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东晋乱世 > 第18章 工匠有了

第18章 工匠有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杜立提着两坛杜康酒(特供版)来到永福记,又给李东家斟上一大碗,李东家端起碗像平常一样喝了一大口,顿时呛得直咳嗽。杜立看得发笑,待他不喘了,又请他小口再喝。

    “这不是杜康酒?哦,特供版,什么意思?”李东家提起酒坛查看。

    “李叔叔觉得口感如何?”杜立没有接话,反而问道。

    “比杜康酒更烈些、更香些、回味更长些,好酒,你小子怎么做到的?”李东家边回味边问。

    “谢谢李叔叔表扬,这酒是原先酒的长级版,工艺上讲就是更浓。原先能喝一坛的,现在喝这酒只能喝小半坛。正确的饮用方法是品而不是喝。叫特供版,就是专门给皇上、贵人、富豪们准备的,其余的人买不起,作坊每天只出产200斤、100坛。”杜立解释。

    “你准备卖给我多少钱?”李东家立马进入关键。

    “原先的酒,我按市场价的九折给李叔叔,特供版加倍。李叔叔看成不?”杜立小心回答。

    “你小子精,变着法子赚钱。现在我们合作分工,你只管生产,规模上去了,成本肯定也减不少。而我这边主要往外销售,运费、打点费、税费增加不少。一减一增,那么杜康酒的价格,你按8折给我比较妥贴。特供版我看前途不错,以后可以增加占比。现在这样规模生产,粮食本地肯定不够用了,长期大量外购粮食,运输压力很大。用一样的粮食酿更值钱的酒,我觉得是一个发展方向。至于价格么,按杜康酒的一倍半结算吧。”李东家在商言商。

    “啊,李叔叔砍得太狠些了吧?”杜立有些不甘。

    “哈哈,就这么定了。以后供货就一半一半吧,300坛杜康、300坛特供。我十天安排一次提货。”李东家吃定了杜立。

    “那小子也只得认了。原料的事,请李叔叔代为采买。”杜立只好答应,李东家运输酒出去,回程车马也空着,正好买粮食装回。

    “没问题。”

    “另外有一事求李叔叔。现在作坊铺开了,需要买几个匠人,包括铁匠、木匠、泥瓦匠,想请李叔叔帮帮忙。”

    “匠人可买不着,这样吧,我送你几个。”

    “那谢谢李叔叔了。”

    回到江源村,杜立就规划起工坊来,原先想的事,可以在这里逐渐展开试验了,比如炼焦、炼钢、农具、火药、火绳枪。高炉暂时不用考虑,小规模地做一些试验,积累些经验,有条件了再搞大,比如有矿山了、有较大地盘了。

    三名匠人到了,都是拖家带口的,都是30-40岁的青壮,孩子还小。杜立一家人给他们分了一间宿舍,算是特殊照顾了。吃饭有食堂,上厕所有公用的,洗澡有澡堂。他们也不是有户籍的匠人,说穿了还是奴婢。媳妇安排进酿酒作坊,几岁的小孩子白天暂时留在家里自己玩。

    安顿了生活,杜立便召集三名匠人开会。挨个问了一些手艺方面的问题,如会不会建房、建窖、烧窖、烧炭、农具、水车等等,知道他们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又问有没有见过煤,比划形容一番,铁匠才拍了脑袋,想起有人拿给他用过,好像是在对面的金堂山上挖的。

    杜立说道:“你们在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试验研究做出新东西。做得好,我就赏赐。具体做什么,我们以后一个一个商量。现在第一件事,就是先建一座工坊,比酿酒作坊更大的。你们各自有什么需要?”

    “啊,”三位匠人吃了一惊,他们才三人,哪里需要多大的场地。

    木匠陈三说:“我们平常做事,仅需要一间屋子就够,不知少爷想怎么安排?”

