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绣娘的请求
“嗯,小东家若是方便可以吗?我保证她们的手艺肯定没有退步,反而更加精进了。”绣娘紧张的看着云小舞,生怕她不同意似的。
“没什么不方便的,不过听你这么一说,刚好你这边也有人手,要不我帮你重新开一家绣房吧?专门帮玲珑阁做活。”云小舞突如其来的想到一个好主意,便提议说道。
“这,这不用了吧?”绣娘不敢置信,有些犹豫,又有些惊喜。
“没关系的,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你们都加入到玲珑阁也行,这样也稳定一些。不过绣娘伯母,难道您真的不想重新开一家绣房吗?”云小舞知道绣娘一直没有放下刺绣的活,心里一直都有着重振绣房的愿望的。
“若是你愿意,我可以直接把钱借给你,你自己来开也行,我不会干涉,玲珑阁的活也外包给你们绣房做。”云小舞想了想,又提出一个建议。
“小东家,这,这能行吗?”绣娘嘴上这么说着,可是心里已经心动了。
祖祖辈辈都是开绣房的,若是有这样的机会,她真的很想重新把自家的绣房开起来。
而且现在有小东家在做靠山,她也不用再害怕其他绣房打压自己了。
“没什么不行的,这是一件好事,这样吧,你若是觉得可以,我有两个建议,您选择看看。”云小舞说道,“第一,我出钱开绣房,全权交给你管,用什么人,怎么用人都由你自己决定。
第二就是,我把钱借给你,你自己来开这个绣房,不过这个钱可不少,但是绣房生意不会差,就拿玲珑阁的活来抵也行。”
绣娘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她怕欠的钱还不了,这可是一笔大钱,不是小数目啊。
可是她是真的想要重新开一家绣房,重振家族技艺。
“要不您先回去跟大哥哥商量一下,这事情倒是不着急,您先让你的那些好友来玲珑阁拿活干吧,价钱不会比市场价低的。”云小舞看着纠结的绣娘,便提议说道。
“好,我去跟毅儿商量一下。”
绣娘离开了,回去找儿子商量去了。
云小舞继续忙活起这次宴会卖入场券的资金统计。
赔钱的买卖她从来都不会做,既然策划了宴会,怎么也要赚点钱回来才行。
看到卖入场券的钱,云小舞都惊到了,最后的入场券从刚开始的两百两一张炒到了一千两一张。
就算是这样天价还依旧被抢破头,特别是那些京城富商,想要见一面皇帝这些大人物简直太难了,而现在有出钱就能见到的机会,他们就算出再多的钱也要去看看啊。
抱着这样的想法,京城的富商都铆足了劲,就为了抢入场券,就算是外围的也没关系,他们有的是钱,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所以云小舞后来又增加了一百多张入场券,也同样被快速抢完,单单是卖入场券的收益就已经有十五万两之多。
同时,云小舞还以皇宫宴会的名义,跟不少商家合作,比如卖花的花店,卖木材的,等等,凡是宴会上能用到的东西都找相对应的商家商量合作。
而她会为他们做广告,比如在某个地方放置他们店铺的招牌,或者特意在某个显眼的地方给他们做广告等等。
这些都花费了她不少口舌,不仅说服了这些商家提供宴会需要的东西,还让对方支付了一笔广告费,算是支持朝廷的。
宴会开始之前,这些商家都看在对方是郡主或者公主的份上,很给面子的配合了。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云小舞当初给他们画的大饼真的实现了,而且还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好。
他们铺子的生意比之前要好很多,每天都有不少客人前来,生意那叫一个红红火火的。
这下子他们是一点也不后悔给这个福运郡主提供资金和物资了,还真的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福气运气都好啊,果然是福运郡主。
宴会结束后,最紧张的人无疑就是户部的官员们了,因为他们要出血了啊,宴会的资金还没给报销呢,不得出血给人家报销啊。
好歹人家也是垫了钱,又出了力,不能让人家心寒了。
户部尚书点卯的第一时间就问了一个问题:“福运郡主来报销了没有?”
其他小官员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几天每天户部尚书来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还没有,不过听说这次宴会花费不少啊,尚书,我们能挪用的钱不多了,国库紧张啊。”小官员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就在此时,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刘尚书,我们兵部的款能给了吗?”
户部尚书听到这声音,本能的就想要往茅房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直接被来人给拦在门口。
“刘尚书,你跑这么快做什么?就算你躲得了今天,躲得了明天吗?我们兵部的军粮款是不是该给我们了?再不给我们都要吃土了。”
来人是兵部尚书洪兵,武将出身。
“呵呵,那个洪尚书啊,你也知道,国库紧张啊,我也想给你,可是实在挪不开啊,现在又用了一笔宴会的钱都还没给人家呢,还有工部的也要,我这也是没办法。”户部尚书一脸为难的样子。
“其他的我不管,我们当兵的都已经把脑袋挂裤腰带上了,还吃不饱算怎么回事?”洪尚书可不管其他的,他手下都吃不饱了,那些钱还拿去给那些无关紧要的地方用。
“行行行,我知道了,我尽量给你们挪出来。”刘尚书实在没办法,只能妥协。
“三天,三天要是再不给钱,我就去找皇上要。”洪兵说完便气轰轰的离开了。
等人走后,户部尚书这才擦擦冷汗,一脸后怕的样子,无语说道:“唉,简直就是土匪,比悍匪更加像悍匪,惹不得,惹不得啊!”
想了想,感觉哪哪的钱都不能动,那就只有宴会的钱看能不能商量一下,暂时欠着,再慢慢还。
刘尚书觉得自己这个尚书当得简直太窝囊了,就跟自己欠人家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