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顶牛
贞观元年春,早朝。
“诸位臣工,去冬的雪灾已经过去,三十万灾民都已陆续返乡。在这次大灾面前,诸位臣工坚守岗位,群策群力,为战胜大灾不辞辛劳,幸苦诸位臣工了。”今天的早朝,李世民各位精神,心情非常愉悦。如此大灾降临在新朝,可是却被朝廷以极小的代价战胜。而且,还让新朝的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现在国库充盈,粮仓爆满,这是自有朝以来从来没有达到的高度。这次的灾情处理,以工代赈的实施,也为以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可以说大唐再也不怕这样的天灾了。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殿中众臣一起向李世民施礼道贺,虽然这次大灾还是饿死了7个人,但是从历朝历代的救灾情况来看,贞观朝的这次救灾无疑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历朝历代的天灾,那一次死亡的人数不在万人以上。甚至于,一地、一县、一村人口死绝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对于战胜这次灾情,众臣也是打心眼里佩服皇帝。
“朕心里高兴,为了答谢诸位臣工,朕决定在大吉殿摆下晚宴,邀请诸位臣工共庆,朕的御厨近日得高手调教,很是学会了几道好菜,诸位不妨带上自己的家眷一同来尝尝。”李世民的心情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只能说是按耐不住心里的喜悦了。
“臣等谢过陛下。”众臣也替陛下感到高兴,欣然接受皇帝的邀请。
“陛下……!”魏征出班行礼,想要说些什么。
“魏大人,魏黑子,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这回朕可不会让你如愿的,你是不是想说国库刚刚有点结余,朕不应该如此铺张浪费呀?”李世民笑眯眯的盯着魏征说道,还难得的在朝堂上叫了魏征的外号。
“陛下圣明!”既然自己想说的话,都被陛下说了,魏征也只好口称圣明了。
“玄成啊!”房玄龄站了出来“长安城的大雪灾你也是经历过的,你自己说说,从古至今,可有一个朝代能像我大唐一样,不但战胜了天灾,还维持了民生的稳定,连灾民返乡都能领取到口粮。陛下庆祝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嘛!”
“是啊!魏黑子,陛下那可是有好酒的,你不想喝点。”程咬金也在一旁眨着眼睛,暗示魏征不要挑事。
“老臣赞同魏大人之言,我大唐自立国以来,年年战乱,好不容易才平定各路诸侯和叛乱。目前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如此铺张浪费大宴群臣,确实不可取。”一名文官从班列里走出来,力挺魏征说道。
王珪,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生于570年,今年有57岁了。自从接到李世民召回起用的圣旨,就快马加鞭的从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赶回来,连王家家主都还没见过,就先来参加早朝了。
得,王珪一下场,房玄龄和程咬金都不好再说什么了。总不能说这次救灾的钱粮都是从你王家坑来的吧!
“王大然,魏大人!你们可能误会朕了。”李世民呵呵一笑,难掩心中的喜悦,对于经常怼自己的魏征也没有脾气,连被魏征和王珪联手怼都毫不在意“朕可没有说要动用国库啊!”
“啊!”王珪和魏征都傻眼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不用国库里的银钱,那肯定是陛下自己出钱啊!这就没法在朝堂上怼了。
“这次宴请诸位臣工的一切开销,可都是皇后出的。”李世民开始嘚瑟了,以前别说大宴群臣了,就是在皇宫里多吃两个菜,都有可能被大臣拿到朝堂上来说。自从从王家那坑来了近六百万贯后,在长孙皇后的一再催促下,李世民总算是将欠皇后的四十万贯还上了。长孙皇后现在也是财大气粗,一高兴,就把李世民大宴群臣的开销给接过去了。
“如此,臣就谢过陛下,谢谢皇后娘娘。”王珪和魏征也没了脾气,人陛下用自己的钱请大臣吃饭,这还怎么怼呀!
