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 第八十九章 堂堂汉朝使臣,不受外夷审问!

第八十九章 堂堂汉朝使臣,不受外夷审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溘然长逝。

    大汉双壁,先失冠军侯霍去病。

    而如今,

    在岁月的侵蚀下,大将军卫青,也撒手人寰。

    荧幕中,老年汉武帝,看着已经气绝的卫青,眼神复杂。

    惊愕,不可置信。

    甚至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

    就算是观看回溯画面的壮年汉武大帝,也依然不敢相信,画面中发生的这一幕。

    看着画面中,卫青一动不动的身影,壮年汉武大帝沉默许久。

    本尚有力的臂膀,竟然微微有些耸拉了下来。

    看来。

    卫青的离去,对他而言,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虽然,

    在他的那个时间节点,卫青依然还活着。

    但是,

    无论是汉武大帝,还是任何人。

    当知道自己身边的人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恐怕皆是如此落寞。

    顿了良久。

    “此画面,是何年何月之事?”

    汉武大帝,陡然开口。

    虽然他是在对研究室内,这些两千年后的汉室子孙说话。

    但目光,却依然停留在回溯画面上,卫青定格的瞬间。

    一众历史学者们,纷纷看向林风。

    虽然他们之前,已经看过回溯画面,知道这是什么年代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

    他们下意识的,把林风当做主心骨。

    而且。

    在面对汉武大帝的时候,他们总有一种如鲠在喉,想说话又说不出口的感觉。

    本来簇拥着林风的历史学者们,为林风让开了一条路。

    林风朝着汉武帝的方向,缓缓上前一步。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

    “一代名将卫青,因病溘然长逝。”

    “这位出身于奴隶的卓越统帅,以他非凡的军事才干,为后世的历代兵家所景仰。”

    “卫青死后,以国葬之礼,将其安葬在茂陵的东北侧。”

    “墓冢仿照塞北阴山的形状修建,以此纪念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战功。”

    听到这话。

    壮年汉武帝,情不自禁后退一步。

    没想到。

    卫青去世的时间,竟然这么早!

    他和老年汉武大帝不同。

    老年汉武大帝,毕竟在岁月的磨砺下,纵然连自己的头发,也已经斑驳。

    而壮年汉武大帝,则是万万想不到,卫青竟然这么早,就会离开。

    作为一位帝王。

    壮年汉武大帝自然知道,卫青活着,已经不单单是因为他个人而活着。

    卫青驰骋沙场三十余年,早已成为了当时大汉王朝军队的一种信仰。

    只要卫青活着。

    纵然他不能开弓,不能上马,不能征战。

    但,只要活着。

    对于匈奴而言,就是一种威慑。

    可是现在,

    卫青去世。

    壮年汉武大帝,看到这一幕,已经意识到,接下来恐怕边疆,又要再次乱了……

    果不其然。

    在回溯画面中。

    在卫青死后,公元前104年,李夫人外戚李广利任贰师将军攻打大宛,损兵折将,战绩平庸。

    画面一转。

    公元前100年,天汉元年。

    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人卫律招降苏武。

    卫律:“汉使苏武,图谋颠覆我王庭,大单于命我带你去审问。”

    苏武冷笑:“堂堂汉朝使臣,不受外夷审问。”

    卫律:“只要汉使同意归顺我匈奴,不仅不用受苦,大单于另有重赏!”

    然而。

    面对威逼利诱。

    苏武仍面无惧色:“丧失气节,侮辱使命,就算留下一条活命,又有何面目,复见我大汉父老祖宗!”

    说完。

    苏武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拔剑自刎!

