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 > 第416章 出海前(二)

第416章 出海前(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人聊了很多,然后回到住处,梁可颐与黄楠租住了一个海边的三居室。黄楠回来后,便回到卧室学习了,她现在正在跟一个师傅学习操控远洋渔船,晚上还要自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等课程。

    林如海进去看了看,便不打扰她学习了,出来后,梁可颐对他叹道,“我很少佩服人,但现在是真佩服黄楠,她可真有那个专研刻苦劲。”

    “还有闯劲呢,一个人孤身去闯大西洋,我都不敢。”林如海啧啧道,黄楠的事情无论跟谁说,人人均挑大拇指。

    “她还没有男朋友?”林如海问。

    梁可颐摇头,“现在看,大海就是她的男友。”

    “我睡哪里?”林如海说着,走进了梁可颐的卧室。

    “隔壁,乱走什么?”梁可颐嗔道。

    “……”

    “你轻点!别让黄楠听到。”

    “是你小点声叫吧!”

    ……

    雨歇云收,林如海道,“如果方大石过来,你们是不是就要出海?”

    “怎么?你不一起去吗?”梁可颐惊讶。

    “现在美日情报机关都要对付我,在陆地我有的是办法,但如果在海上遇敌,可就只能束手待毙了。”林如海道。

    梁可颐想了想,道,“他们不见得就能捕捉到我们的行踪,况且,即使遇敌,只要敌人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孩,那么我就有办法救你。”

    林如海若有所思点点头,“那倒是,看情况吧。”

    海洋渔船作业分沿海、近海、远海三个航区。一般来说,二十米以内的拖网渔船从续航力、稳性、航速、油舱、鱼舱舱容、捕捞、冷藏、机电设备布置等设计角度来讲,是很难达到远海航行作业要求的。

    因为装的油少、鱼少,续航力和舱容有限,没有经济效益。这种尺度的渔船作业航区一般都是沿海或内河,当天作业,当天回来。

    远洋渔船船长尺度一般都不小于二十四米,如果船东是个人的话,一般都会选三十米左右这一档的渔船,渔轮公司根据需要和资金可以有更多选择。

    梁可颐购买的三十一米、一千马力的鲁惠渔6623号渔船,基本属于远洋渔船中的小船,因为又不真的捕鱼,所以不需要那么大的冷藏能力,也不可能有直升机。

    但这艘船的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吊车都配备,除了一台雷达、卫星导航仪、回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还配有甚高频通讯设备。甚至备有一台小型的水下机器人。

    林如海看了渔船改装,主要是让居住区更加舒适,梁可颐也备了潜水装备,如呼吸调节器、空气筒、潜水服、蛙鞋、潜水袋、眼罩、潜水表、罗盘、坠子带、潜水刀等等,还准备了金属探测器。

    深潜需要的浮力补偿背心(bcd)也准备了。

    包括昨晚出去吃饭,林如海都是戴着面具的,他密切注意周边,但没有任何异状,第二天下午,方大石到了。

    林如海介绍三人认识,方大石看了船,虽然赶不上专业打捞公司设备专业,但也算不错了。

    吃了一顿饭熟悉起来,黄楠对三人兴奋道,“那我们后天就出海吧。”

    方大石道,“我也不确信那艘是不是莱茵堡号,如果它是一艘钟国古代沉船怎么办?”

    “怎么办?看看有没有宝物捞上来呗。”梁可颐愕然道。

    方大石摇摇头,道,“不是那么说,如果我们未经备案,私自打捞钟国文物就犯法,因为它们都属于国家,国家要追责的。”

    “那去备案呢?”梁可颐道。

    “备案就有无数的手续等着你,也许会拖上几年,手续也办不下来。”方大石道。

    梁可颐呵呵笑道,“这岂不是说,不能打捞嘛?”

    方大石解释道,“不仅是南海,事实上不管在哪里,打捞海底文物都有很多麻烦的,如果是跨国海底文物打捞,更有数不尽的麻烦和纠纷。

    《国际海事法》、《国际海洋公约》、《国际打捞公约》、《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等等等等国际条约,有的国家承认,有的国家不承认,认可的年度也不同。

    举个例子,张三在a国家的海域内打捞出b国家的文物,而涉事船只属于c国家,只要消息走漏,定然扯上官司,甚至纠缠个十年八年的。那个有名的奥德赛海洋探险公司,在直布罗陀海峡找到了一艘古沉船,但是被官司拖的差点破产。”

    林如海听了,问道,“所以呢?”

    方大石讲的这些,林如海大概知道,只是知道的不确切。

    方大石看看三人,又着意看看林如海,道,“所以,为了将麻烦降到最低,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只能隐瞒不报,打捞出的东西也只能黑市流通,不然要么是被没收,要么吃官司,不知道林先生同不同意?”

    “如果在南海捞出我国沉船,必须上交,如果是外国沉船,我们可以留下吧?”林如海道。

    “如果消息走漏,该国家知道了此事,也必然追讨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留九成。”方大石道。

    黄楠知道这些,但从未在意,因为她在乎的是过程、发现宝藏的过程,至于最后宝藏归谁,她不是很关切。梁可颐则对这些全然不知。

    鉴于林如海动辄给国家捐献文物,方大石出海前,必须将事情说明白,他是奔着宝藏去的,如果打捞出来都捐给国家,他可不同意。

    私自打捞可以,就当玩了,黑市流通不可能,那岂不是坏了自己名声?林如海摇摇头道,“如果文物有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必须上交给国家,如果仅是金银珠宝等财物,我相信还是可以留下一些的,黑市流通那不可以。”

    听林如海这样说,方大石一方面有点失望,一方面又觉得心里踏实。他找了很长时间合作伙伴,最怕的就是发现宝藏后被同伙捅刀子,大海上没个人影,又有财富引诱,那种事太常见了。

    虽然仅仅是一顿饭,但他发现黄楠和梁可颐都不是那种人,她们出去寻宝更像是猎奇和好玩,而林如海的态度表明,他绝不是背后捅刀子的人。

    这样的伙伴当然好,但是,海底捞上来的东西,哪件没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比如捞上一船瓷器,难道都捐给国家?那自己忙前忙后、又隐瞒机密图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