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快穿:女主她只想暴富 > 第15章 天时地利人和

第15章 天时地利人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个月转眼即逝。

    许晓秋的小金库也日益扩大。

    五个月前,许晓秋南下到了深圳。

    于她而言,是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现实生活里,她在深圳上班。

    如今,她以另一种身份,在另一个时代,踏上这个“小渔村”。

    许晓秋想起了那首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个年代,香港的富商陆续过境来内地投资、消费。

    不少人从五湖四海过来深圳,俗称“下海”。

    许晓秋自知比不上这些有勇有谋的创业者,她另辟蹊径,当起了业余翻译。

    深圳大部分人都讲着自己的家乡话和蹩脚的普通话,而香港富商讲粤语和英语。

    许晓秋既会说粤语,也会一些常用的英语口语。

    毕竟离自己高考好多年了,许晓秋都快将英语还给老师了。

    不过常练常说,她又重新掌握了这门语言。

    况且,香港人讲话喜欢粤语夹杂英语,这对于许晓秋来说,难度下降几个度。

    起初,许晓秋是蹲守在香港富商常出入的门店和场所,遇见内地人支支吾吾开口说粤语时,她便热情地上去替他们翻译。

    很快,许晓秋当起了业余的翻译。

    香港富商往往在内地待上一周半月,许晓秋便天天寻找新的客户。

    有好些门店的老板向许晓秋递了橄榄枝,雇佣她在门店当长工。

    许晓秋算了一笔账,选了一家薪资较高的门店。

    同时,她给之前的老客户递了简单的名片。

    如果他们急着需要人翻译传话,可以打她电话,她若是能走得开便去现场,若是走不开便三人在电话里沟通。

    许晓秋终于赚到自己的第一个“千元”。

    临近过年了,许晓秋又接下了几个帮人看守门店的活。

    她打算利用过年休息的时间,慎重思考自己的投资计划。

    另一边,张建国结束任务。

    他在小区待了一周,不见许晓秋回来,而且刚回来时发现家具上有好些灰尘。

    张建国找到隔壁小镇,询问之下,才知道许晓秋早已辞工。

    可能是回老家了。

    他便继续忙他的事情。

    直到家里传了电报过来,问他们两口子哪天回家过年。

    张建国才意识到,许晓秋失踪了。

    他通过关系最终查到了,许晓秋在他出任务后便坐车去南方了。

    许晓秋当时买车票时,特地选了几个人流量多的中转站,意在影响他们的判断。

    张建国追踪了3个车站,便断了线索。

    那个年代找人,无疑大海捞针。

    至于张家和许家乱成什么样子,许晓秋无暇顾及。

    除了完成这个世界的“万元户”任务,她还有更大的目标。

    往常上班,他们总喜欢开玩笑,惋惜自己出生太晚了,要不然赶上年代“下海潮”,高低是个亿万富翁。

    过完年后,创业者又如万物复苏般,涌进这座小渔村。

    许晓秋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开了一家翻译所。

    她招募了十几名职工,除了精通粤语和英语的,还有东北话、吴语、四川话、客家话、闽南话等。

    因为内地方言太多,许晓秋经常是安排2-3名职工去出任务。

    一名职工帮香港人翻译成普通话,再由另一名职工翻译成方言给内地创业者。

    钱能生钱。

    许晓秋的眼界和格局提升了很多。

    她和这些人打交道,从中学到了很多价值非常的东西。

    许晓秋跟着投资股市,跌的多,升的更多。

    这玩意儿,单靠她自己,是玩不转的,还是要有懂行的人引路。

    许晓秋投资外贸行业,开了一家外贸公司。

    同时还开了一家会所。

    许晓秋高薪吸引了各地的大厨,他们可以做出地道的本地特色菜,几乎每个客人吃了都称赞正宗。

    她提拔翻译所的优秀者,升职当培训老师,除了培训会所职工,还开了十几家培训机构。

    许晓秋前期投入巨大,将自己全部存款都投了进去,还拉了七位投资人。

    会所建设得有档次格调,服务周到,菜品丰盛,很快口口相传,成为了深圳的名牌会所。

    有身份的富商和创业老总往往都会选择许晓秋的会所应酬谈事。

    成功、金钱、名利,让许晓秋脱胎换骨。

    她不禁感叹,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万元户”的目标早已实现。

    “恭喜玩家,顺利过关!”

    许晓秋在听到006熟悉的提醒声时,她在一沓文件上淡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分别是21世纪的深圳南山科兴园、罗湖老街、香蜜湖、深圳湾、前海、蛇口的地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