    “工坊先划出大范围,规划出木工作业区、铁器作业区、其他作业区等,先盖三间大屋子,你们每人一间。你们做事需要采买的材料、工具、用具、设备,你们再商量一下写个清单。”

    又对泥瓦匠顾同说,“修屋子的事,你来负责。陈三、孙黑配合。需要多少杂役,要买什么材料,你算算写一个单子。另外,砖瓦可不可以自己建窖烧制?”

    “回少爷,小的领命,也可以建窖。”顾同答。

    “孙黑,拿煤给你的人你再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找着。”

    “回少爷,小的马上去找。”孙黑答。

    建工坊的物资,杜立领着三个匠人,去县城里一一采购运回江源村。顾同选了一个山腰位置,准备在此建窖。这一次建房用不上自己烧的瓦了,因为建窖需要用砖,索性就连建房的瓦一起买了。墙还是夯土,没有水泥也砌不了砖墙。山腰挖出的土一部分用于修墙,一部分用于制砖制瓦。抽调酿酒作坊和亲兵富余的人,每天有10来个人参与到工坊和砖窖的建设中,差不多一个多月,才告结束。

    砖窖首窖烧出的砖瓦,质量还不错。由于数量不多,先堆放存起来,第二窖用来烧炭,以前没烧过,顾同十分小心,生怕烧过成渣渣了,还好,也算成功。这炭可是好东西,孙黑炼铁需要,酿酒作坊也不再烧材禾。整个江源村也不再浓烟滚滚了。

    杜立赏了顾同1贯钱。陈三与孙黑羡慕不已。

    孙黑终于打听到了有煤的主,是一个家族的管家,杜立买了10000斤,并支付运费,让直接送到江源村。管家自己用过煤,还嫌烟味重,不易生火。拿给孙黑试用,也嫌弃不愿用。管家以为煤没有用处,不料峰回路转,山上的石头,终于可以换钱了,自然很是高兴。

    煤运来堆在空地上,好大一堆。杜立找来顾同,给他讲炼焦的事,顾同完全没有概念,既然少爷说如同烧炭,那就试试吧。运气不错,烧了几天,煤凝结成一块一块的,有点炭的样子。高兴地拿了样品去找杜立。

    杜立叫上三个工匠一起来商量。先问孙黑:既有生铁的硬性又有熟铁的延展性是什么东西?

    “精钢。”孙黑答。

    “怎么把生铁变成精钢?”杜立问。

    “锻打。”孙黑答。

    “精钢有什么好处,孙师傅应该最清楚。我在想,如果不用锻打,能不能做出精钢?”杜立说。

    “啊。”三人你看我我看他,都不知道办法。

    杜立拿起焦炭,说:“这个是关键,有了焦炭,就能办到。”

    众人觉得不可思议。

    “焦炭比柴火,比木炭都好,火力足、燃烧持续时间长,我们要用它来变铁为钢。”

    “孙师傅打铁,总要打出些杂质出来,是不是?这就说明,一般的铁里面杂质较多,除去杂质,铁才能变成精钢。一锤一锤地打砸,人很累不说,一天也打不出多少斤精钢。”

    孙黑直点头称是。

    “我有些想法,你们去做试验。比如,将铁烧化成铁水,杂质要么浮在上面,要么沉在底下,中间的不就是精钢了?”

    应该是这样吧,众人默默。

    “如果这样不行,我还有一个主意,往铁水里加些东西,用于吸收杂质,加什么东西?比如,生石灰、沙子。还有别的什么。”

    孙黑从没有这样想过,一时有想赶快去试试的冲动。突然又想到,将铁化成水可不是件容易办得到的事。便问:“拿什么来装铁水呢?”

