头痛的揉了揉太阳穴,民心的重要性,他可算是见了,清廷的威望也太差了,只是一个三藩造反,竟然牵扯出这么多人。

    以大学生索额图为首的官员向玄烨建议:“应该杀了纳兰明珠这些力请撤藩的官员,然后撤回撤藩的诏书,用以平民愤。”

    玄烨本就心烦气乱,一拍桌子,怒视着他们,“怎么,当初也是朕要求撤藩的,你是不是也要废了朕?”

    “奴才不敢,”见龙颜大怒,众臣一并跪下。

    玄烨平了平心中的怒气,他一再告诫自己,不能慌,如果在这个关头,连皇帝自己都慌了,那么百姓就更害怕了,他满不在乎的将奏折放在桌子上,“怕什么?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叛乱罢了,入关到现在,什么风雨没见过,这么大惊小

    怪,可不像朕的巴图鲁!”

    玄烨平和的态度,似乎感染了众臣,他们也渐渐安静下来,玄烨也开始自己的军事部署,他命索额图、图海手捧“宁南靖冠大将军印”,授予多罗顺承君王勒尔锦、多罗贝勒索尼,命二人只会清军征讨云贵的叛乱,玄烨亲自走下御座,送出征的将士出西长安门。

    接着,一应起居、以及之后的经筵大典,他都表现的一如往常,镇定自若,似乎丝毫不担心前线的激烈的战事,他的态度感染了许多人,让他们惴惴不安的心也安定下来。

    大约,只有温言知道,这个年少的天子的肩膀上承担着多大的重任,他心里有多么的不安,他害怕成为大清的罪人,害怕断送祖宗的基业,可是,他是大清的至高之人,他的害怕不能在人前展露一丝一毫,因为他是大清的主心骨,所以,他不得不摒弃这些无用的情感,把自己变的无坚不摧。

    温言也发现,现在的玄烨越来越沉默了,人前的伪装已经耗费了他所有的力气,大臣、后妃、甚至皇玛嬷那里,他都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只有在养心殿的帷帐中,他才可以褪去伪装,而这时,他已经精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也不愿意说任何的话了。

    至此,玄烨已经成长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帝王——康熙。

    作者有话要说:  三藩的部分描述来自百度度量,好啦,康熙的成长终于讲完了,三藩之乱有八年之久,肯定不会一下子结束的,不过我们的小太子也出生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