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刘羽:良将如云,何惧匈奴?
洛阳,刘伯温正在和刘羽看着赵云的奏报。
“伯温,你觉得子龙之言,会不会真的发生?”刘羽问。
刘伯温微微颔首:“陛下虽然在草原大力放牧,成果斐然,但说句老实话,整个草原赏你,我们的百姓怕是还不足十万!说到底,我们的百姓依旧喜欢农耕,放牧只是业余爱好。人少牲畜多,胡人自然会日夜觊觎,发兵劫掠,尔后图谋在此立足放牧繁衍,这是必然的事。”
刘羽啧啧有声:“看来,这些胡人朕不把他们连根拔起,是永远不会消停的!”
刘伯温笑到:“陛下把诸将大军都调到了西域,如今想要把匈奴残余势力连根拔起只怕是不易。”
刘羽却笑着摇头:“朕有千万百姓,何愁没有兵马?至于大将,大汉人才何其多,子龙他们不过是成名的大将,下面诸多人才,只是没有个出头的机会而已!”
“那么,现在机会来了,陛下可愿让他们有个出头之日?”
“当然!”刘羽一脸肯定。
“陛下,爵位给的太多,这可不是好事啊!有爵位的人,不光有食邑,减少了朝廷的收入,还会不可避免地占田,影响寻常百姓,进一步减少朝廷的收入渠道!长此以往,怕是会有尾大不掉之势。”刘伯温小心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刘羽此时是无比豁达的:“打下了西北方向的疆土后,给诸将分些牲畜,让他们派人去那里放牧,他们的收入,都要从那里得到,朕将不再给他们分配大量的土地甚至是食邑!”
刘伯温微微颔首,但还是有些担心:“陛下此举是保住了朝廷的税赋,但陛下想过没有,这些功臣若是世代在那里放牧,将来会不会有了不臣之心?”
刘羽闻言失笑:“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过那应该是在百年之后了!如果朕的后人无能,那也活该退位让贤!再说了,虽然这些功臣的后人在那贫瘠之地放牧,但他们依旧流着我们的血,说着我们的话,学的是我们的文化,他们有谁重新入主中原,那并无不可!”
刘伯温愕然许久,直到刘羽晃了晃他,这才清醒过来。
“陛下的豁达,怕是古往今来都未有可比肩者!臣佩服!”
刘羽笑了笑,却没有多说什么。
“对了陛下,不知您打算用谁领兵,备战草原?”
刘羽想了想,提了几个名字:“新锐一代,有邓艾、郭淮、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等人,这些人经过打磨后,都可以独当一面!你去将这几个人招来,暂时以邓艾为主将,诸葛恪为副将,郭淮为先锋,让他们去草原上准备去吧!”
刘伯温点点头,召集了这几人后,把刘羽的意思安排下去,三人都喜出望外地领命离开洛阳,往草原而去。
这三人中,邓艾早先得了刘羽的提拔后,一直没了音讯,因为刘羽如今麾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都没机会用。
郭淮也在从前征讨凉州的时候惊鸿一现,也被储备了起来。
至于诸葛恪,因为伯父诸葛亮的关系,虽然诸葛瑾归降,却至今不好抬头,屡屡遭到年轻一辈的嘲笑,这次能够担任副将,这简直是祖坟冒烟了。
三人中邓艾年长,又是从底层爬上来,为人沉稳,一言一行颇令人信服,三人结伴到了草原上,为了尽快拉起一股可用的队伍来,便去拜访了当年的黄巾贼天公将军张角。
时隔多年,张角早已过上了隐逸的日子,他既是天子的丈人,还是黄巾贼心中永远的首领,身份特殊,一直住在塞外,和自己的部众聚在一起,倒也逍遥快活。
邓艾拜访时,张角也不避嫌,立刻带着三人在河套一带走访当年的一些部将,老将虽然不用,但各家的年轻子弟却被选了不少。
得益于刘羽数量庞大的牲畜,这些边塞子弟从小就精通放牧,在打猎中天生善于骑射,是天生的骑兵。
不日之间,邓艾便募集到三万青壮。
如果不是考虑到耕种放牧这些事情,那可用的兵力得有几十万!
这些士兵,属于降兵二代,虽然人在边塞,但他们的父母都蒙受了刘羽莫大的恩情,土地、牲畜、钱财各方面都是刘羽给的,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他们也都经见过。
所以,这些人对刘羽也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有着极其强烈的感激,这是真正的一种敬佩君父之感。
邓艾、郭淮、诸葛恪根本都不用多说什么,这股士兵便斗志昂扬,个个甚至随时都做好了献出性命的准备,平时操练也毫不含糊,根本不惧辛苦。
其实认真地说起来,这些人个个有数十亩田,家里的牛羊马加起来也有几十匹,他们的日子,比许多地主都好过,但他们知道今天是怎么来的,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质,都在恪守本分,不以地主自居,一旦刘羽有需要,随时能够舍命报效。
如果换一批地主儿子来这里,那邓艾三人真的是要费些脑筋了。
教了几日的旗语后,这三万骑兵已经可以大规模冲锋,转换队形,至于骑射都不用练习。
“这差事,属实是简单了。”邓艾原本还想着露一手,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简单。
郭淮苦笑:“这事情,确实是简单。本以为是御敌的大事,要和胡人周旋,得操练起一股精兵,没想到,这里的百姓天生就是极好的士兵!”
诸葛恪微叹一声:“难怪陛下会让我们几个来,敢情陛下也知道这差事简单!”
三人吐槽一阵后,却并没感觉到气馁。
士兵是不用花力气去操练,但胡人的骑兵战斗力还是有的,而且草原地域广阔,只有三万人丢进去,没准连胡人的足迹都发现不了。
要如何截住可能会来的胡人,这才是最难的。
“事不宜迟,我看既然已经操练的差不多了,那我们不如尽快动身,若是提前到了贺兰山一带,还有时间派出斥候打探!”
邓艾提议后,郭淮和诸葛恪一致同意,于是三人当即发兵,离开了河套,往贺兰山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