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祖想法有点多
“这……”高向明拿到单子都惊呆了。
不是因为太多,恰恰相反,这比他预料的少太多了。
粗糙的纸上,是端端正正的楷体,跟书本上的印刷体一模一样。
让他惊呆的还不是字体,而是上面的内容。
一到五年级,数学、语文课本,各一本,铅笔本子若干,按上学人数计,每人一套。
完了。
就这么两行字。
“方知青,这个是不是太少了?”
都把他给搞懵了。
就一本书,那不用说,就是给方雅自己准备的。
可关键你自己有书了,下面的同学,难道干坐着听你讲?
最起码那也得两个人看一本吧。
还有铅笔本子,这一套也用不了几天呀。
之前他为了这事,还专门找了大队上说得上话的人开了个小会。
包括队上的会计,以前的老村长,以前上过初中的文化人……
能找的他都找了。
最后大家估算,开支在80块左右,这还是前期,之后还得支出各种铅笔本子费用。
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虽然现在学校都停了,但读书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着呢。
这80块哪怕肉疼,咬咬牙总要出。
但课本就难倒大家了。
上头的事儿,他们不懂,但知道一点,大部分的学校停课,老师都没。
旧的课本都进了废品收购站,新印刷的,那也不是他们能拿到的。
而村里的孩子,有的是纯粹的文盲,有的以前上过学三四年级的都有。
这要把课本凑齐,难度相当大。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去废品收购站淘,可那也不是你想拿出来就拿出来的,若是找一点旧报纸啥的,还没什么问题,可是课本,那有的麻烦了。
所以他们原本的计划是,不行的话,就两三个孩子看一本。
结果,好家伙,方雅直接一本不要。
除了她自己的教材,那是什么都给精简了。
这种事,方雅其实早有安排。
现在面对高向明,那是脱口而出:“大队长,我知道,现在大家都困难,你们也在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为上学的事情发愁。”
“所以我也是挠头苦思,想为大家减轻点麻烦。”
“教材只要有一本,剩余的我自己能照着做。”
“你?”高向明深深的怀疑。
这不是一篇课文让你抄,这是整整5个年级的课本,一本都能把你抄到废。
更何况这也没纸呀!
“队长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方雅无奈:“其实纸要做出来也是可以的,无非是费点功夫,我自己在家就能做。”
“装订也简单,自己学,要求没那么高,直接用线装订就好,另外上面的插画以及课文内容,只要有一本,要做出一模一样的也简单。”
“而且也不是每个年级都要做很多,比如五年级,目前为止,村里上过五年级的人应该不多,那就先不用做,可以先把其他几个年级做出来。”
“再比如,如果只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那就只需要先做一本,这样时间完全来得及。”
“也不是抄,要做一本的印刷,无非是浪费点时间。”
“还有铅笔本子这些东西,我自己其实带了点,不过数量不太够,所以先麻烦队上买一点,之后也不用大队再为这些东西支出,预算都不用留,我可以自己想办法。”
“以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们,比如谁作业完成的好,考试考得好,就可以奖励一个本子,这样一来他们能高兴,起到了鼓励的作用,又为大队上省了开支,学习用品也有了,皆大欢喜。”
“……”
方雅一口气说完,高向明看着她的眼神,就跟看见了怪物似的。
娘嘞,这是知青?
这是送财童子吧!
一分钱一个的本子,一分钱一支的铅笔,大家其实就挺发愁。
这几天用一个,开支也不小。
所以上学这个事儿,大队一直没能解决,以前去隔壁大队上,那也是看条件。
家庭条件好点的就送,不好的就在家里干活,而且去上学的,大部分都是男娃。
可现在方雅这么一弄,大家还不得一窝蜂的送来?
为啥?
距离近。
上完学之后回来,完全可以做家务,不耽误干活。
不要钱。
这样只要家里的女娃好好跟父母说说,也能来上学。
“这能行吗?这么多的铅笔本子,你怎么办?”高向明激动归激动,但也不是特别爱占人便宜。
大队上支出都心疼,一家人供一个娃都心疼钱,更不要说让无亲无故的知青为大家买单。
“大队长忘了。”方雅笑的温柔又善良,仿佛散发着圣母光环:“本子都是自己做,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他们也能学习造纸的乐趣,也算一门手艺。”
“至于铅笔,那也不是经常用的,之后我会教一些大点的孩子练钢笔字,甚至毛笔字,墨这东西,费不了几个钱,而且也不是不能找到代替的东西。”
方雅对此事比以前更上心了,以前只是找个借口不去干活。
可现在知道了沈和安就是小太子,那她就要在大队扎根。
需要更彻底的融入这里。
可一个外来者,怎么融入?
当然是送人情啊,办好事,让大家记得你的好。
甚至让大家离不开你。
而当一个好老师就是第1步。
不仅这些,她之后还会拿出糖果之类的来作为奖励。
孩子的成绩也要让大家看得见。
不仅是考试成绩,她得多弄几个排行榜。
比如考试成绩排行榜。
普通话排行榜。
书法排行榜。
尊老爱幼排行榜……
多整几个,尽量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展现自己优秀的机会,从而被奖励东西。
她就不信了,真的有孩子一无是处。
还得带着大家一起干活。
虽然才来没几天,但她发现这个时代的一个怪象,那就是与其读书,不如回家放猪。
一些八九岁,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
很多家庭是宁愿他们干活,也不愿意他们去学校浪费时光的。
很多女孩子苦苦哀求,但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最终只能留在家里干活。
给这些父母讲各种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找到平衡点。
比如既能读书,又不耽误干活,或者既能读书,又能得到好处。
方雅没带过孩子,但经历的多,看的多,也不是真的一点脑子都没有。
她都想好了,等她的伤好点,就弄个试验田。
种点稀缺的水果之类的,比如西瓜当奖品抱回家。
培育出优良的水稻种子,对农作物进行改良,之后上报,申请奖励,再给孩子们一人发点。
这样她的钱也有了光明正大的来源。
孩子读书,不仅能长知识,还能获得奖励,能拿钱,又不耽误干活。
她就不信了,那些家长还不送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