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春祭(3)
出玄灵阵后,乘舟至包绕北圜祭坛中心的石岛。
石岛整体呈玉玦型,缺口为一水道,东西宽约四十余丈,在环的正南方。石岛西侧多巨石,东侧则为一片细白沙石覆盖,上散立着数十座木石建筑。
小舟在缺口水道西面栈桥前停下,一行人下了船后沿巨石间的曲径盘绕着向北走去。
至小径尽头,月孤环为首,众人拾级而上。
石阶共二百八十四级,过雕刻朴素却大气浑然的大山门、小山门,至一外漆乌金色瑞兽纹、屋檐下悬“玄楼”二朱字玄漆木匾的三层小木楼前,叩狮首鎏金包铜门环三声而入。
楼内空间极广阔,远远大于在外面看起来的大小。
着玄色礼服的各级官员秩序井然地穿行奔忙,为春祭做最后的准备。
月孤环前引,众至第三层入口,跪下行礼。
“子时三刻,恭送大巫入斋室。”
月孤环浅鞠一躬道。
雕花木门缓缓向内打开,二侍祭躬身立于门内两侧,垂首行礼,侍奉脱去绣金狐裘大衣和织花对襟长襦。
斋室内清淡暖香氤氲缭绕。
二侍祭在前导引,步履轻盈,过两重珠帘后,侧身侍立于第三重帘外。
玄楼坐北朝南,斋室在第三层最东面。
第三重帘后的房间,苍紫色织绒地毯上除了中央摆放着的一张方形织锦毯、东北角摆放着的一樽飞檐七层塔形鎏金熏笼外,别无他物。
在织锦毯上屈膝静息跪坐,合上双眼。
斋室内气氛安详,是个极好的聚气养灵的所在。
如此静息至卯时初刻,鼓鸣三声。此是宣帝率随从百官入祭坛。
卯时五刻,千铃声起,清婉悦然,空灵飘渺。此是众侍祭拥主祭入场。
辰时初刻,千铃声息。
二侍祭在帘外恭声道,“请大巫随仆侍至主祭坛前清礼阁静候。”
起身掀帘而出,随在侍祭身后,经玄楼后的悬空栈桥行至石岛正北的清礼阁主观礼室,隔三重缃色纱帘望向主祭坛。
主祭坛在玦形石岛围绕的水潭南侧,亦呈玦形,开口向正南。此时主祭坛上排列规整的诸侍祭、随行官员躬身肃然而立。
宣帝含胸拔背立于正中,着玄色大裘冕[1],腰佩鹿卢具玉剑,一字剑眉凛然,凤目深邃,薄唇紧绷,神态肃然。
辰时三刻,鼓乐声起,宏伟瑰丽,气势磅礴,溢满苍穹。
众舞生执羽而舞,作字如画。
“仲春吉时,帝王承天之序,恭行大祭。灵威景仰,诚于北圜祀感生帝以祈谷。教民报德,四海纯然。”
主祭朗朗而道。
宣帝于众侍祭簇拥下缓步向前,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
第一仪程迎神已开始。
大祭共分九个仪程,迎神之后,是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
行至终献礼,鼓乐锵然而止。
取下面纱,放于身侧,再脱下锦履、罗袜,屏息静候。
一声钟磬泠然破空。
起身掀帘,双臂微展,一跃而下,点水而行,至水泊中央。
大巫所担之任,乃是在终献时行巫舞以示天人相合、受祭祈福。
乐音清灵,飘如云外。
舞动袅娜,畅若流水,轻胜飞雪。
俄而大鼓雷动,动荡山谷,足下舞旋渐急,腾然势若乘风。
鼓音渐弱,箫声悠然,步复轻缓,从容缓雅。
乐声渐息,右手向上轻轻一挑,四面腾起千千万万细小水珠汇成高约三丈的水幕。
待水幕落下,身已移形至清礼阁主观礼室帘后。
祭坛内一片安寂,良久,直至主祭摇动手中铃,众皆恍然,仪程才得继续进行。
祭礼至午时三刻结束,众陆续缓行撤出祭坛。
“寒妃娘娘。”
帘后有人清了清嗓子道。
穿了罗袜、锦履,掀帘走出了主观礼室。
只见月孤环微笑着躬身立于一侧。
“善花阁诸膳已备妥,圣上率百官将前往用膳。娘娘请随在下来。”
我点点头,随月孤环沿原路返回玄楼。
悬空栈桥两侧所设玄色帷幕暂未撤下。
“在下寡闻,却也曾听说过庐城寒家寒小姐曾于春祭时一舞倾城。”月孤环说着笑意反淡了些,明秀纤长的时风眼眼角微微向上一挑,似若有所思,“今日见,却全非传说中的一舞倾城之姿。”
我并不言语,保持着嘴角恰好的弯度,端正地微笑着。
“庐城一舞倾城的,并不是娘娘,而是娘娘的妹妹吧?可惜,所知的世人却寥寥无几。”
“可惜?”
“可惜。”
月孤环重复道,轻叹一口气,望向一侧,似正注视着那帷幕后的某处风景,看似一抹轻快的微笑凝固在嘴角。
“可惜什么?”
“恕在下冒犯,”月孤环微笑道,略显高傲的轻微鼻音,恰到好处地透着英气,“娘娘……一舞可倾国。”
=================================本章未完待续===============================
[1]大裘冕:大裘冕是皇帝在祭祀天地神灵时穿着的最尊贵的礼服,无旒冕冠、黑羊羔皮外衣用黑缯做表、纁帛做衬里。领口、袖口皆镶黑羊羔皮的绲边出锋,领缘用黑色,衣襟缘边用绿色。下身红色裙裳、皂领白纱单内衬衣、蔽膝、革带、大带、佩玉、红色袜子与赤舄等组成,在革带与大带上装饰着火珠镖首、白绶玉双佩等,还要挂上一柄鹿卢具玉剑。--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10084;大裘冕与最常见的衮冕不同哦~在唐代,虽然明文规定天子的祭服有六种,但实际使用的也只有衮冕一种。此后其他祭服仅见于书面记载,实际上只使用衮冕。&1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