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助唐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界很大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界很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朝廷已经有了邸报,为什么还要新办报纸呢?而且,邸报是朝廷办的,朝廷只有投入的,但是却没有回报。一直都是朝廷拨款养着进奏院(报馆),再开一个新的,岂不是朝廷又要新添一笔开支!”李世民很好奇,这个主意不算新鲜,而且投入还大,难道还要再新设几个官职不成!

    “办报是可以赚钱的!”李琪微微一笑,站起身走到身后的书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了一捆捆扎好的纸。

    “赚钱?”李世民和李渊都张大了嘴,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太上皇、陛下请看。”李琪摊开手中的纸卷,用镇纸将纸卷压在桌上。

    李渊和李世民好奇的站起身,凑上前去,看着桌上摊平的纸。

    “这是……?”只见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小字,还有几幅黑白色的画穿插其中。

    “这是李某草拟的一份报纸样本,太上皇、陛下看看可有什么不妥之处?”李琪指了指报纸,后退两步让开位置。

    李渊和李世民连忙上前,低下头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字太小了,朕看得不是十分清楚。”李渊毕竟上了年纪了,眼神不是太好。

    “哦!不好意思,李某忘说了,这里一共有三份报纸,太上皇和陛下可分取一份,独自观看。”

    李渊和李世民闻言,各自取出一份,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写的是粮食危机的事?”李世民手拿报纸,转头问向李琪。

    “是的!李某只是按照朝廷的口吻试着写的,陛下勿怪。”

    “不怪,不怪!……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下,我大唐军队取得了剿匪的巨大胜利,共击杀匪徒两百余名,生擒匪徒……。”李世民看着看着不由得念出了声。

    “不错,不错,先生写得很好,这要是当日长安百姓看到这一则消息,知道朝廷缴获两百多万石粮食的事,对粮食的恐慌情绪肯定会一扫而空。”李世民点了点正在看的这则文章,欣喜的说道。

    “所以说朝廷应该及时发声,尽快让最准确的消息让百姓知晓,也可以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甚至歪曲事实,制造不利于朝廷的负面消息。当然,朝廷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权威,不能用虚假消息愚弄百姓,要让百姓养成听取朝廷声音的习惯,别人自然就无机可乘了。”

    “先生的主意确实是很好,可是这办报如何能赚钱呢?还有,我大唐疆域巨大,就算报纸办出来,又怎么能送到各个乡镇呢?这可也是一大笔开销啊!”报纸毕竟也算是新鲜事物,李世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虽然朝廷办有邸报,可现在的邸报都是由各地派驻长安负责呈进奏章和通报消息的进奏院和进奏官员们分别向各个地方抄发的。不但需要的人员众多,而且传递消息的速度也慢。就算下发到了各州县,实施到基层时也会被人为的添加很多的佐料进去。搞得本来是惠民的政策,到了下边可能就变成害民的了。

    李琪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向了李渊“太上皇觉得此报纸可行否?”

    “啊!”李渊看得正专心呢!突然被打断,抬起头来指着报纸说道“先生这写的又是什么?这故事煞是好看。”

    李琪来到李渊身前,看了看李渊手中的报纸“这是报纸开辟的一个小板块,叫小说连载。这是李某闲暇时写的一个小故事。”

    “哦!怎么会没有名字呢?”李渊指着故事上的一片空白问道。

    “故事的名字中有一个龙字,李某也不知道是不是该写上去,龙是我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皇家的图腾。是否可用还得太上皇和陛下首肯。”

    “哦!先生不妨说来听听!”李渊才看了几段,就喜欢上了这个故事,连忙问道。

    “李某为此故事取名‘天龙八部’,在书当中用以指八种非人的神怪,包括天、龙、夜叉又、乾达婆、阿修罗、迎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迎。因为以天、龙为首,所以称之为“天龙八部”,在开篇有过解释,它们虽是非人的神怪,却和人一起构成世间的众生,都是佛要渡化的对象。李某以此作书名,是借它喻指世间的也是小说中的众多不同性格、不同经场、不同命运的人物。”

    “也是对民族矛盾及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探讨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即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而是升华至华夏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考虑,更多的倾向于和平主义和民族的和睦与团结,从而超越狭隘的民族矛盾,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崭新的思考。”

    “啊!”李渊和李世民都听得是目瞪口呆,这些理念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呀!甚至于听完后连重复一下都做不到。

    “先生这说的是?”

    “哦!不好意思,说得有些远了,只是这本书的一点点理念而已。当然,是否可以刊出,还是要太上皇和陛下说了算。”

    “先生的意思是,报纸上刊登的消息都要朝廷说了算吗?”李渊听出了李琪的话外音。

    “是这个意思,目前大唐的在这个方面还不发达,涉及的层面还不够高,可以由新闻署先自行把关。这就需要朝廷派一位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重臣担任一把手,管好朝廷的喉舌。等到以后民间办报的人多了,就可以由新闻署专门管理。”

    李渊对此事倒是不关心,只是对书名有些兴趣,毕竟自己已不是皇帝了“老二,你看这书名怎么样?”

    “儿臣倒不觉的有什么不合适的,先生不是解释过了吗!龙排在天之后,这是无可争议的,儿臣觉得妥!”

    “好!不过,朕想问一问先生,这北宋是哪个朝代?”

