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过明路
许国华满意的点点头,“成,敏大夫那儿正好有纸笔,咱们一会儿就要把这事白纸黑字的写下,在场的都签个名儿,摁个手印。”
许国敏在一旁补充道:“这不是多此一举,相反,二哥也正是为了维护大家。”
“大家想想,前些年是啥政策,这几年是啥政策?但是有谁能说一句这政策就是一直不变的?现在有机会能让咱村大伙儿的日子改善改善,想来应该没有谁会不愿意吧?”
“先前合作社认购份额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参与了的,村里集体也占了不小比重的份额,这些到时候收益下来,每家每户都是能领到钱的,所以如果脑子不清醒的时候,想想这些。”
人群中有一个是原来靠山屯合并过来的村民,但人家也姓许,他站在后头抢着道:“村长、敏大夫,你们放心,咱们心里有数着呢,这事儿跟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大伙儿都是明白人,不会拎不清了。”
“对啊,敏大夫,你看咱们是现在就签字摁手印还是回去写?”
许国敏走到许国华面前,小声的说了几句后,抬起头,“这样吧,咱们今天先回去,回去后,每家每户派一个当家的来村委把这事儿给办了,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啊,大伙儿回去后,可得跟家里人把这利害关系说说清楚,那些嘴碎的,提醒一下得紧紧嘴了。”
许悠悠看着这一幕,心里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这世上哪里有不漏风的墙呢?这样签字又画押的,有用吗?
其实,要让她说,直接过了明路不就好了吗?
想到这儿,她走到许国华面前,小声道:“爹,我有点另外的想法。”
许国华跟许国敏正在商量着这保密书要怎么写,闻言双双转头看过来。
许悠悠示意两人跟着自己往边上点的地方来,“爹,敏叔,你们弄这签名的事儿,靠得住吗?要知道这世上可没有不漏风的墙啊。”
许国华看闺女这表情,就知道她心里应该在打啥主意了。
“你有啥想法,直说。”
“好,那我就直说啦,我觉得你们弄这签字画押的事儿,没什么用。咱们这事儿跟小岗村分田到户那事儿概念完全不一样。”
许国华跟许国敏对视一眼,他们方才这一出就是参考了小岗村的套路来的。
许悠悠接着道:“爹,这事直接过了明路就好了呀!村里现在已经成立了村合作社,那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村里先打个报告,最好是能直接递到县里的那种,就说我们开发牛角山,光明正大的在山里种草药,卖草药,这不是比这样偷摸着要好?”
许国华听到这里就来了兴趣了,“你好好说说,咱这些山参还有那金银元宝咋过明路?”
许悠悠:“我只是说山参,说药材,元宝那事我没法子,爹,咱们先立项,向阳村合作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牛角山中草药人工种植项目’,爹你不是才把小木屋里发现的药材卖去了县医院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实依据啊,说明咱们牛角山就适合种植中草药,咱们只是人工移植,还是让草药野生野长,这么大一座山,在开发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发现一两株山参不是很正常的吗?”
许国敏两手一拍,“妙啊,悠悠,你这主意比我跟你爹想的那个好多了。”
许国华也觉得这个好,能过明路,人心里也踏实,不然心里老存着事,日子怎么能过得舒坦。
许悠悠也是样想的,这种事情,万一爆出来了,可大可小,而且许国华还是村长,第一责任人就是他,哪怕村里集体签名,那也是个把柄呀。
其实这种事,在后世很多,就看你怎么去操作。
且许悠悠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良心不安的。
哪怕这不是许家老祖宗们种下的,那也是长在山里的,现在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山里的东西不能随意采挖的。
“爹,敏叔,我这也就是给个思路,我觉得看现在这形势,改开已经是必然了,现在到处都是大力开改经济建设,咱们村合作社如果想要把这事做成了,就往这上头去做文章。”
心头压着的大石块被搬开了,许国华等人的情绪眼见着好了很多。
后面许国敏又带着大伙儿挖了几支山参后,大伙儿才把地道入口的古板装上挂锁锁好,石板上面照例做好掩饰后,才下山了。
这一天晚上,向阳村的村民代表们算是长了见识了,这么大的山参,谁都没有见过。
许国平还特意拿了尺过来量了量,最长的一根,根部长度足足有八十六厘米。
虽说有一部分是根须,但摆在桌上那也很震撼啊。
大伙儿围着桌子转来转去的看。
“这大山参得值多少钱哪?”
有人问出了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
许国敏想了想,“这种的,估计能卖到一万多一根。”
话音一落,屋子里蓦然一静。
围观群众几乎都是同一个表情看了过来。
许国华最先找回自己的声音,“敏……国敏啊,能……能卖这么多啊!!”
许国敏笑了笑,他还是多年前在省城一家药店见人买山参,只切了几片,就要几百块,且那支山参的品相跟眼前的这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二哥,你让慧玲姐想法子在县里那些药店打听打听山参的价格,咱们对比一下不就知道啦。”
说到这里,又道,“我打算跟我老师联系一下,托他问问看外头野山参的行情。大伙儿最近这段时间尽量别把这事往外传,跟家里人也要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一说,等二哥这边往上头备好案了,这事就落定了。”
许国华有点恍惚的点点头,他脑子里还回荡着许国敏那句‘一万多一根’。
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村里一栋栋的两屋小楼整齐摆列在村道旁,村道也重新修了水泥路,路边架起高高的电线杆,挂上了亮堂堂的路灯。
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买了电视机,电风扇,大沙发……那日子,别提多美了。
“……二哥?二哥?”
一阵喊声把许国华从美好的畅想中唤回了现实。
“啊?怎么啦?”
“三叔公说得咱们自己亲自出去跑一跑行情,眼见为实!”
许国华点头,“成啊,咱们也不是卖了这几支就不卖了,长期买卖,总得找几家不错的合作伙伴。”
这是他下午回村的路上,从许悠悠那儿听来的新名词,这几天村里发生的事情有点多,许国华欢喜之余觉得自己也得去外头看看现在这世界的变化了,不然真要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