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助唐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产量不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产量不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世民的话让众人一愣,这怎么扯到江湖游侠的身上了,不是所有人都被砍了吗?

    “陛下所虑甚是!”高士廉最先反应过来“这些江湖游侠都是拿钱办事的主,对我大唐律法根本就没有敬畏之心。今天他们可以为了钱偷袭李家庄,为了钱,明天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李孝恭也反应了过来“老相爷说的对,这些江湖游侠仗着高来高去的本事,从不把官府和律法放在眼里。长安城的命案有一多半都是他们所为,朝廷是该打击一下了。”

    “还有城里的地痞流氓也该肃清一番了,这些个混混一天到晚不务正业,经常聚在一起打架斗殴,恐吓商家,勒索钱财,长安城的街面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是时候还长安居民一片清明了。”

    “王兄说的对,长安城毕竟是大唐的都城,怎么可以被这些宵小之辈玷污。诸位大人可有什么高见啊!”李世民其实是想把这次事件消弭于无形,官面上好交代了。这民间见到事情的人也不少,总也要给民间一个交代吧!就拿这些江湖游侠开开刀,拉一批替罪羊出来,让百姓看看朝廷的魄力。没想到被高士廉和李孝恭引申出了这么多,不过也是好事,整顿一下长安城也很有必要。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杜如晦向房玄龄努努嘴,示意由房玄龄来说。

    房玄龄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王爷后面没说的话,臣知道。这城中勋贵和几大家族的子弟,也是长安城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臣就搞不懂了,臣与克明同殿为臣,而且私交甚笃。可我们两家的小兔崽子就是彼此看不上眼,一见面就打,一见面就掐。”

    “是啊!陛下,现在还好点,自从处默就任长安县令以来,这两个小子在长安县辖区是不敢乱来了。可这又转到万年县打了,臣也是头疼不已呀!臣的家法都打断了,这小兔崽子倒好,伤一好又跑出去打架去了。”

    “哈哈哈,没想到二位臣工还有这样的苦恼啊!”李世民忍不住笑了,长安城里的这帮纨绔子弟的做派,李世民不是不知道,连他都处理过好几起。只是被两个当事人这么说出来,怎么也让人忍不住想笑。

    “看来这处默还是有威慑力的。”李世民说到这里,不由得看向程咬金“嗯!知节,坐啊!干嘛还站着!”

    程咬金连忙向李世民施礼“臣谢过陛下。”心里说,总算想起自己了。

    “这长安城的整肃还得由刑部牵头,长安和万年两县主抓,还是由知节和叔宝调兵配合吧!”

    “臣遵旨!”秦琼和程咬金连忙起身领旨。

    “还是由舅父坐镇,玄龄协助,各位臣工也要多多配合哟!”

    “臣等遵旨!”

    “各位回去管束好自己的子女,这次朕可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么容易了。要是有人犯下了律法,朕也是不会手软的。”李世民对这帮子纨绔也是很无奈,只好在这里敲打敲打他们的长辈。

    “嘭!”众臣还来不及答话,就听御书房内一声闷响。众人连忙将李世民围在中间,御书房外的带刀侍卫也呼啦一声冲进来,持刀站在众人前面。王德顺跑得有些急了,“吧唧”一声摔倒在地。两名隐卫也在房梁上现出身形来。

    “什么声音?”李世民毕竟是常年领军征战的行伍出身,短暂的惊愕后,立刻冷静了下来。

    “陛下,是那边的御缸。”梁上的一名隐卫出声禀报道。

    李世民对隐卫挥挥手,两名隐卫立刻又隐身于房梁之上。

    “诸位大人,走,过去看看。”知道不是什么刺杀之类的事后,李世民放下心来。

    “陛下,等等,还是先派人看清楚的好。”高士廉拦住了李世民,作为臣子必须确保陛下的安全。

    “德顺!去看看。”李世民知道高士廉是一番好意,也不好拂了舅父的面子。

    “咱家遵旨。”王德顺连忙爬起来,跑到帘子后去看。

    “陛下,爆了!”王德顺一脸惊愕的回头禀报道。

    “爆了!什么爆了?”

