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过冬准备
下午四人一起去了学校,要到村里做人口调查,并通知大家关于合住的事儿。
其实刚刚在吃饭的时候,蒋闵突然想到给每家装台空调不就不冷了,只不过李飞宇打断了她的美梦,
村里目前剩下的柴油并不多了,支撑不了全村装空调,再说了,去哪儿找那么多空调回来。
柴油不多了,这可是个大事。
这山窝旮沓里想要收集柴油的困难度就有点高,得另外想个法子发电才行。
吃过饭后蒋闵打开电脑,查看了之前杨梦下载好的技能教学视频,想看看有没有关于发电方面的视频。
根据火焰村的地理条件来说,这里背靠着山,水流也不发达,风能发电和水能发电都不太适合,那最合适的就只有蒸汽发电了。
蒋闵找到一个关于蒸汽发电的教学视频,只不过对于她一个文科生来说这些确实有点不清白,所以她准备给老吴看一看,如果能成功的话那就不用担心以后的发电问题了,当然,空调还是不能肖想的。
因为村子大概是一个长条形,先锋队的四人便分成了两组来做人口调查,蒋闵和李飞宇一组,杨梦和王奇一组,美其名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杨梦气得牙痒痒,但又没得办法,谁让抽签抽出来的就是这样呢。
“飞宇,你怎么突然给我送辣条和馄饨啊?”
路上,蒋闵忽然问走在身后的李飞宇。
“这些东西你喜欢吗?”
李飞宇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嗯…我是喜欢呐,哎,你还没回答我为什么要突然送这些东西给我呢?”
“没有为什么啊,闵闵姐你不是昨晚不开心嘛,我想着如果吃些喜欢的食物应该能缓解一下。只不过时间来不及,本想凑一桌你最爱的火锅来着,”
“火锅啊…真是让人怀念…”
听到说火锅,蒋闵脸上浮现出浓浓的向往,末日前她最爱吃的就是火锅。只要一包火锅底料,万物皆可火锅。
咦?火锅底料?
蒋闵好似终于想到自己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事,她末日前买了很多火锅底料啊!末日后的事情太多,她完全忘记了!
“闵闵,你怎么了?”
李飞宇看到走在前面的蒋闵突然停下了脚步,双手抱头胡乱摇晃着,吓得他赶快跑到蒋闵身前抓住她的双手。
而当他看到蒋闵脸上的表情就放松下来了。只见蒋闵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好似在无声呐喊,就像她最爱发送的表情一样。
李飞宇在第一次收到蒋闵发送的这个表情时,他还不懂这些表情是什么意思,问了蒋闵才知道这是代表了她现在很懊恼。
蒋闵的双手被李飞宇抓住就猛然回过神来,凎,自己现在这是在干嘛?!完了呀,温柔果敢的大姐头形象全毁了,哭~
用力抽出自己的双手,蒋闵一边大步向前走一边大声说道:“什么?刚刚发生什么了吗?我能有什么!飞宇啊,你咋的啦??大白天就出现幻觉了。”
李飞宇看着欲盖弥彰的蒋闵,眼里满是笑意。
“嗯,那应该就是我眼花了吧。”
“对啦,就是你眼花了。好了好了,咱们还是赶快去做调查吧。”
蒋闵没敢转头看李飞宇的表情,毕竟他的语调已经充分表明了他现在的情绪。
本就不远的距离在对话间显然变得更近了一些,两人很快就到了最外围的人家。
经过两个小时的充分调查,全村人的情况就已经被清楚地记录在本子上了。
主要了解了家里的人口数量、人口年龄、家用保暖物资、家庭条件以及是否有意愿合住。
四人将预计冬天的气温情况以及村里目前的保暖条件和医疗情况都详细告知了每一位村民。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村里人其实是愿意合住的,并且部分村民还提出了建议,说可以尝试做北方的土炕。
关于这一点其实蒋闵也是有想法的,只不过目前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在冬天来临之前将村里所有人家的土炕搭建好,毕竟虽然看视频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实际能不能搭建成功还是个迷呢。
目前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合住,起码不会出现有人在家里出事都没人知道的情况。
经过统计和协商后,村里就快速开始大搬家行动,李飞宇自然没能如愿和蒋闵一起住。
等到搬家行动完成后,蒋闵就找来老吴研究研究怎么利用蒸汽发电,顺便还让村里的高中生也带着他们的物理课本参加了这次的研究,可惜附近没有初高中学校,否则还能去搜集一位物理老师来加入。
蒋闵并没有加入到其中,她先去问了村里的老人,关于地下种植能不能行的问题。
原本地里的菜因为气温骤降和丧尸污染的原因大部分都腐烂无法食用了,现在还能外出找食物,到了冬天会越来越冷,外出找食物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而且还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所以如果能解决地下种植的问题,那他们冬天也不用愁了,就算只有一种食物也比没有好。不过蒋闵本人是从来没有种过地的,她不清楚在没有光照和种植专用补光灯的情况下能不能种植成功。
原本她想到的是末日前很火的鱼菜共生系统或水培菜,但现在她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鱼,附近有没有养鱼的人家她不清楚。
这个倒是其次,主要是鱼菜共生系统这个水它不能是冰水或热水吧。由于气温下降,现在他们用的水都是冰凉冰凉的,大家在用之前都得先烧热一下。
她总觉得用这样的水来种菜,菜会喜欢吗?不过到底能不能行还是得之后尝试过才知道,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些可以马上实现种植的作物。