    匈奴人大惊,马上找医师对苏武进行救治。经过一番折腾,半天才让苏武重新有了气息。

    之后苏武则被送回营帐。单于欣赏苏武的气节,早晚都会派人去探望苏武。

    等苏武病情好转,单于派卫律去招降苏武。

    卫律当着苏武和张胜的面,将虞常斩杀,希望可以吓住苏武,逼他投降。

    等卫律要杀张胜的时候,张胜立马请降。可轮到苏武的时候,即使卫律拿剑指着苏武,苏武也不为所动,并大骂卫律。

    卫律见无法招降苏武,就将此事回报给单于。

    匈奴单于越发欣赏苏武的气节,更加想要招降苏武。

    匈奴人把苏武关到地窖里去,不给他东西吃。

    苏武就以毛毡,积雪为食,几日不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人,就将他派到北海去放羊,并跟他说,只有公羊生了小羊才会放他回汉朝。

    苏武到了北海以后,什么都没有,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问题。

    即使生活如此困难,他也每天拿着汉朝的节杖,包括放羊的时候,节杖也从不离身。

    而后,天汉二年,至天汉四年。

    李广利更是率军多次指挥与匈奴的战争,依旧战果不佳,损兵折将。

    汉武帝在卫青,霍去病死后,也积极寻找新的镇国之将。

    李广之孙李陵,率五千士卒,出居延,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

    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

    李陵,本诈降。

    奈何朝中,以谗言觐见,李陵为匈奴人练兵的谣言四起。

    年老汉武帝大怒,株李陵九族!

    李陵也因此,诈降成真。

    战事,连年失利。

    看到以上种种。

    壮年汉武大帝,一脸的不可置信。

    想不到,

    自己年老,卫青病逝之后,大汉王朝竟然吃了这么大的亏?

    “这,究竟是为何?”

    壮年汉武大帝,声音中带着疑惑,不解,愤怒。

    曾经无往不利的大汉王朝。

    竟然败了?

    难道,只是因为卫青病逝,无人震慑匈奴?

    汉武大帝,心中不信。

    而这一切。

    林风自然看在眼中。

    对于汉武大帝此时的反应,林风也表示理解。

    历史上,每一个功盖千古的帝王,都是骄傲的。

    秦始皇如此。

    汉武大帝,亦是如此。

    纵观汉武大帝余生,自卫青死后,对匈奴之战,就连年失利。

    这也让正值壮年的汉武大帝,在看到荧幕上发生的一幕幕,对于现世是过去,但对于他是未来的画面之后,心中陷入了自我怀疑。

    “告诉朕!”

    “这,是为何?”

    沉吟之中的汉武大帝,猛然回首。

    目光如芒,在眼前这些历史学者,即大汉王朝两千年后的后代子孙脸上扫过。

    每一个被汉武大帝看到的学者,都下意识的低下头,避开汉武大帝锐利的目光。

    片刻之后。

    壮年汉武大帝将目光定格在了林风身上。

    对于林风,他映像很深。

    在听证会现场,林风就是作为汉室后裔的代表,为大汉王朝辩护。

    最后,

    在霍去病离去的时候,林风更是帮霍去病治好了隐疾,而且还耳语低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此时。

    汉武帝发现。

    眼前这百十名汉室后裔,尽皆垂首。

    只有林风一人,目光依然坚定,在自己打量林风的同时,林风也在看着自己。

    汉武帝心中,本就因为大汉征讨匈奴视力,心中有怒气。

    如今,看到林风如此无礼,竟敢直视他,当即怒气上涌。

    自,始皇之后。

    直视,即行刺!

    这个规矩就算是在汉武帝时期,同样适用。

    眼前这个叫林风的后世之人,为何如此不懂规矩?

    不过虽然心中生气。

    但他心中,对于那个问题的执念,远远比林风的“无礼”要更加重要。

    “林风,你可告诉我。”

    “难道没有卫青,我大汉,就胜不得匈奴?”

    汉武帝目光灼灼,语气近似逼问。

    在他眼中。

    自己问话,还从未有人,敢不答。

    林风并没有说什么。

    既然汉武大帝,发问了。

    无论是作为汉室后裔,还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林风都有必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阐述观点。

    “兵不利,战不善。”

    “弊不在大司马大将军仙逝,而是在于,汉武大帝您,在于大汉王朝。”

    林风不急不缓,但声音却异常坚定。

    然而,

    此话一出。

    一众学者们,都转过头,惊讶的看着林风。

    心中震惊之余。

    更是一个个自觉自愧不如。

    他们看过这些回溯画面,自然知道。

    林风所说,不错!

    但,

    现在,林风面对的,可是真正的汉武大帝!