    “陛下,种土豆的缸爆了。”

    “嗯!快,快随朕去看看。”李世民扒开挡在身前的众人,连忙向大缸走去。

    王德顺已经拉开了帘子,只见窗户下摆着两口大缸。一口大缸已经已经爆掉了,缸里的土和一些圆溜溜的东西撒了一地。另外一口缸倒还完整,只是缸里的土已经超出了缸沿好多,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土豆植株也长得郁郁葱葱,眼看着大缸就快装不下了。

    “舅父快看,长出来了。”李世民指着地上那些圆溜溜的土豆,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

    高士廉快步走到缸前,伸手捡起一个散落的土豆,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着“陛下,真的是土豆,跟我们当初种下去的一模一样啊!”

    大臣们都抢着上前捡起一个来认真的端详。

    “陛下,此为何物啊?”王珪可是没有见过土豆的,也没有参与种植,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此物谓之土豆,是可食用的粮食,据说亩产可达三千斤。”李世民虽然没有去捡土豆,但是滚满一地的土豆却也让他越看越欢喜。

    “三千斤!”王珪张大的嘴巴简直可以放进一个鸡蛋。

    “这也是朕的第一次种植,具体情况还不了解。”

    “陛下,快,快让人来收拾收拾,咱们来称称这个缸里现在有多少。”高士廉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一缸的准确数字了。

    “舅父说的是!德顺,叫人进来收拾一下,把土豆都捡出来。”

    “咱家遵旨。”

    随着王德顺带着一些小太监进来,李世民和众臣也坐回了椅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望眼欲穿的看着这些内侍在那忙活。

    “舅父觉得,李先生说的三千斤能否实现?”

    “老臣以为,有点悬。刚才老臣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恐怕达不到,不过两千斤应该是没问题的。”高士廉确实很有心,刚才那一看就在心里大致的推算了一下。

    “呼!”李世民长出一口气,就算达不到三千斤,两千斤也是很不得了的。这等于大唐粮食产量翻六倍呀!而且还没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呢!

    “陛下,小的们一清理好了。”

    “好,诸位臣工,随朕一起去看看。”众人一起离座,跟着李世民来到一堆土豆面前。

    “德顺,都清理出来了吗?可有遗漏?”望着地上那一小堆土豆,李世民怎么也无法与亩产3000斤联系上。

    “回陛下,咱家一直盯着呢!所有运出去的土里,咱家都亲自检查过,确认没有遗漏,才让小的们搬出去的。缸里所有的土豆都在这了。”

    “称了吗?有多少?”李世民看着地上的土豆,头也不抬的问道。

    “回陛下,咱家已派人去去称了,很快就会拿来。”

    “嗯!”李世民弯腰捡起一个土豆看了看“舅父你看,怎么这么小呢?比知节和玄成拿回来的好像要小一些。”

    高士廉手里也拿着一个土豆,仔细端详了一番“是小了些,会不会是种植不得法?”

    “陛下,按时间算来,这还不足60,可能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吧!”魏征是算过时间的,这离60天还差着几天呢!

    “对对对,李先生当时告诉某的是60-90天,要是能长到120天效果会更好。”

    “李先生?那不是你老黑的女婿吗?怎么还称呼先生!”房玄龄打趣着说道。

    “嘿嘿!老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还真是……!”程咬金尴尬的挠挠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孔夫子您是文人领袖,就请夫子教教老黑可好。”

    “你个死老黑,憋着占老夫的便宜,现在又来求老夫!”孔颖达手捻胡须斜了程咬金一样,一副不屑的表情说道。

    “哎呀!孔大人!老黑真没有那番心思,老黑也是事急无奈呀!孔大人就不要再作弄老黑了。”程咬金现在就怕别人提辈分的事,只能不停的向孔颖达告饶。

    “哈哈哈!”众人也被程咬金逗乐了。

    “算了!孔大人就别再为难知节了,帮他想想办法吧!”李世民忍住笑,也帮着程咬金说道。

    “哼!”孔颖达一脸余怒未消的样子“那李先生可有字?老黑称呼其字即可。这么简单的事还要问,真是个大老粗。”

    “嘿嘿!是是是,孔大人说得对。”程咬金根本就不在乎孔颖达的数落,这老头现在还是不要惹的好。

    “字!老黑也不知道先生的字是什么呀!老房你知道吗?”

