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后续震荡
四爷被人截胡,面色依旧还是老样子。兄弟们都不得不怀疑老四其实是个面瘫,而不是对他们冷淡。
毕竟康熙之前下旨,要四爷在十天内要把债务全部收上来。
四爷这差事没办利索,不管原因是什么,难度有多大,总之四爷是责任人,肯定是要背锅的。
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上的四爷受到的排挤和挑衅层出不穷。
御史还弹劾四爷追债过程,过于残暴冷酷。
有些老臣甚至被步兵统领衙门的官差吓得卧床不起,有些朝臣不得不被逼得贱卖房产田地,又有些借了高利贷……
这一波弹劾范围之广,让内宅女眷都知道了。
四爷这几天回来后,面上依旧严肃,什么都没表现出来。
李恬有点担心四爷是把闷气埋在心里,还想着怎么样安慰自家男人呢。
万一男人是强装无事,其实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呢。
毕竟老爷子太不讲究了,把追债这既得罪人,又最难办的差事丢给了老四。
好了这下反噬来了!
虽然四爷听了她得建议,让所有成年兄弟们都参与了皇室宗亲追债。可是面对满朝文武的压力,依旧还是四爷的责任。
结果摘了桃子,获得大家好感的是太子爷和老八。
太子爷在朝堂上光明正大收买人心。
老八就更过分了,四爷在前面追债,老八在后面给不少朝臣支招。
一种是先还债,以后再借就是了。
另一种关系特别紧密的,老八就借钱给人还债。
可老八这银子的来源,并不干净。除了跟老九要的,手上还沾了不少内务府和其他人的孝敬和贿赂呢。
这些得了老八银子的官员,受了八爷的好处自然死心塌地跟着老八了。
八贤王的名头也传了出来。
老四在人心目中就是冷面讨债王,老八就是温润的八贤王。
要是搁在现代,四爷肯定被网上那些喷子都喷的退圈了。
老八此时就像全民偶像一般,四爷简直是人人喊打那种。
李恬想想就替四爷委屈。“爷,我真替您难过”。
四爷才不会放过李恬主动凑上来安慰他的好时机,毕竟要她主动的时候可太少了。
“爷心里不好受,你好好陪陪我就行了”。
李恬心疼坏了,政治上失
利,事业受到排挤,正常人都难以接受吧。
何况这样的日子,以后还长着呢!
没等她嘘寒问暖呢,四爷就直接把她抱到了浴室里了。
“爷,您没事吧”?
李恬都怀疑这人,该不是被刺激的心理变态了。
有些事业受挫的男人,轻的借酒消愁,重的甚至有虐待妻儿的现象。
四爷这么强大的内心,肯定不是会虐待妻儿那种人,可是也不该是这种表现啊。
难道纵欲,才是四爷解压的方式!
直到一场激烈的房事之后,李恬睡醒都第二天中午了。要不是饿得慌,她能一觉睡到下午。
只是辛苦了她这小腰,真的要断了啊。
这场讨债的事情,影响深远。
太子爷和直郡王,也因为各自手下势力借银子的事情,搜刮的更厉害了。
两人之间,势同水火,借着此次还债也斗的旗鼓相当。
直郡王暗搓搓揭发了太子爷卖官鬻爵、贪污索贿来还钱的举措。
太子爷就举报了,直郡王和军备后勤有经济纠葛的事情。
两方势力不停攻讦对方,落马的官员也不少。
康熙发现此时的朝堂,被儿子们争斗给搅得乌烟瘴气,他也渐渐力不从心了。
四爷在政治上被排挤的更厉害之外,也有好的转变。那就是,老九和老十虽然还是和老八走的近,但是没有和四爷直接作对了。
老八在政治上获利最多,就连他岳家曹家这个最大的欠债大户,也因为康熙的厚爱和老八的斡旋,暂缓了还债的时间。
曹家本来欠了300万两银子,不过这个欠银少部分原因是曹家骄奢无度造成的了,大部分是用来给康熙南巡的花费,还有一大笔资金是太子爷索贿造成的。
他们家还了80万两银子后,老八帮着还了20万两债务。
曹家剩下200万两银子的大窟窿,康熙不可能直接免了,但是因为接驾造成的借银,康熙也不好逼着曹家还。
于是把内务府的东北人参和采东珠的生意都给了曹家独家经营,另外还在江南漕运的关口多设了两道关来收税,一部分上交内务府,一部分截留用这些收益来还债。
现在想来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在封建王朝,和皇帝关系好的官员确实得
了很大便利。
所以有那么多人提着脑袋要投资下一代皇子呢,只要投资押对宝,可保几世繁华。
朝堂内外眼馋曹家的可不少,虽然不一定有曹家和皇上这么铁的关系,可是从跟着康熙打三番开始就建功立业的老臣还没死绝呢。
有几个老臣拖着病体就求到了皇上跟前,请求豁免债务。
康熙也帮着几个铁杆老臣还了部分银子。
有康熙开了这个头,要债的事情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了。
四爷被朝臣们弹劾事件持续了不短时间,康熙高调的给四爷的三胞胎赐了名。
朝堂上的风向瞬间就变了,那些还紧咬着四爷不放的官员,顿时偃旗息鼓了。
小四赐名弘时、小五叫弘晔、小六叫弘昊。
四爷给李恬这个半文盲浅浅解释了下一下孩子们的名字。
“弘时的名字,定四时成岁,一年四季。算是平和中正的名字”。
“弘晔的‘晔’和皇阿玛的‘烨’意思很接近了,可能是因为孩子长得像皇阿玛。”
“弘昊的名字也不错,男孩子用这个字大气。”
有了赐名,孩子们就可以在兄弟们中间有序齿了。
这次没有其他皇孙跟着赐名的好事儿,唯独只有三胞胎被单独赐了名。
所有人心里都猜测康熙这是为什么,老四差事明显没办好,可是康熙似乎并没有追究的意思,那就只能翻篇了。
不过康熙带头帮老臣还银子这个事情出来后,借银的风气就又止不住了。
四爷也是长吁短叹,国库这样子下去要不了多久又要空了。
于是四爷给皇上献言,朝臣借银必须设置一定的门槛和还款期限
“儿臣建议,朝臣借银必须设置标准。比例也必须控制,否则国库的银子就跟打水漂一样,前脚刚还,后脚又来借,根本就是有去无回”。
康熙自然也知道,可是朝堂上下借银成风,根本遏制不住。
这个建议康熙执行的并不彻底,晚年崇尚仁政的康熙,被儿子们争夺太子位,闹得有些精力不济,渐渐对政事也有些倦怠了。
等四爷卸下户部的差事后,皇上又把四爷安排去了工部,给各位兄弟们建园子。
这一年是康熙集中给年长的儿子们赐院子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