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去县城
吃完饭,李满满就和吴长禄胖妞分开了。
她和刘三娘毛娃一起来到了她们家的铁匠铺。
刘三娘让毛娃从里面的小房间把之前李满满定制的平底锅拿了出来。
“妹子,你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刘三娘迫不及待地问。
李满满从毛娃手里接过这口平底锅,是按照她之前说的尺寸做的。
直径大概有30厘米,用的是熟铁,还另外细心地安装了锅把。
锅把是一把细长的木棍,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李满满单手拿起锅颠了颠,发现要比现代的锅沉很多,要是力气小的人得用两只手才能拿起来。
不过,锅里面平整光滑,她已经很满意了。
“不错。”
李满满笑着说。
“做得很好。”
刘三娘被夸奖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挠着自己的后脑勺笑道:“哈哈。”
“我的技术可是一点都没有生疏。”
“不过,这制作平底锅比平常的锅好像更需要技术。”
“寻常的铁锅需要七道热锻,五道冷锻,我还多烧了一锻,生怕在敲的时候给整裂了。”
制作铁锅所谓的七道热缎就是放进锅炉里烧红七次,中间再放进冷水里进行冷塑五次。
如此经过反复捶打的铁器分子中间贴合严密,耐烧耐用,不会轻易漏底。
煅烧之后,最重要的两道工序,就是打底子和打冷子。
打底子,就是打造出锅的造型。圆锅就是要做圆的,不能有一点扁,这很考验师傅的手艺和耐心。
打冷子,就是把铁锅的里面打成镜面。
锅里面一定要光滑平整,这样做饭时才会受热均匀,不会烙一个饼出来,一半焦黑了,一半还是白面。
“我已经帮你开过锅了,回去之后洗洗就能用。”
“麻烦你了。”
李满满看着手里的平底锅,表面很是平整光滑,还透着亮光,和现代的很接近了。
李满满从兜里掏出了二两银子,递给了刘三娘。
“三姐,这是麻烦你制作铁锅和弓箭的。”
刘三娘看着李满满愣了一下,奇怪地问。
“你这是做什么?”
“当初说了是帮你的忙,怎么能收钱。”
李满满摇摇头。
“怎么能白拿你的东西,帮忙也有一个限度,我不能让你白白付出劳动。”
刘三娘还是不想收。
“没有事,就一个锅,而且弓箭也不是我做的。”
“那你更要收下了,以后我还有很多事需要帮忙都会来找你。”
刘三娘叹了一口气,犹豫了半会,只好默默收下了。
“你对我可是救命之恩,一个锅又算什么。”
“还有你之前送我的凿子啊。”
李满满说。
“这点小事,你还拿出来说。”
刘三娘有些哭笑不得。
“妹子,你以后也别见外了。”
“好。”
铁锅分为生铁锅和熟铁锅。
这两样炊具使用的历史相当悠久,虽然铁锅能补充人体里需要的铁元素,但它们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糊锅。
直到现代发明了不锈钢锅,后面又发明了不粘涂层,才算逐步解决了糊锅的问题。
要制造不锈钢锅,就需要钢。
工业上用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在高炉中冶炼得到生铁,生铁是含有碳、硅、磷、硫等元素的铁的合金。生铁进一步冶炼,除去过多的碳、磷、硫等则得到钢。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
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在此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
如果单从美食角度来看,一个时代不同,用的炊具不一样,流行的美食也大不相同。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炊具的进步,也推动了美食向更健康,向更多元化发展。
回到家里又是和昨天差不多的时间。
在棚屋外面清洗衣服的秋苗爹见到李满满手里拿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回来,拿布袋子套着。
见李满满走到棚屋里,从袋子里掏出来,才发现是锅,秋苗爹惊奇地抬起了头。
“你怎么拿了一个锅回来?”
他看到新奇的锅具眼前一亮,接着便是感觉到怪异。
“这锅的样子怎么有些怪怪的,咋是一个平底呢?”
“爹,这就是平底锅。”
“平底锅。”
秋苗爹跟着李满满重复了一句,仍然是觉得有些奇怪。
“对。”
“用这种锅,可以摊饼,可以做焖锅,可以煎鸡蛋……”
李满满高兴地说。
有了合适的炊具,做其他料理更方便了。
“真的可以做更多其他新食物吗?”
秋苗爹问。
他现在是对做饭越来越感兴趣了,尤其是跟着李满满提高了做饭技巧后,厨艺一直在上涨。
关键是刘槐花挑三拣四少了,对他的夸奖多了。
“嗯。”
“还是和平常的锅一样用。”
等中午的太阳过去,李满满和刘槐花开始把上次修建厕所剩下的活干完。
上次主要是制作了厕所周围的围墙,搭建了棚顶和门。
然后和了黄泥,给厕所往下通道的地方涂上,下面的存放排泄物的储存室又往下挖得大了一些,砌了一些泥砖加固旁边。
这次李满满和刘槐花开始给厕所外面的地面铺上之前凿好的石板,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下雨天去厕所,不用踩在泥地里。
做完这些,李满满和刘槐花挖了一篮子松散的黄土倒在厕所墙旁边使用。
然后两个人开始挑着篮子,担了河岸上沙子和小碎石头往牛棚和棚屋前面的小院子铺,辛辛苦苦铺出一方正儿八经的院子。
*
*
去县城的日期又往后拖了两天,许杏茹说是家里的事情还没有忙完。
这天终于要走了,李满满和许杏茹提前约好了时间,在早上日上三竿后。
李满满吃完早饭等潇湘茶馆的人走了,才准备出发了。
临走之前,秋苗爹给她拿了四块葱油饼在路上吃。
她给刘槐花秋苗爹交代了一些事,让他们记住称的斤两。
这些天在称重的时候,她让他们都过来看,教了他们如何看秤,尤其是秋苗和小团子学得最快。
“行,你路上一定要小心。”
“早点回来。”
牛棚里,秋苗爹站在刘槐花旁边对李满满说。
“嗯,我知道了,娘,爹。”
李满满走到秋苗跟前,对他和小星星做最后的告别。
“我很快就回来了。”
“不会太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