“好好好!二位大人可一定要准时哟!”李世民难得的在朝堂开起了玩笑。
余光中,李世民见到王德顺在向自己躬身,李世民走上御阶,回到龙椅坐定。挥手将王德顺招至身边“有什么事?”李世民小声问道。
“禀陛下,飞骑慰回京了,霍国公和小玥姑娘他们正在皇后那说话呢!”王德顺躬身附在李世民耳边说道。
“哦!回来了!叫他们上殿吧!”
“陛下,这……?”王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还从来没有过女子上殿的先例呢!
“去办吧!”
王德顺得到确认后,没有再说什么,这也不是他一个内侍该说话的。连忙去立政殿传旨去了。
“诸位臣工,朕还有一事,想与诸位商议。”李世民手扶着扶手,稍稍沉思了一下,略微显得有些为难。
众臣都抬起头伸长了脖子,对于李世民的表情都有些好奇,看来陛下这是碰上什么为难之事了。
“诸位臣工也知道,太上皇年岁已高,且久居太极宫。可太极宫地势低洼,潮气太重,不太适宜太上皇居住。朕想在太极宫东北侧新修建一座大安宫,作为太上皇的夏宫。诸位臣工以为如何?”李世民现在确实是被钱多烧的,无形中将修建大明宫历史,提前了七年多。
高士廉作为百官之首,首先站出来响应“老臣以为妥!陛下至情至孝,当为我等楷模。老臣以为,然!”
一众大臣都纷纷附和,李世民当初为了显摆,早就在朝堂上公布了钱粮的收益。所以,现在国库有多少钱,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修个宫殿也就几十万贯。大家还不至于为了这几十万贯去得罪陛下。
“不可!”总是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在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出现。
众臣一起抬头看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没有出大家的意料,出声之人赫然就是魏征。
“陛下!众所周知,皇家已经有了九成宫作为夏宫,为什么又要新修一座夏宫呢?太上皇如要避暑,前往九成宫就是了。新建宫殿又要虚耗银钱,劳民伤财,实不可取也!”
“朕方才已经说了,太极宫地势低洼,潮气太重,实在不适宜太上皇居住。九成宫确实是皇家的夏宫,可因为文帝的原因,太上皇根本就不愿意去,而且九成宫距长安有三百多里,长途跋涉,一路颠簸,太上皇的身体也吃不消啊。朕请工部测算过,修一座大安宫不过区区60万贯钱,这也不会给国库造成压力呀!”
“银钱的事暂且不说,可是修建一座宫殿要征召的民夫,恐怕不会少于50万人吧!这么多人几年的努力,就是为了修一座夏宫!农田怎么办?河堤怎么办?还有很多很多的工程建设怎么办?现在新朝百废待新,正是需要大量劳力的时候,陛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魏征是有名的直臣,对于李世民动用国库,修建皇家宫殿一事当然是反对的,主要是不是时候,如果过几年,魏征反对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
“你!难道朕对父皇尽一份孝心都不成吗”李世民有些生气了,对李渊尽孝心李世民是愿意的,不过这份孝心更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
魏征如何看不出来,只是不说破罢了“陛下要尽孝心当然是应该的,但是陛下可以自己出钱建宫殿呀!为什么要动用国库呢?就像这次宴臣,臣也没有理由阻止呀!”
“朕若非要建造呢?”李世民没话说了,只好耍赖。要自己出钱,那怎么能行,就皇后小金库里的钱,修完宫殿就只剩下一地鸡毛了。
“陛下是天子,是天下之主,若陛下非要一意孤行,臣毫无办法。只要陛下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就行了。”魏征上前一步,向李世民深深的施了一礼。
“魏征!你敢威胁陛下!臣请陛下下旨诛杀此獠!”长孙无忌看李世民吃瘪,连忙出班助阵。
“陛下不可!”高士廉和王珪同时站了出来,见高相出面了,王珪没有说话了,只是站在高士廉身边以为助力。
“陛下,魏大人虽然言辞犀利,但却是一片拳拳之心。魏大人绝无威胁陛下之意。”高士廉是了解魏征的,这就是个二愣子,但绝对是个忠臣、能臣。
房玄龄见气氛紧张连忙出来和稀泥“陛下!魏大人!不必如此,这修大安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以从长计议嘛!”