    “诶!还真没注意这事,一直都是称呼先生,你们谁知道先生的字?”房玄龄一想,好像从见面到现在,都没有打听过李琪的字,而李琪也没有主动提起过。

    众人相互看了看,都摇了摇头。

    “对呀!先生怕是没字吧!要不父子给他取一个。”程咬金没有那么多,转头对孔颖达说道。

    “胡闹!怎么可能没字,男子成年后长辈都会给取个字。”

    “我们家家将怎么都没有?”

    “呼!”孔颖达压下心中几欲喷薄而出的一口气“懒得跟你说。”

    “陛下,称来了。”小太监总算把称送来了,也让众人结束了这个话题。

    众人一通忙活,将所有土豆都称了一遍,每一个土豆的重量都记了下来。最后得出总重五斤七两,最大的重三两,最小的半两都不到。

    高士廉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陛下,老臣算来,还达不到亩产两千斤。而且,陛下请看,这些土豆个头也太小了,跟我们当初拿到的根本没法比。”

    “老相爷说得对,臣在想,是不是我们种植的方法不对,还是土壤养分不足呢?”众人当初都是见过从李琪拿来的那三个作为种子的土豆的,这御书房内收获的的土豆明显有些发育不良。

    “不会呀!先生当初说的是,这土豆对土壤要求不高啊!基本上什么土地都能种,因为土地不同土豆还可以长成‘咔嚓土豆’和‘面土豆’两种呢!”程咬金看着这一堆发育不良的土豆挠了挠头,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臣以为,这土豆肯定还没有成熟,可就这么点收获就把缸撑破!臣有些不理解!”李孝恭围着放缸的地方转了转,不解的说道。

    “这个窗户是什么时候打开的?”李孝恭指着一扇半开的窗户向王德顺问道。

    “禀王爷,这是一个时辰前打开的,这主要是为了给土豆通气。”

    皇帝的御书房一般是不会打开窗户的,通风的时候也是打开门口的几扇。如果不是李世民在御书房里中了土豆,那扇窗户基本上就不会打开。

    “这个炉子呢?”

    “炉子一直都烧着,是给御书房取暖用的,那边门口还有一个。”

    “陛下,看来爆缸的原因应该是这个了。”李孝恭指着窗户对李世民说道。

    “因为这个窗户?”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臣的府中曾经有个一个相似的情况,就是府中的厨房在做饭的时候,房内火烟太大,一个厨子就打开立刻一扇窗户。结果窗户旁边的一口水缸就爆开了。后来,管家禀报说是屋里太热,突然打开窗户凉风吹在缸上,水缸一下子受不了,就爆开了。后来王妃把这事当笑话说给臣听了,臣所以记得这么个事儿。”李孝恭并不知道热胀冷缩,还有热传导的原理。但是当时唐朝对冷热相激导致物体变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德顺,快把窗户关上。”虽然不知道李孝恭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李世民还是让王德顺赶快关上了窗户,现在这个土豆可是重点保护对象。

    “这个产量的问题,要不臣等晚上问问李先生。”

    “对呀!反正晚上要去李家庄,咱也不用在这伤脑筋。这土豆怎么说也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作物,问问李先生也好,毕竟这也是李先生带来的。”高士廉也点点头赞同了房玄龄的说法。

    “也好!德顺,叫人来把这口缸加固一个,不要再爆了。”李世民吩咐着王德顺,眼中闪过意思诡异的光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