    方才,汉武大帝的目光,扫过他们。

    在汉武大帝的帝王气势面前。

    这些历史学者,

    甚至包括林老在内,都下意识的垂首,回避汉武大帝的目光。

    只有林风。

    面对汉武大帝,如此恐怖的气势,依然能一针见血,说出事实的真相。

    但是。

    他们也知道。

    汉武大帝,是个骄傲的皇帝。

    纵然他犯错,但是在这个年纪的他,也绝对不容许别人说他有错!

    然而此刻。

    林风却如此直言不讳。

    对比林风,一众历史学者,都自叹不如。

    果然,

    如同他们所想。

    汉武大帝,在听到林风的话之后,周身的气势,骤然变得更加恐怖。

    双眼中,帝王之怒,瞬间涌现。

    “你是说,怪朕?”

    “这天下,还从未有人,敢怪朕!”

    汉武大帝语气森然,双目如同虎视,死死盯着林风。

    林风的话,显然让他的怒气更甚。

    然而,

    面对汉武大帝气势上的压迫。

    林风并没有任何退缩。

    历史,就是事实。

    奔着这个角度,他的话并没有任何婉转,神色也依然如常。

    在汉武大帝如鹰的目光下。

    林风缓缓开口。

    “封禅之后,继续用兵。”

    “兵锋移至更遥远的西域大宛,于是有了太初年间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经过数年苦战,终于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匈奴在西域仍然保持较大的影响力,导致西域小国选择“两属”以自保。”

    “然而,如今的匈奴,已经和以往不同。”

    “经过十余年‘休养息士马,习射猎’,元气有所恢复,重新成为汉朝边患。”

    “而后数次征战皆不利。”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库空虚!”

    “前后用兵数十年,民力疲敝。”

    “到元封四年,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不在户籍者四十万!”

    “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晚辈此言,绝无虚假。”

    “恶果也日益凸显,到了天汉年间,社会动荡,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等。”

    “群盗四起,内乱不断。”

    “此时的大汉,本应修养声息,奈何加强安保纠察,大兴兵力,镇压暴乱。”

    “那些镇压不力的官吏,也全部被诛杀。”

    “以至于,一些地方官吏畏惧法令,要么隐匿不报,要么杀百姓,以充盗匪之头!”

    “如此以往,国家如何能强盛?”

    “纵然,冠军侯,大司马大将军死而复生。”

    “面对如此局面,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林风将自己的想法,尽量用旁观者的口吻,说了出来。

    然而,

    听到这话。

    汉武大帝脸上的怒气,却更盛。

    “你的意思是,朕错了?”

    “朕,何错之有?”

    “汉家万事刚刚开创,加上四夷侵略欺侮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无所效法,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为此不能不让百姓劳累。”

    “如果后世又有像朕这么做的,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太子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朕担心。”

    “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

    “骂名,被朕占光。”

    “只有这样,太子才能更好的施行仁政!”

    “朕,来干这劳苦之事,把安逸留给太子,就不行吗?”

    汉武大帝,厉声质问道。

    然而,

    面对汉武大帝的质问,林风神色依然不变,而逐字逐句,问道。

    “陛下,您见过,吃土活活涨死之人吗?”

    “陛下,您知道,易子而食,孩子被烹杀的场面吗?”

    “陛下,你可听闻,千里平原,树皮皆被啃光的情形吗?”

    听到林风的话。

    汉武大帝的脸色,很明显僵了一下。

    “不曾听闻,不曾知道,也不曾见过。”

    汉武帝如实说道。

    听到这话,

    林风微微叹了口气。

    汉武大帝,纵然伟大。

    但也是贵族出身,真正的民间疾苦,他并未见过。

    不过,正当林风准备开口的时候。

    汉武大帝周身的气势,再度增强。

    “不……朕没错。”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太子!”

    “百姓疾苦,朕懂!”

    “可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将来太子继位后,施展仁政。”

    “苦的,是这一代百姓,换来的,却是大汉后世安宁!”

    汉武大帝的声音,逐字逐句的抬高。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

    “陛下,已经没有太子了……”

    林风陡然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