    李琪一惊,暗叹自己不够严谨,连忙解释道“北宋只是李某虚构的一个朝代,毕竟故事也是虚构的,这个是无法对应某一个朝代的。”

    “嗯!这个事情还是应该在开篇之时说清楚。”

    “太上皇说的是,是李某疏忽了。”李琪连忙拱手虚心受教。

    “报纸一事,朕不参与,那是老二的事情,朕只是想问问先生……!”

    李渊盯着李世民看了许久,看得李世民都有些发毛了,李渊这才问向李琪“不知先生认为,朕以后该何去何从啊?”

    李世民一听,心里一惊,父皇难道还对皇位不死心吗?难道……!也不可能啊!如果有什么想法,断然不会当着自己的面问出来。

    “呵呵!”李琪没有回答李渊的问题,来到李渊身边坐下“请太上皇伸出手来。”

    李渊疑惑的身处一只手,李琪用三指搭在李渊的手腕上,闭目感应了一下说道“太上皇的身体近来可不太好啊!幸亏是年轻时的底子好,现在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这时间长了可就不好说了。”

    李世民连忙凑了上来“父皇这段时间确实不太舒服,先生可有法医治?”

    李琪收回手指,想了想说道“其实医治的办法,小女已经给了。李某就不再赘述了。”说完,李琪回到座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李世民当然知道李琪说的是什么,这事长孙皇后早就跟他说过了,可是让父皇来李家庄养病,脱离自己的视线,这怎么都不能让自己放心啊!万一父皇要是……!

    李渊和李世民谁都不愿开口说话,房内一时不免陷入了沉寂。

    “太上皇、陛下,草民突然感觉有些内急,草民就先告辞一会了。”李琪突然站起来,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了。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屋里面面相觑起来。

    李琪走到屋外,并没有真的去上厕所,与胡珍打了声招呼后,转入卧室。不一会胳膊低下夹着一个折叠好的纸张又回来了。

    “屋里情况怎么样?”李琪问向胡珍。

    “哭了一阵,现在不哭了。”

    “正好!那我先进去了,还得麻烦你看着点。”

    “老爷放心。”

    李琪推开房门,走进屋来。李渊父子已经恢复了正常,在李琪离开的这段时间父子俩到底说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但看二人的表情,仿佛都有放松之意。

    “不好意思,让太上皇和陛下久等了。”李琪放下手中的纸张,连连向二人致歉。

    “先生还没回答朕的问题,难道朕的问题让先生为难了吗?”看来李渊和李世民是进行过一次深入交流的,李渊的追问,并没有让李世民的脸上有什么变化。

    “太上皇、陛下请看!”李琪将手中的纸张展开在桌子上。

    “这是……!一份地图?”虽然看上去有些不熟悉,但地图的基本格式两位皇帝还是能看出来的。

    “确实是一份地图!这里是非洲,这里是欧洲,这里是亚洲,也就是大唐所在的地方。”李琪手指着地图,讲解道。

    “大唐?先生的地图如何与现在的地图不一样呢!而且这大唐在哪?怎么找不到呢?”李世民手按在地图上,努力的寻找着李琪说的大唐。

    李琪微微一笑,拿起一支笔在现在大唐的疆域上描了一遍。又在上面写下了一个唐字。

    “这是大唐?怎么才这么点?”李世民指着地图中写着唐字的地方问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土最大的朝代,曾一度达到1500-1600平方公里。不过那是从贞观四年,大将军李靖击败草原部落以后,大唐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设置行政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阴山以北600里,超出了今国界。一直到贞观二十年,唐朝灭了高昌、薛延陀等周边各国。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大唐的触角才延伸到了东至日本海,西北到达里海,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

    而现在,贞观朝刚刚建立,由于连年的战争,国内经济颓废,百姓生活贫困。大唐国力有限,而且还受到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所以在当时的地图上看来,大唐也就只有鸡肚子上一小块。

    “确实只有这么一小块。”李琪没有再做解释,只是笑笑看着地图。

    “先生的意思是,把这些地方都给打下来,变成大唐的领土?”李渊似乎懂了一点。

    “那倒不至于,这个世界很大,达到超出人们的想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曾经有味古人说过一个国家最适合的领土面积,就是快两个月的路程。”

    李琪再次提起笔在地图上画了起来,这次的线画得就大了很多,包括现在的缅甸、越南的河内地区、还有鸡背上的一块,当然,下面的一个点那是不能少的。并在东部海域的一个群岛上画了一个问号,又在西南方一个远离大唐的地方画了一块飞地。

    “这是李某心中理想的大唐。”李琪搁下笔,不免一笑,确实有些搞笑,好像自己是在分割世界似的。

    李世民沉浸在李琪所画的大饼中,颤抖着手,抚摸着地图,久久不能平静。

    “先生在这里画上一个问号是何意?”李渊暗骂一声儿子没出息,只能由自己来问了。

    “这里有一个靠着民间传说建国的小国,他的陆地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多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七成,大多数山为火山。但此地地震频发,就是地龙翻身,每年发生约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个小国的地理位置又极好,处在大唐海洋防御的关键位置。”

    “一个小国,拿来便是。不过这海洋防御又是怎么回事?我大唐难道还有海上的敌人吗?”李渊是马上皇帝,在陆地上打仗李渊应该说还没怕过谁,虽然大多数战役都是李世民打赢的,但都是在自己英明领导下,这中没错吧!

    “现在没有,但千百年后呢?人类总是要向海洋发展的。海洋的资源是大家无法想象的,陆地上的收获可能连海洋的百分之一都比不上。”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抬起了头,与李渊面面相觑。今天听到的太震撼了,很多自己想都没想过,听都没听过的事情就这么被李琪平淡的说了出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