    “我也不知道,也需要你们去试验。顾师傅,我想到两个办法,你都去试试。一个办法是用窖烧制一种锅,以后拿锅来炼铁水。一个办法是建一个小些的砖窖,专门用来炼铁。”

    杜立又看向陈三,“陈师傅,你知道孙司傅炼铁需要用鼓风机,你能不能设计一种大的鼓风机,好给砖窖吹风。”

    “我需要大量的精钢。从今天起,你们相互协作,全力去做试验,试验所需经费,我一概满足。另外我再买几个奴婢,给你们使唤。如果成功,我重重有赏。”

    “遵命,少爷。”三人行了礼,便各自去忙活了。

    如果没有工匠,杜立的知识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做个肥皂、酿个酒就快接近自己能力的天花板了,工业需要一大群人,成体系地去推进,哪个板短了,整体的水平都上不去。三个匠人远远不够,既然现在有钱,趁早多找些工匠,不论多困难,都要尽可能去办。买不到的话,就聘用、雇佣。按先生的待遇,另外带安置家属,提供食宿,够好吧?特殊人才,另议。

    于是写了招聘启示,请李东家、书院的先生、同学的家长帮助留意,也向城里的匠人挨家挨户投放。后来还真的招了两位,一位是本地的铁匠,就是原先给杜立打铁钩子的那位,变卖了铺子投奔而来。另一位是成都的木匠,说匠人难做,无休止的服徭役,家人快吃不起饭了。杜家表示欢迎,安顿好生活和家属,就让领去工作了。

    正好孙黑的工作也有些起色,自从燃料换成焦炭以后,打出来的铁明显质量有了提高。新来的二位师傅见了也觉得质量还不错。比他们原先卖给客人的还要好些。杜立便让工坊做了枪头,给亲兵的木棍装上。又画了些图,让他们打造锄头、镰刀,先内部使用。师傅们没见过这样的农具,也不敢问,照着做就是。

    为了方便管理,杜立指定顾同为工坊管事,以后自己不用再一根棍子插到底了。新来的本地师傅叫赵鑫,熟悉本地市场,去采买原材料就常带着他去。成都的廖凯师傅,暂时不了解慢慢看。

    平日里,杜立多半的时间还是放在亲兵那边,最近又给加了识字课。杜立亲自教学,还买了字典发给每人一本。这些亲兵都是种子,没点文化以后怎么带兵,连个书信都看不懂那还成?每天识10个字,一年差不多就可以看看书了。三五年下来,至少达到小学毕业水平吧。杜子是老大,杜立任命他当了班长,负责领着大家训练、值勤、学习。

    一天,郑立正在上课,顾同急匆匆地跑来找他。杜立终止了授课,与顾同边走边说话。

    “少爷,我们试验成功了。”顾同说。“我们用砖窖炼出了最好的精钢,而且产量比人工锻打高出10倍不止。”

    “真的,去看看。”杜立加快了脚步。

    来到作坊,三个铁匠正在比划,显得有些激动。廖师傅拿的是一把手工煅打的精钢刀,上面有几个缺口,赵师傅拿的是一把冶炼制成的刀,完好无损,孙师傅则在中间傻笑。

    “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好的精钢。”赵师傅看到少爷过来,把刀递给他看。

    杜立敲击一下铁砧,声音清越,问道:“你们都是这样看的么?”

    “是的,少爷。”三个铁匠齐齐回答。

    “一炉能炼多少斤?”杜立看向顾同。

    “500斤。”顾同回答。

    “那你一人一天能煅打精钢多少斤?”杜立问孙黑。

    “不过10斤。”孙黑有些尴尬。

    “铁多少钱1斤精钢多少钱1斤?”杜立问赵师傅。

    “铁1斤换10斤粮食,精钢1斤换15斤粮食。我们这冶炼的精钢小的没见过,不知道怎么换。”赵师傅开过铁匠铺,知道行情。

    “冶炼之法既能多炼精钢,而且质量更佳。那就祝贺各位师傅试验成功。原先我说过要重奖,现在就兑现,赏你们30贯钱,由顾师傅按照出力多少分配。另外,冶炼之法是秘法,不得外传,否则重罚。”

    “谨遵少爷吩咐,谢少爷赏赐。”众人齐齐施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