魏征眼前一亮,再次拱手说道“陛下连宫殿的名字都起好了,为何还要拿到朝堂上来商议?陛下这是商议的态度吗?”
“你!你个魏黑子,朕……!来人啊!”李世民是真的生气了,现在连杀人的心都有了。
“陛下不可!”
“陛下且慢!”
一众大臣连忙出班阻止,谁都能看出来,陛下这次是真的生气了,已经动了杀心了。连长孙无忌都连忙阻止,他可不是真想杀魏征,只是想帮帮妹夫的忙,没想到越帮越忙。房玄龄也是后悔不已,你说自己和什么稀泥嘛!简直是给魏征送刀啊!
“哎呀!这就是上朝啊!姑父,你看看怎么跟菜市场似的。”殿门口传来了李秋玥的声音,内侍本来是要进殿禀报的,可里面正在吵架,内侍根本不敢进啊。
李秋玥的声音很响,一听就知道是故意的,柴绍根本就来不及阻止。大殿内因为李秋玥的一句话,陷入了寂静中。
高士廉见李世民正转过头生闷气,也没有召见,连忙将询问的眼神投向王德顺,王德顺向高士廉点点头。高士廉明白了这是皇上召见的,只是现在皇上正生着气呢。于是,作为百官之首的高士廉出口问道“殿外是何人喧哗?”
“启禀相爷!飞骑慰众将奉旨觐见。”门外的内侍大声喊道。
“陛下!您看这……?”高士廉连忙向李世民询问,借以缓解大家的尴尬。
李世民挥了挥手,还是没说话,高士廉连忙向王德顺使眼色。
“陛下有旨,传飞骑慰诸将进殿回话。”
随着王德顺的喊声,李秋玥在前柴绍、李红珠、傅雷在后,迈步走进大殿,来到众臣班列前,向李世民举手敬礼。
“末将飞骑慰临时领军李秋玥,已完成皇帝交付的任务,现特回城交令!”李秋玥朗声说道。
李世民这次转过头来,看着御阶下的四人嗯了一声。
“这女子是何人,为何能进入朝堂?”
“我也不知道啊!以前没见过呀!”
“这女子上朝,也太荒唐了吧!这有违祖制啊!”
“谁说不是呢!”
“不行!本官必须得进言,这,这成何体统嘛!”
李世民看着四人站得挺直,手一直举着,反应过来了。连忙将右手在头侧一碰“辛苦了!此次战果如何啊?”
“陛下,臣有本上奏。”文官班列中站出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
“等一会儿,皇帝现在是在问我呢!先来后到懂不懂。”李秋玥不悦的看了那名文官一眼,不高兴的说道。
“放肆!这大堂之上岂有你一女子说话的份!”这位文官本来就是要说李秋玥的事,这下正好逮着话柄了。
“我就奇了怪了,就是让你排个队,你哪来的那么大脾气?你谁呀?”
“本官乃礼部右侍郎崔子格,本官就是要弹劾你不守妇道,扰乱朝纲。”
“弹劾我,你没搞错吧!我又不是官,你弹劾得着吗?还守妇道!我又没嫁人,守个屁的妇道。这是皇帝叫我来汇报工作的,我怎么扰乱超纲了?哦!你是说皇帝扰乱朝纲吧!嘿嘿!你这胆儿还真肥。”李秋玥嘿嘿一笑,瞬间就转移了目标。
“陛下,臣绝无此意!”崔子格吓着了,连忙向李世民解释。
“崔侍郎你回班吧!朕先听听飞骑慰的汇报。”李世民没有追究什么,这小玥姑娘嘴上功夫李世民是知道的。
“臣遵旨!”崔子格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退回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