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私房充公,聪明如斯
“你若是不忙,十七的时候可以同我一起去府学,我的那些同窗对你可是很好奇呢。”沈长枫说道。
“好奇我什么?”明珠眨眨眼,“我同大家一样,也是两只眼睛,一双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有什么可好奇的?”
沈长枫笑了起来,“哈哈,大家都好奇你长什么模样,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明珠“……”
她又不是哪吒!
“菘菜卖到府城的时候,很多同窗的家人都去抢购了,也不知他们哪里听来的消息,知道菘菜是我们家种的,便一个个叫我年后给他们送一两头。
还放狠话,我要是不送便绝交。
后来整个府学都知道菘菜出自我们沈家,饭堂的师傅还偷偷找了书童,年后开学的时候能不能送一车给府学。”
“那你当时是怎么说的?”江氏盯着大儿媳,“答应了?”
“一车菘菜少少也有七八十两,书铺辛苦大半年才挣百来两,我便跟他们说,菘菜是家里辛辛苦苦种的,不好擅自做主,得征求家里人同意。”
江氏点点头,“你这般回应是对的,若是你此次答应了,下次他们还来找你。
咱家现在虽不差这一车的菘菜,但也不想就这么送了。”
“是这个理,送东西不是说送就送了,也需要一些讲究,不然送完了就过了,没人记得你的好,等于白送。”
杨氏说着,目光转头明珠身上,“你年后要是同大郎去府学,就顺便拉两车菘菜过去,那时候大家都回来了,也不怕没人知道。”
老太太这是不想让他们藏着掖着呢!
也是,大家都知道他们家种有菘菜,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大大方方。
明珠笑着点头,“听奶奶的!”
几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没多久便相继散去了。
兄妹四人凑在沈长枫的书房,听沈长枫说府学里的趣事和府城里的一些八卦。
家里的事,沈长枫也知道个大概,但细节却不清楚。
沈长佑说的时候,唾沫横飞,尤其是说到乘船去景田和静月城的时候,嘚瑟的不行。
“老大,你的银子都上交了?没给自己留点零花?”沈长佑不怀好意的看着沈长枫,“明珠要开景田的水路,所过的村落的田地,日后肯定是会涨价的。
我跟老三用所有的零花,让二舅在下边的弄塘村买了十来亩荒地,你要不要也买一些?”
沈长枫看向明珠,想确认事情真假。
明珠点点头,表示确有其事。
“父母在无私房,但爷爷奶奶、爹爹和娘亲都是开明之人,我们用零花置办私产,所挣的银钱他们也不会叫我们上交。
不过,大哥之前说的话很对,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家人的任劳任怨付出,我们也不会长这么大。
长辈允许我们存私房,是疼爱我们,但我们不能把这份关爱当成理所当然。”
沈长佑看了过来,“所以呢!”
“私产所挣,一半充公,不然各搞各的,不团结。”
“这个我赞成。”沈长岳积极响应,“很多人家不和睦,妯娌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就是因为藏私房钱。”
“我也没意见。”沈长佑说着,目光落在明珠身上,“充一半,你够用吗?”
毕竟,妹妹花钱大手大脚的,还要给下面的一帮人发月俸。
明珠听言,笑道,“不够再问,奶奶肯定不会不给的。”
家里的银钱,杨氏在管。
沈长枫沉思道,“等开学了,我便去府衙问问,哪里有荒山荒地,置办一些,在请几个人养猪种菜,多少也能挣一些。”
“景田那边的,你不打算下手?”沈长佑看了过来。
“我不打算买荒地,就是不知弄塘村有没有荒滩,可以圈一两处搭房子,供船客落脚吃饭。
等这条路热闹起来,弄塘村周边的村落肯定会有人想去景田镇卖东西。
到时候,我们可以投放几条船只和竹排,肯定稳赚不赔。”
沈长佑双眸亮了起来,“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还是大哥聪明!”沈长岳夸赞道,“要不是明珠提醒,我都没想过要买地。”
“哈哈,要论聪明,我们全家加起来都顶不了一个明珠呢。”沈长枫笑道,“我怀疑,她上京之前早就想开水路了,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而已。”
明珠干脆承认,“大哥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你。”
沈长岳早知道妹妹聪明,却不曾想,这条水路,她早有预谋。
“明珠,要是聪明能够分享,我想我也能成为天才少年。”沈长岳难得的开了个玩笑。
“清露和凝珠醒脑,三哥可以多吃些。”明珠说着,倒了一杯清露给他。
沈长岳从善如流的端起,仰头,一饮而尽道,“愿明年聪明上两分。”
“会的!”
明珠接着也给沈长枫和沈长佑各倒一杯。
“对了,南荣修送来的年礼中,有帝师的字帖,要不要我现在拿过来?”
沈长佑连忙道,“不用了吧,现在挺晚的了。”
挑灯夜读的是老大跟老三,他可没那么勤奋。
沈长枫看出沈长佑的意思,也没揭穿,“明天再送过来吧。”
“行。”明珠不适时宜的打了和哈欠,“困了,那我先回去睡觉了。”
沈长枫让书童沈墨送明珠回去。
到了自个的院子,明珠对书童道,“大哥赶了一天的路,让他早点休息。”
书童回去的时候,沈长枫的书房还亮着烛光,三兄弟不知在说什么,直到深夜才散去。
第二天,三三十,除夕夜。
明珠如往常一般起来吸收紫气时,院中的人已经起来忙碌了。
路女官指挥丫鬟小厮把院里院外清扫擦拭,苏公公和曹管家则是盯着小厮挂红灯笼,几位嬷嬷忙着剪花窗,三兄弟则忙着写对联。
最忙碌的,要数厨房,不仅要准备年夜饭,还要准备下人们的,忙的团团转。
明珠收功之后,跟杨氏江氏一起包年粽,可她的手有自己的想法,怎么包都是不伦不类的。
杨氏见她折腾了好一会,才笑着把粽子接过来,“你这手啊,适合在高堂上指挥,不适合做这些,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