好在村里的老人表示,目前这种情况下虽然能种的农作物不多,但也还是有的。
例如最常见的就是白菜啊,还可以种芋头、空心菜、生姜这些,另外蘑菇木耳这种喜欢潮湿环境的食物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村里没有菌种,必须要去后面的山上找找看有没有菌种。
自从村里封村之后,除了砍柴队的人,村里其他人是不允许单独去到山里的,因为能见度太低了,万一找不到回来的路就糟糕了。
砍柴队也是村里的铁饭碗之一,由村里身体好力气大的人组成。每次上山砍柴的量也有着最低标准,多出来的就按照价另外收购。不仅有工分还能赚外快,也是村里的热门职业。
既然要上山,当然还是砍柴队的人去会更安全些,蒋闵四人也会一同上山,人多一些找到的几率也就更大。时间定在隔天,早点解决更加安心。
确定了上山的人选和时间后,村里人便各自开始忙碌起自己任务。
到了第二天,蒋闵通知所有人在竹林附近集合,这边有一个专门通往后山的小门。
按照要求,所有人都穿了厚厚的防寒衣物,把自己从上到下包裹得严严实实,该带的手电筒砍刀背篓等必备品也都准备齐全。
另外蒋闵昨天还请村食堂给大家准备了热水和干粮,因为温度低人体的热量消耗得也快,更容易饿。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众人便哼哧哼哧地往后山进发了。
进山之后,蒋闵四人明显感受到山里的气温比起村里来说更低了,尽管穿得很厚实,也依然能感受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寒意,砍柴队的人显然是已经习惯这个温差了。
众人举着手电筒小心地穿过竹林向更深处走去。因为末日后大家进山的频率变得比较低,山上的杂枝乱草就容易堆积,原先有的路也变得不太明显,加上雾气,山上的植物也都布满了水珠。
蒋大叔也是砍柴队的队长,对山里也比较熟悉。这次一样由他走在最前面,蒋闵和王奇跟在他后面,中间是其他人,李飞宇和杨梦断后。
蒋大叔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和一把砍刀,一边将周围的水珠打掉,一边用砍刀来清出一条小路,后面的人也是同样的配备,先锋队四人还带了手弩和弓箭,以防遇到危险。不过就砍柴队的人说他们一直都没有碰到过危险,不知道是不是温度低的原因。
不多时,众人便穿过了竹林区来到森林里,因为看不清方位,村里有特意标记出一条砍柴路,用颜色鲜艳的布撕成一条一条的绑在沿路的树干上,大家只要沿着这条路行进就好。
不过这条路是固定的,距离也有限,他们这一次是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搜索菌种,蒋闵又带了很多短布条,给众人都分发了一些,这样大家小范围散开的时候也不怕找不到路,还可以在有特殊发现的位置也做标记。
一群人分成三人一组在附近散开开始寻找菌种。
刚开始,众人找了一段时间都没有看到什么踪迹,但村里的老人说过,后山是有蘑菇的,大家就更仔细地进行地毯式搜索。
就在蒋闵以为可能没有时,有人发现了木耳,虽然一个个都小小的,不过也算是好消息了。
蒋闵蹲在地上挪动了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她本想着就算没有菌菇,别的什么能找到也可以啊,结果这都好半天了,她什么也没找到。
当然也有可能是她不认识什么野菜的原因,王奇是指望不上的,她只能看看蒋大叔有没有找到些别的什么野菜,准备参照一下。
从蒋大叔的背篓里拿来几份样品,蒋闵和王奇每人手里拿一份,又开始蹲在地上细细对照着搜索起来,还别说,真让他们也找到了一些相同的野菜,可把两人高兴坏了,毕竟谁也不想做个废柴。
末日前,山上总会有很多鸟叫声,而现在只能偶尔听到一些鸟叫声了,笼罩在大雾里的森林让人感觉莫名的压抑。
又经过一段时间仔细的搜索,终于有人找到了菌菇!所有人都很高兴,如果种植成功了,他们就又多一样保命的东西了。
此时距离他们进山已经四五个小时了,山里的温度越发的低,有人已经在默默的流鼻涕了,带来的食物已经在搜集的过程中吃掉了,众人现在都有些又冷又饿。
把菌菇连菇带土小心翼翼装进了背篓里,另外还挖了一大背篓菌菇生长附近的土,蒋闵便让蒋大叔吹响了哨子集合准备回去了。不一会儿,大家便都到了集合点,在蒋大叔的带领下,众人又原路往村里的方向走去。
上山花费的时间比较久,回去时则快速很多,不多时,众人便到了竹林。
现在这个季节,竹林里已经开始有冬笋了,这也是冬天不可错失的一道美食,并且经过晒干处理还能长时间保存。
砍柴队在发现有冬笋之后,村里也开放了其他人可以在砍柴队进山砍柴的这一天进到竹林里挖冬笋。
现在距离上一次砍柴队进山已经有好些天了,竹林里应该又有了一批冬笋。众人便停下来顺便挖一些冬笋回去改善伙食。
大家把今天采集到的木耳菌菇野菜等都放在了村里老人家的地窖里,冬笋则是给每家都送了一点用来加餐,每家分的并不多,却也是这末日后的一点温暖和坚持的理由。
晚上,没有李飞宇和王奇在,蒋闵和杨梦便做了一桌好吃的家常菜,把今天现挖的冬笋也炒了腊肉,这样炒十分好吃下饭。
不是她们不想给李飞宇和王奇吃好的,只不过很多东西她们没法解释,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她们还有,例如超多的肥宅水啊、很多密封的食物等等。
末日过去几个月还有这样的储备粮有点说不过去,并且万一被不安好心的人知道了,那她们将会面临一个大麻烦。
但这个时候的蒋闵却没有想到,其实李飞宇心里很早就有了疑虑,为什么两个女生家里会有这么多斧头、安全帽?
并且他还在她们厨房的垃圾桶里发现很多目前村里并没有收集到的食物残渣,据他所知,她们从来没有去仓库兑换过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